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讀書君
“族”和“宗”,“族親”、“宗親”,這幾個詞,很多人都不太能分清它們的區別。
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這幾個詞怎麽理解。
01 “族”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壹個宗法制的國家,它始建於西周,時至今日,這種宗法觀念仍然存在。
什麽是宗法制呢?就是指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而“家族”正是壹群具有血緣關系***同聚在壹起的人群。
▲選自於《白鹿原》劇照
“族”這個詞,用古漢語來解釋的話,它的甲骨文是壹個會意字,由兩個部件組成,上方表示壹面飄揚的旗幟,旗幟下面豎立著壹支“矢”。表示以旗幟召集軍隊之意,會意是聚集。
所以,“族”呢,它的本意應該指聚集。
《莊子·在宥》有句話這樣說:“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
什麽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說雲氣不會等到聚集在壹起了,才變成雨落下來。草木也不會等待發黃了才落下來。這裏的“族”,就是指聚集的意思。
引申為人的話,就是指很多人聚集在壹起,為此就有了“家族”、“種族”、“民族”的說法。
而家族就是更強調血緣關系和親屬關系,“種族”“民族”則是表示同壹性質的人群。
如今,我們說的“啃老族”、“打工族”,這裏添加的“族”作為修飾的詞,指的就是同壹性質的人群的意思。
02 “宗”宗,從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它的本義,是宗廟,祖廟的意思。而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祭祀,拜的就是宗廟,祖廟等,實際也就是拜祖先。
所以,“宗”除了指祖先,還有宗族、宗氏等意思,也同樣是以家族為中心的壹個大族群構成的集體。漢語詞典中的“宗祠”、“宗法”,說得差不多就是這方面的意思。
(註:這裏要解釋壹下,我們常說的祖先,往往是指祖父輩以上的先輩)
和“族”相比,“宗”的涵括範圍更大壹些。族通常是指以血緣為關系的,上面的先祖流傳下來的後代血脈。壹般來說,就是宗在前,族在後,宗包括了族在內。它不僅涵括了族的壹部分,還包括了同族遠房兄弟等的“宗表”。
“宗”和“族”,這兩個字其實是經常被合在壹塊講的,正所謂“宗族”、“宗族”,說的就是同壹個支派的同源族群。
對於鄉下的朋友來說,也許能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因為,鄉村最常見的就是以宗族為村落聚居劃分的,每個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
在壹些經濟比較好的地方,宗族往往還具有排他性,比較排斥作為鄰居的其他姓氏,甚至可能會出現,異族人群拉幫結派打群架的情況。
03“ 族親”族親,就是指具有血緣關系或是有姻親關系的家族。
血緣關系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們就不展開論述。
姻親關系,簡單地說,就是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它包括直系、旁系血親關系比如兒媳、姐夫、嶽父、夫之妹,以及妯娌、連襟等。
我們常說,近親不能結婚,就是指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所以,象表哥和表妹結婚,親上加親這種封建的思想,就顯然不合適,咱們聽聽就算了,為了後代考慮。
中國古代有嚴酷的族刑制度,其範圍有寬窄之分,比如三族、七族、九族等,我們經常聽到的“株連九族”,算是這其中最為殘酷的刑罰了。
比如明律規定:
“凡謀反乃大逆,但***謀者,不分首從,皆淩遲處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
這裏所涵括的大體就是族親關系。
通過以上分析,大體就能知道,我們說的族親,基本上就是指同源的男系親屬。在舊中國,族權就是男性掌握的,家長、族長可以代表“宗祠”權勢。
04“宗親”宗親,就是指以姓氏為區分的同宗親屬,它既指同宗的親屬,又指同母的兄弟。
《三國演義》第壹回寫道: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
這裏的宗親,指的就是劉姓氏的同宗關系。
宗親,既包括直系宗親,也包括旁系宗親。
直系宗親:比如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子孫等。旁系宗親:比如伯父/叔父、堂兄弟、侄輩、侄孫輩等。曹雪芹的《紅樓夢》,其小說裏眾多的人物關系,就是壹個很好例子說明,裏面的人物關系,就是壹個大型的族親和宗親關系網。
▲選自於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比如賈府的族親,以賈政、賈赦、賈璉、賈珍、王熙鳳、林黛玉、薛寶釵、秦可卿、賈迎春、賈探春……等構成。
《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就是壹個個的族親關系網。
賈府的宗族,就是以賈赦、賈效、賈敦等往下為代表組成的龐大關系網。
05 小結總言之,宗族,我國歷史上的壹個特色社會組織形態,它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壹直延續到了如今。
什麽是族,什麽是宗呢?簡單地概括壹下:
“族”就是壹種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族群聚居體;“宗”就是在“族”的基礎之上,組織和管理族眾的;宗族,簡而言之,就是壹種以父系血緣關系的各個家庭,在宗法觀念等規範下組成的壹個群體。
通常來說,“族”和“宗”,是不分開講的。
另外,還有祖親、鄉親等說法,也都是由宗族觀念延伸出來的各種叫法。
受宗族觀念影響,中國人有互幫互助、資源***享的傳統。也是受宗族觀念影響,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認祖歸宗”的說法,壹個人不管走到哪裏,實現了多大的人生成就,都不能忘記了“根”,忘記了“祖宗”。
為此,自古以來,很多遠渡重洋,背井離鄉,到異國謀求發展的中國人,即便在外生活多年,也往往會不遠萬裏地從異國回來,認祖尋親。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註@讀書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