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的習俗有:禁火、祭祖、飲食、插柳、登高、蕩秋千、蹴鞠、吟詩、清腸。

1,禁火

寒食節在古代也被稱為“禁煙節”。每個人都被禁止生火和吃冷食。但由於國人對聖賢的執著追求,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不止,到了唐代才得到皇室的認可和參與。

蘇軾《望江南》中的“試新火新茶”,講的是詩人寒食後烹茶的行為。山西禁火寒食的民俗大多是壹天,只有少數地方還習慣禁火三天。?

2.崇拜祖先

寒食節從南北朝到唐代被視為“野祭”。到了唐代,它被收入《開李源》卷八十七,王公以下拜(寒食拜),成為官方認可和提倡的吉祥禮品之壹。

後來演變成皇家陵墓;官方祭祀孔廟和聖賢;人們去掃墓等等。當時是壹家人或壹個宗族壹起到祖墳前祭祀,加土,掛紙錢,然後在墳頂撒上燕子和蛇兔,滾下來,用柳枝或針穿上,放在房間高處,以示祖德。

3.規定飲食

冷食包括冷粥、冷面、冷漿、青米、粥。寒食祭品有面燕、蛇兔、棗糕、精黑麥、神仙等;有幾十種飲料,如春酒、新茶、清泉和甜水。

大多寓意深刻,如祭祀蛇兔,有“蛇兔必富”之說,意為希望人民富裕,國家強盛;子推言,取介休方言中的“年”字,不忘介紹和宣揚誠信。?

山西南部人習慣吃涼粉、涼面、涼糕等。在山西北部,人們習慣用炒菜(即蒸糕面或白面切成骰子大小的方塊,然後曬幹,用土炒)作為寒食節的食物。在壹些山區,全家人在這壹天吃炒面(即把五谷雜糧炒熟,混合各種幹果,磨成面)。

4.插入柳樹

維生素寒食節的象征,原本是為了懷念介子推對政治清明的追求。早在南北朝時期,《荊楚年譜》中就有“江淮與蘇州之間寒食日家家斷柳”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至今仍流行佩戴芥花花、佩戴麥葉代替柳枝。

據各地史書記載,有“柳枝插墳”、“柳枝折標到戶”、“柳枝插眠竈檐”、“戴頭或系帶”、“瓶儲獻佛神”、“柳枝插門”之說,民間因此有“清明(寒食)不穿柳,美人化白頭”之說。

5.去郊遊

又名春遊,盛興生於唐宋。宋麗之言《東谷所見》雲:“我掃了東西,然後帶著兄弟、妻子、親戚、事跡,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明代《歷代帝王風光簡介》記載了在北京行走的情景:“清明時節,人在行走,遊人、乘車者、行人成千上萬。”可以說是極為繁榮。

6.搖擺

秋千最初是古代寒食節中的女性遊樂項目。五代王人禹《開元天寶遺》記載“天寶宮中至日寒食節,竟豎起秋千,令宮中妻妾大笑,以為是盛宴。皇帝稱之為半仙戲,故京師士人稱之。”宋代宰相文彥博的《寒食日過龍門》詩,形容為“橋上楊柳懸壹線,多蕩掛彩繩。”

7.粗球

流行於唐代,宋代《文學通考》載:“蹴鞠,蓋始於唐代。種兩根竹子,高幾尺,網上纏網,為門量球。球分友友,局分角贏。”

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景宗皆喜打蹴鞠,州府元貴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皇禦殿東閣,觀武大臣及武氏兒女,設宴待宰大臣。”宋代還有《太祖蹴鞠圖》。

8.吟詩

寒食節期間,文人或思鄉親人,或借景有情,多有感慨,多有靈感,多有詩詞,多有吟詠者。據調查,僅《全唐詩》就收錄了唐玄宗、張碩、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的詩歌300多首,以及宋金元時期的詩歌100多首,成為我國詩歌藝術中的壹朵奇葩?

9.清潔腸道

寒食節采野菜,既鍛煉身體,又符合人體需要,壹舉兩得。最後,我想說壹下春季養生中的心理調節。

女人傷春,寒食節出來散散心,享受春遊,可以預防心理疾病。男性雖不傷春,但在春季肝氣過盛,容易精神失常時,緬懷先人,寄托哀思,起到了克制憤怒的作用。

調理肝臟是相當有益的。經過五千年的文化滋養,寒食和清明合二為壹,成為壹個緬懷故人、激勵陌生人的節日。

  • 上一篇:安哥拉賺錢容易嗎?
  • 下一篇:165438+10月去成都哪裏最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