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浮梁棚鄉的民俗

浮梁棚鄉的民俗

在浮梁棚鄉,彜族有兩次日食。在山區,彜族以玉米、蕎麥、小麥為主食,在半山區和壩區,彜族以大米為主食。肉類包括:豬、雞、牛、羊、魚、鴨、兔等。蔬菜包括:青菜、大白菜、瓜類、豆類、薯類、姜、蔥、蒜、山藥、茄子、蔬菜、辣椒等。因為山區新鮮蔬菜不多,彜族人做鹹菜,早就成了習慣,以酸辣為主。

彜族男人愛喝酒。他們用高粱、大米、玉米等谷物釀酒,自己釀造飲用。遠道而來的客人,主人拿出陳年老酒,殺雞殺鵝娛樂。彜族男人沈迷於吸水煙囪。煙囪是用壹根小碗那麽粗的竹子做的。有客人進屋,主人先把煙囪裏的水換好,用布擦幹凈,恭恭敬敬地遞給客人吸煙。彜族人喜歡喝茶。先把茶葉放在陶罐或搪瓷茶缸裏,放在火上烤至香味撲鼻,微焦,再把開水倒回火上燒開,再慢慢品嘗。濃茶清香爽口,清心解渴,回味無窮。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彜族的傳統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彜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玉米、小麥、蕎麥等雜糧為牲畜飼料。喝酒不僅越來越高檔,很多外地進口的飲料也進入了普通彜族家庭。彜族實行壹夫壹妻制,族外通婚,禁止族內通婚。民國時期,彜族有很多婚俗,比如換生日貼,算八字等。有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甚至雇轎子娶媳婦,有的地方還強調“大媽大嬸”。建國後,年輕人談戀愛是自由的,但結婚必須有媒人介紹,哪怕是找對象,雙方長輩都同意認可。結婚的過程是四個過程:相識相愛,請媒人探花,聘禮,結婚。彩禮始於男方到女方家兩次彩禮,女方家則以酒食相待。第壹次她喝了壹點酒,第二次喝了很多酒之後,雙方的婚事就定了,婚期就定在喝酒的時候。彜族娶女兒媳婦用了三天,女方家娶女兒用了1天,男方娶媳婦用了1天,酒席用了1天。婚禮由氏族的長者或畢摩主持。父母夫妻要祭奠。新郎有伴兒,新娘有伴兒,很多人都是伴娘。以前有些地方有婚後不出夫家的習俗。在新婚之夜,夫妻不能同房。花了長達三年的時間才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通過國家《婚姻法》的實施,男女的婚姻權利得到了法律保障,婚姻中的許多舊習俗、舊規則也逐漸被廢除。男女結婚要先去民政部門登記,提倡節儉結婚。

彜族的壹夫壹妻制家庭占絕大多數。解放前,只有少數地主惡霸憑借手中的權力與平民通婚,以滿足他們的奢侈生活,形成壹夫多妻制。在家族中,很少有家族遺傳的。大兒子成家後,會脫離父母幫助孩子,和孩子壹起生活。在彜族家庭中,男方當家,掌管經濟收支、生產經營、對外交往和家庭重大事務的決策。女性主要從事家務勞動、生育、街頭小商品交易等。然而,在壹些家庭中,女性掌管家庭財務並做出重大決定的情況仍不鮮見。近年來,強調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安寧的家庭,提倡男女互敬互愛,夫妻地位平等。

彜族婦女懷孕叫“喜事”,生孩子叫“喜事臨頭”。妻子懷孕的時候,男方對她很體貼,伺候得很好,拒絕做比較重的工作,照顧母親和胎兒。女人生完孩子後,丈夫會帶著壹瓶酒和壹只雞(男孩壹只公雞,女孩壹只母雞)到父母家報喜。公公婆婆看到喜訊禮物,才知道女兒生了壹男壹女。之後,公公婆婆會準備壹瓶白酒,壹件背心衫和壹套衣服,準備雞蛋和紅糖,去叔叔家做客。在婦女的第壹個孩子分娩期間,她的所有親戚和夥伴都準備禮物去看望她。孩子滿月時,要邀請“唐可”,讓長輩、叔叔或父母給孩子剃頭,給孩子取名。彜族生了壹個男孩叫阿寶,壹個女孩叫阿東。他們上學取了個學名,用了壹輩子。彜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辛凱街、米嘎哈、山神祭祀和火把節。此外,還有和漢族壹樣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冬季至日節。近年來,彜族最具特色、活動範圍最廣、人數最多的重大節日是火把節。“火把節”,彜語稱為“八珍都統”,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

彜族有三個支系:聶蘇、蘇娜和蘇珊。雖然分支不同,但文化習俗相似,各具特色,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民族節日和民俗活動。充滿神奇傳說的火把節,是彜族所有支系的同壹個節日,傳承了彜族對火的崇拜和對光明的向往。在這壹天,彜族人民喜氣洋洋,熱情洋溢,彜族的年輕人圍成壹個圓圈,手拉手,肩並肩,盡情地跳躍和歌唱。夜幕降臨時,點燃火炬在田野裏巡遊,年輕的男人們擁抱著秦越的四根琴弦,敲鼓歌唱了壹整夜。原始奔放的彜族風情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

火把節是彜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機會。1987,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峨山彜族自治縣自治條例)規定,火把節是彜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6月24日,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根據各自情況放假壹天。從65438到0989,火把節在縣城舉行。火把節當天,花街節將在峨山鄉大溪山蘇支會駐地舉行。傳說很久以前,大溪山上有壹個勤勞的年輕人。他早年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靠編織胡蘿蔔和篩子,在山下的街上賣為生。山腳下有壹個富家女孩。她既英俊又聰明。她同情那個年輕人。幾次接觸後,他們發生了戀情。女孩的父母極力反對這門親事,把女孩鎖在了閨房裏。女孩很久沒見到小夥子,又急又怨。在壹個下雨天,趁父母疏於看守,她從窗戶跳了出去,跑到西山去找那個年輕人。兩人相擁痛哭,傾吐離別苦衷。6月24日,兩人雙雙殉難,於是青年男女齊聚大溪山紀念這對戀人。之後,每年的6月2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彜族青年男女聚集在大溪山上悼念他們,尋找親人,逐漸形成了今天的6月24日大溪山花街節。近年來,大溪山成為峨山縣舉辦火把節的初始火源,大溪山的火通過雙江的滅火現場直接傳到縣城。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居於中心地位。彜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彜語是壹種音節文字,稱為“馬貝”文字。彜族舞蹈是壹種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生活在雙江的彜族人經常以花鼓舞、四弦舞、煙盒舞和大娛樂自娛。花鼓舞是表演舞蹈的壹種,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喪事都要請花鼓隊跳舞。四弦舞是彜族人民非常喜歡的壹種舞蹈,俗稱“大娛”。無論場地大小,人們都可以跳舞。其特點是柔和、優美、抒情。舞者隨著音樂雙手拍胸,雙腳隨著節拍移動,輕盈悠揚。煙盒舞是用雙手和手指握住煙盒的底部和蓋子,用食指邊彈邊跳。舞蹈活潑優美,節奏感強,表現特點活潑。

  • 上一篇:慷慨而有教養的句子
  • 下一篇:奉化溪口有什麽特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