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人口654.38+0.9萬余人,其中寧蒗彜族自治縣人口654.38+0.3萬余人。由於寧蒗的彜族主要是從四川大涼山遷徙過來的,所以人們習慣稱這些彜族聚居區為“涼山”,但為了與四川大涼山相區別,又稱為“雲南小涼山”。
彜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其陽歷和十二生肖歷各具特色。他聲稱有100多種,包括蘇諾表盤,那須表盤,聶須表盤,蓋須表盤,薩尼表盤,阿希表盤等。解放後,根據彜族人民的意願,統稱為彜族。彜是丁彜的“彜”,既是彜人自稱的音譯,又是壹種莊嚴而古老,豐衣足食的美。
彜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有六種方言,小涼山彜語屬於北方方言石紮話。彜族人寫下了歷史、文學、天文學、醫學書籍、宗教經典等。在彜語歷中,如勒奧特伊,是涼山彜族人民的創世史詩。彜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彜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歷法等著作中有許多珍貴文獻,價值很高。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舞樂》。傳統工藝美術包括繪畫、刺繡、銀器、雕塑和繪畫。彜族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為副業,手工業生產也相當發達。
彜族有許多節日,如米芝節、李逸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冬季至日、插花節、穿衣節等,尤其是火把節。彜族人民卷制的羊毛氈、繡有精美圖案的挎包、精制木器漆等,是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
彜族分支眾多,各地服飾差異很大。服裝差異近百種,令人眼花繚亂,各有特色。65,438+05歲以前,彜族姑娘穿紅白相間的童裙,單辮子。她們壹到65,438+05歲,有些地方就舉行名為“沙拉羅”的儀式,意思是“換裙子、梳雙辮、拉耳朵”,表示姑娘長大了。15歲以後,要和少女壹起穿長裙,中間壹段黑色,把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有五顏六色花朵的頭飾,撕下童年穿耳的舊線,戴上銀耳環。“沙拉洛”儀式標誌著女孩黃金時代的開始。
彜族崇拜自然、動植物、祖先等。,並認為天、地、日、月、山、河、石等都有神。在眾多的神中,葛子神被視為是,山神次之。但彜族的壹些支系有不敬的神(不是格子神),經常發生人神大戰。諸神放下各種災難,試圖毀滅人類,都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更多的彜族人相信上帝是萬物之主,人類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特別註重向上帝獻祭。
小涼山彜族有很多禁忌,主要表現在行為禁忌、語言禁忌和飲食禁忌。
行為禁忌
騎馬時不要下馬。避免孕婦出入別人的婚禮。滿月下的寶寶要避開有狐臭的人。不準用腳蹬煮石頭,更不要跨火坑。不要把食物扔在手裏。避免扮演布谷鳥。靈牌是祖先精神的體現。禁止外人靠近或在周圍擺放不潔之物。忌訂婚、過年殺豬殺羊等。沒有勇氣和汗水或暗淡的脾臟。忌殺生不燒先祭祖,先被狗貓雞摸。火把節期間避免在田野中間隨意走動,會引起蟲災。避免白天拿著火把走來走去,壹個接壹個拿著兩個火把走出家門。家裏有人出門遠行,避免掃垃圾和事後出門。避免在房子裏玩弦樂和吹口哨,避免晚上開著門。禁止砍伐神樹或在旁邊大聲喧嘩和打架。避免攜帶或把鋤頭和斧頭放在壹起。有怨氣的時候不要在別人面前折樹枝,吐口水,打雞,打狗,砍掃帚,打腦袋。不能隨便碰男人的“天尊”。女人不允許摸男人的頭,更不允許穿過男人的帽子。不要在公共場合按鈴。去彜族家做客,不能坐在疊睡鋪的下面和左邊。主人請客酒肉,客人要品嘗以示感謝。
語言禁忌
