大本營地區簡單、小規模的農業耕作,使得客家人的現實生活只停留在相對簡單、粗放、低下的狀態。“山多田少,樹藝不行。出土地,不吃飯。去四川,漂洋過海,離開井,背上父母,賠罪。不是孩子就是遊子,到處都找得到”(民國大埔縣誌)。這是很多客家人共同經歷的生活。崇尚“簡單”,崇尚“笨拙”,同時貶低“奢侈”,抑制“奢侈”,不僅成為客家人長期以來頑固不化的生活態度,而且發展成為他們持久而強烈的生活觀念和審美時尚。比如“老了顏享之,亦恐除奢。”年少長衣尚新,未曾奢靡。他們直爽節儉,不奢侈。他們天性直爽,性情潑辣。又如“冠、婚、喪尚節儉,餐具不奢”,“民善命而有勤政之風,士知學而不奢”;又如“齊民居不求奢,衣不求奢,食不求新,器不求新。”在客家地區,從日常生活,到年夜飯,到民居建築,到衣服和東西,都表現出這種崇尚簡樸的精神。客家人樸素、謙遜的審美意識在客家婦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體現。“落霞姑娘來打水,長裙堆烏鴉赤腳”,“早出晚歸,任其風雨。路人不要醜,妳要知道我不是美女。”流傳於客家地區的詩歌反映了客家女性的審美觀念。
第二,務實避虛的精神
客家人喜歡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們相信空談無濟於事,做實事才有回報。“耕者有其田,鋤者得其所,他暖則謝天”“諸般武藝不值得鋤”,是流傳於客家地區的歌謠,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學者恥於務實,很少標榜自己。”就連傳統學者和大本營地區的學者也提倡這種務實的人生態度。這種根植於農耕文明的務實精神,不僅體現在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也牢牢植根於他們的深層意識中。
第三,追求遠方的氣質。
客家人有很強的祖先崇拜意識。這種源於反根追祖的強烈歷史意識,使得客家地區的各種文化事件都具有古風古意。有人將中國赤縣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進行對比,形象地描述:與吳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豪邁、荊襄文化的神秘相比,客家文化執著於壹個民族歷史的深度和尊嚴。它沒有吳越的神韻,沒有中原的恢弘,沒有荊楚的浪漫,但卻鑄就了民族文化的歷史縱深感,凝聚了民族歷史傳承的博大風範和深厚氣質。
充滿“鄉土情結”的客家文化
“鄉土情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之壹,也是客家傳統文化的顯著特征。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在農業社會,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同壹塊土地上。在斯裏蘭卡土生土長的人,對故土有著無限的眷戀。許多客家人已經離開故土幾十年了。雖然他們的童年生活如此貧困,但他們卻如此甜蜜地思念著故土。鄉土情結,註入中國傳統文化;滲入客家文化。
遷徙,背井離鄉,翻山越嶺,漂洋過海,我念念不忘故鄉的土地和親人。客家人被迫壹次又壹次地遷移。被迫背井離鄉,失去家鄉的人,如何才能更加了解家鄉的可愛?怎麽才能不更加珍惜當地的友誼呢?
反映鄉土風情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在客家傳統文化中,沒有什麽比客家山歌更能反映鄉土情懷。俗話說“客家山歌特別有名”“客家山歌放生(地名和諧)”出自口中。”這種帶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歌,讓人戀家,在中國民歌中獨樹壹幟。客家山歌是中國民間文學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也是東方詩歌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客家山歌是客家民間文學的瑰寶。它直接來源於人民群眾,表達了客家人的生產生活、喜怒哀樂,感情深厚,質樸美好,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千百年來,客家山歌在客家聚居區廣泛而持久地流傳,魅力不減,青春永駐,顯示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還有粵劇、采茶戲、花朝戲、木偶戲、山戲等地方戲曲。這些地方戲,除了漢劇,都是用客家話唱的,曲調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在客家傳統文化中,民間諺語最為流行,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客家風味。尤其是那些想家的諺語,更是讓人回味無窮。比如“命長不怕故鄉”、“在家千日難出門”、“樹大招風,落葉歸根”、“在家不會迎客,但出門會認識主人”、“只要妳善良,吃紅薯湯就是甜的”...民間雕塑、繪畫、民間手工藝品和地方風味小吃都充滿了濃厚的地方友誼。
客家話!無論妳是從中原遷徙到東南的蠻荒之地,還是從故土遷徙到異國的荊棘之地,妳總是那麽意氣風發,堅忍不拔。“成功”二字寫在心裏,“失敗”二字在心裏找不到。客家人,妳到底為什麽像鋼鐵壹樣堅強?這是因為妳的心裏裝著壹塊來自中原地層深處的傳統文化的黑煤——燃燒著人文理想的沖天火焰——照亮著所有客家子弟前進的道路。這沖天的火焰散發出的熱量,讓神州大地溫暖如春,讓五大洲四海溫暖如春。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無論走到哪裏,都能開辟出壹片嶄新的春天。
客家文化是古老漢文化之樹上的新枝。在這茂盛的新枝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果實。
附錄:客家土樓——自然而舒展的交響樂
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奇形怪狀的土樓星羅棋布。這是壹個由居住在那裏的客家人用泥土夯造的巨大住宅建築。它無意炫耀自己的優雅,卻讓世界為之驚嘆!壹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稱贊它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地建築模型!”近年來,參觀客家土樓的國內外專家和遊客絡繹不絕。他們稱贊客家土樓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壹朵奇葩”、“東方文明的壹顆明珠”、“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財富”。壹位日本教授參觀了閩西客家地區的土樓。他大飽眼福地欣賞著結構厚實的圓形和方形土樓,稱贊它們“像從天而降的黑色飛碟”,“是壹首自然而舒展的交響曲”。
客家土樓建築形式的內涵--揭示客家精神和客家人獨特的心理特征。她是“中國南方大山裏的傳奇”,是中國民俗文化珍貴的“活化石”,是世界民居建築中獨壹無二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