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家鄉會包餃子,不僅代表團圓、團圓,還能增進親人的感情。我想知道妳家鄉的風俗是什麽樣的?下面是壹篇600字的關於家鄉風土人情的優秀作文送給大家。我希望妳喜歡它。
1我從小生活在上海,很喜歡在上海過節,尤其是元宵節,“過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其樂融融,男女老少圍坐在桌前,壹起吃元宵。”這首歌謠在樸實中承載著普通人的深情,我特別喜歡這種獨特的家鄉風俗。
據我父親說,元宵節的起源與南北朝有關。南朝時期,梁武帝蕭炎信仰佛教,在正月裏宮裏點燈,在元宵節點燈籠,逐漸成為元宵節。在上海,有各種形式的元宵節,這是壹個辭舊迎新,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湯圓、猜燈謎、踩高蹺、點燈籠的傳統。但我只愛那碗湯圓,甜甜的,黏黏的,入口回味無窮。湯圓和團圓象征著家庭的幸福。
正月十五,街上的商店很早就開門了。湯圓店的招牌古色古香,飄散出來的甜甜的香味,加上店內柔和的叫賣聲,讓人欲罷不能。懶的話,順便帶點回家,為元宵節的餐桌增添壹點溫馨。有黑芝麻、豆沙、肉餡和酒釀餃子。圓形食物的美妙之處在於,直到妳嘴裏有香味的時候,妳才知道裏面是哪種味道。
讓我興奮的是,我每次都可以和奶奶壹起包餃子。奶奶先把糯米粉和水拌在壹起,就成了湯圓的皮,然後揉成小球,搟成薄皮,揉成小碗,裹上黑芝麻餡和豆沙餡,然後封口,揉成小球,包壹個圓圓的湯圓。我們跟奶奶學包餃子。看起來很容易,但是要把它們包起來就沒那麽簡單了。有的卷成橢圓形,有的凹凸不平,有的做了壹半,餡料漏出來,總是不好。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餃子是在我們手裏成型的,我們可以品嘗到自己做的餃子。
奶奶先往鍋裏倒開水,等水開了,就把我們包好的餃子放進鍋裏。只見圓圓的湯圓在開水裏滾來滾去,就像雪球壹樣。多麽誘人!餃子煮好後,我奶奶把它們舀進我們的碗裏。我聞聞它們,有壹股淡淡的香味。輕輕咬下去,黑芝麻餡從餃子皮滑進我的嘴裏。那種甜膩的感覺,讓人在元宵節的璀璨燈光下,多了幾分溫柔。
這是我家鄉的壹個獨特的節日。軟糯的湯圓回味悠長。家鄉的風俗多是人情,多是軟、甜、圓、暖。它像壹道風景壹樣在我家鄉的土地上生長了很久。
家鄉風情600字2“鬼”這個恐怖的詞讓人不寒而栗。但是我們有錢人,不怕!還有壹個民俗——鬼城廟會。
說起這次“豐都鬼城廟會”,就不得不說壹個“鬼城”的傳說:
民間傳說,漢代的兩位方士尹昌善和王在平度山修仙,民間合姓稱之為“王寅”。後來被誤傳為“冥界之王”。口口相傳,大家都來這裏祭拜,祈求“陰王”消災降福。
鬼城的這個廟會歷史悠久,從明朝就有了。傳說它是為了紀念閻羅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娘娘的結婚紀念日。廟會的主要項目是上山“進香”。他們有的獨自上山,被稱為“散香客”,有的則組成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香客團。
香的形式第壹種是“燒香”,第二種是“燒香”。“燒香”,在“交口先生”的帶領下,香客邊唱邊走,鞠躬告白。在相呼應中,路上的每壹座廟都會被祭拜,每壹座牌坊、每壹片土地都會擺滿香燭。“燒香”,出發時,每個人都需要登記自己的誠意,專心侍奉上帝,不與人爭鬥。朝聖的習俗既有趣又嚴肅。
廟會期間,民間遊樂活動眾多,四面八方的客商雲集於此,讓人目不暇接。晚上,人們會去縣城另壹邊著名的山鬼城參觀。七彩光芒照耀著整個名山,縣城可以看到閃爍的燈光,壯觀的玉帝雕像矗立在峰頂。食物、飲料、遊戲...壹切,令人眼花繚亂,最多的是關於“鬼”的玩意兒,許多人“惡作劇”——戴著嚇人的面具,穿著滑稽的鬼衣服,咆哮幾聲嚇唬遊客。鑼鼓聲在名山中響起。
白天,是沸騰的廟會遊行。有巨大威武的彩車,有善良可恨的幽靈,有美麗溫柔的皇帝...孟婆,黑白無常,牛頭馬面...許多著名的主角都包括在內。遊行特別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裝,不同的正邪面孔,讓遊行的每壹個方陣都變化多端,各具特色!最有意思的是可愛的兩兄弟——黑白無常,有的扮演吐著舌頭的白無常,有的扮演咬牙切齒的黑無常。總之很多黑白無常穿上旱冰鞋,在街上跑來跑去,給人壹種幽默感和壹點恐怖感。他連續三四天參觀這種遊行並不稀奇,人們對此百看不厭。
我親愛的家鄉豐都,是壹個有著悠久“鬼”文化歷史的小縣城。鬼城傳說名揚天下,告訴人們“懲惡揚善,唯善為和”的魅力傳說。
家鄉風俗600字征文3“去年元宵節,花市亮如白晝。”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的家鄉是壹個美麗的城市,那裏仍然有許多獨特的元宵節習俗。
正月十五的每晚,我媽總要煮壹鍋湯圓。白白胖胖的小湯圓,懶洋洋地躺在碗裏,舀起壹個放進嘴裏,只留下滿嘴的甜味。
吃完湯圓,滿腦子想的都是看燈籠,解燈籠上的謎語。爸爸帶我們去了廣場,四處看看。各種燈籠相互輝映。突然,廣場上壹個巨大的葫蘆引起了我的註意。寶葫蘆燈籠由紅、黃、藍三種顏色組成,旁邊有壹個財神。“葫蘆”與“福祿”同音,也是財富的象征,代表長壽吉祥,財神的幫助。人們紛紛上前與他們合影,以求贏得壹個好頭銜。
看過燈籠後,解開燈籠上的謎語是不可避免的。我認出了壹個小燈籠,急忙上前,伸手去拿謎語,打開紙條,只見上面寫著:“看起來像是蘑菇的寶藏。白蛇偷吃時,其實是壹種滋補健身價值很高的美味草藥(打壹株)”。剛看到謎語,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壹株植物浮現在我的腦海,“靈芝!””我脫口而出,壹躍三尺高。不是靈芝嗎?”長得像蘑菇”和“白蛇會偷它”,壹個聯想,不是靈芝能是什麽!我後悔自己想的太慢,但還是高高興興的拿著謎語去領獎了。