避免對嬰兒使用“胖”、“重”、“漂亮”等贊美之詞。避免在眾人面前坦陳大小便、放任、生育等,更避免口頭禪中出現兩性生殖器內容相似的語言。避免翁媳婦和姐夫之間的隨意玩笑不要只是笑著玩畢摩和蘇妮。家人不在的時候避免說不吉利的話。當人們生病時,避免說死亡或受傷之類的話。切忌無緣無故罵人、罵牲畜、罵樹木。
飲食禁忌
禁食馬、騾、狗、貓、猴、蛇、蛙等肉類。攪拌時不要用斷了的筷子吃食物。把羊拉到大廳宰殺時,羊突然叫人不要吃。避免吃谷物種子。雞跳過的食物不要吃。避免用鐮刀割肉吃。男人不吃推磨時磨軸斷了的面粉。孕婦忌食麅子、兔肉,小兒忌食雞胃、雞尾、豬耳朵、羊耳朵。不要吃雞回腸。不要燒蕎麥面和玉米餅。把它們放進去,從火坑右側(客人側)拿出來。
習俗
民間有“打羊”“打牛”迎客的習慣。如有來訪者,必須先殺後治,根據來訪者的身份和親疏遠近,分別對待為牛、羊、豬、雞。在宰殺動物之前,要把活的動物帶給客人,請客人看壹看,然後宰殺,以示尊重。酒是給客人的歡迎禮物。在梁山【廊】裏,只要客人進屋,主人都要先用酒招待,然後再做各種菜肴。肥豬對客人來說是最體面的壹餐。吃飯中間,主婦要時刻註意客人碗裏的食物,吃不完的要隨時補充,以示待客的誠意。吃飯時,長輩坐在上面,晚輩依次坐在兩邊和下面,為長輩加餐、端菜、泡。
婚俗
青年男女訂婚後,要為婚宴做準備。婚宴上常用豬和雞,壹般不用羊肉(羊肉用於葬禮)。雲南南部的石屏彜族有婚前請男女伴侶吃飯喝酒的習慣。滇西彜族人,娶了女兒,都要在院巾或壩上用樹枝搭個棚子,供客人喝酒、抽煙、吃飯、圍坐。民間把這個用樹枝搭成的臨時棚子叫做“綠棚子”。
飲食習俗
大多數彜族人習慣在日食時吃三餐,主食是雜糧、面條和米飯。手沙河、安寧河、大渡河流域的彜族人,早餐經常吃壹坨米飯。午餐以粑粑為主,桌子都有。在所有的粑粑中,蕎麥面做的粑粑最有特色。據說蕎面粑粑有消食化積、止汗消炎的功效,可以長期保存不變質。貴州蘇俏的努寧已成為當地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
肉類主要是豬、羊、牛肉。主要做成“脫脫肉”、牛肉湯鍋、羊湯鍋,或者烤羊、烤豬仔。狩獵獲得的鹿、熊、巖羊、野豬也是日常肉食的補充。
山區還盛產蘑菇、木耳、核桃,園中出產的蔬菜使蔬菜的來源非常廣泛。除了新鮮的,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分為幹酸菜和腌酸菜兩種。另壹道名菜“劍魚”也是民間最常見的壹道菜。
彜族人的日常飲料有酒和茶,以酒待客。民間有句話叫“漢人重茶,彜族重酒”。喝茶的習慣在老年人中比較普遍,主要是焙茶。彜族人每次只倒淺半杯茶,慢慢喝。
彜族人常吃的典型食物有:蕎麥餅,壹種具有彜族風味的主食;糊酸菜肉,彜族農民的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彜族傳統美食,在乳豬裏煮,蘸著吃。鍋巴油粉是雲南著名的彜族風味小吃,由豌豆粉制成。
假日和節日
彜族人過去崇拜萬物有靈論和祖先。民間有許多傳統節日,包括十月節、火把節和地區性節日及祭祀活動。
十月:是彜族傳統的壹年,通常在農歷十月初十的吉日舉行。節日持續5-6天。節日裏會殺豬殺羊,有錢人會殺牛。屆時,他們會盛裝赴宴,走親訪友,互贈禮物。
火把節:是彜族最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那時候牛羊要殺,祖先要祭祀。在壹些地區,地主也會被獻祭,他們會互相宴請,吃脫脫肉,祝願五谷豐登。火把節通常會持續三天。第壹天,全家人聚在壹起。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摔跤、賽馬、鬥牛、賽船和拔河。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補充節日:居住在川、滇、黔等地的彜族,在新年後的農歷二月十日、十壹日,還會有另壹個節日,彜語稱之為“馬龍火”。
在祭祀活動中,以龍舟節為規模。端午節在二月、三月和四月的中間選擇壹個龍日。村裏每人帶了壹碗飯和壹小塊鹽,老人準備了香,在龍樹下集體祭祀。雲南的彜族人選擇正月的第壹個龍日來舉行龍舟節。祭祀結束後,大家席地而坐,不分年齡,自帶飯菜,吃肉。這是壹次大規模的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