我終於猜出了謎語,壹個聲音引起了我的註意。我擡頭壹看,周圍有很多人。歡呼聲不時傳來,外圍的人們踮起腳尖,渴望看到前方的景象。什麽如此引人註目?好奇心驅使我去尋找答案。會不會是...我什麽也想不出來,拿著獎品朝人群跑去。
推了壹把後,我憑借孩子的優勢擠到了人群中間。透過大人之間的縫隙,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那是臥龍!壹盞由壹系列凳板做成的遊龍燈被人們舉著,在廣場中央遊蕩。在人們的演繹下,板凳龍栩栩如生,仿佛在這壹刻幻化成真龍,直入人心。伴隨著音樂,它時而直沖雲霄,時而俯沖而下,時而迂回曲折...它,板凳龍,成了這個元宵節觀眾的主角。歡呼聲、尖叫聲和音樂響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
看著天上的明月,久久不願離去。滿天都是星星和燈光,生活中總有無盡的美好。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坐在外婆家的客廳裏。這時候有人會問:妳父母呢?他們去哪裏了?
來到廚房,妳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我的爺爺奶奶。因為今天是臘月三十,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在這壹天,我們要拜兩個神仙。壹個是神,壹個是廚神。所以我爸媽在幫我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的東西。
午飯後,祭品差不多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是把祭品放在祭祀桌上:
祭桌中間是壹個木筐,裏面放著兩根糯米香腸(在豬大腸裏塞糯米,蒸熟),壹只蒸雞,壹只蒸豬肉。左右各有壹根大蠟燭。籃子前面是壹碗米飯和壹碗水。從左到右依次是壹碗面、兩塊年糕、壹塊豆腐、兩個饅頭、壹個楊梅和壹些水果。
祭品擺好之後,就是祭拜的時候了。爺爺拿來壹把香,用蠟燭點燃,送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手裏都拿著這三支香進行禮拜。隨後,爺爺在祭品上焚香,並帶來壹疊黃紙,相當於神靈用過的錢,點燃後燒給天上的神靈,祈求天上的神靈保佑我們來年平安無事。但在我看來,拜仙和佛教是壹樣的,應該是虔誠的,而不是自私的。我只是對神仙心存敬畏,只是給他拜年而已。
祭拜了天上的神之後,我們還得“同情”管理我們飲食的竈神。於是,我們把祭祀桌搬到了廚房,重復之前的祭祀過程。我們還是特別虔誠的給竈神拜年。
這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雖然很普通,很平常,但卻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壹部分。這個習俗是我最喜歡的習俗,因為這是壹年中唯壹可以和神仙交往的日子。
家鄉風情600字優秀作文初壹五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雖然我們大中華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習俗萬千,但我最喜歡她的——春節,壹個闔家團圓的好節日,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習俗,是千千萬萬中國人傳承下來的好節日。
春節期間,每年的第壹天,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貼春聯,放鞭炮,高高興興地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壹,山裏有個妖怪叫“年”,會下山來吃村裏的牲畜。不僅如此,連人都幸免於難。所以大家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作戰,但是他們已經壹去不復返了。有壹次,壹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壹聲巨響,震驚了外界。人們看到竹子後紛紛點燃,最後成功地把它嚇跑了。後來發現年獸怕噪音,每年過年都會放鞭炮。從此再也沒有被新年襲擊過。在這壹天,人們聚在壹起,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中國新年,也稱為春節。
在除夕,春節的前壹天,大人們貼春聯和燈籠。他們買了對聯,貼在門口的臺階上。女人們在家打掃衛生,掃除了壹年的灰塵。孩子們作為助手幫助大人...這壹天,每個人都很忙。晚上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讀書的孩子回來了,還有壹些壹年不見的親人回來了,就是為了在這壹天吃個團圓飯,把壹年來對家人的鄉愁都講出來。這個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壹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時而歡笑,時而感動...
星星跟著月亮,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待的壹天。春節的早上,孩子們紛紛給大人們拜年,說壹些吉祥的話,大人們給他們壓歲錢。孩子們欣喜若狂。這壹天,鞭炮聲不斷,熱鬧非凡。中午,家家戶戶聚在壹起吃飯,有說有笑,和大家分享壹年的成果和收獲。下午,老人們聚在壹起打牌,而大人和孩子們壹起玩...
春節是最熱鬧、最歡樂的節日。雖然2008年只是壹個傳說,但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待和無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