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小古鎮都是寶。

小古鎮都是寶。

蕭中古鎮

都是寶。

說起雲南的古鎮

大理古鎮,麗江古城,和順古鎮。

……

大家都很熟悉,

但除此之外,

雲南還有很多特色小鎮不為人們所知。

這些地方人煙稀少,卻充滿了歷史滄桑。

在這裏壹遊,真的是沿襲古人的遺跡。

諾登古村/

“千年白族村”

諾鄧,原名石門井,是雲南五大鹽井之壹,壹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白族村落。是了解中國古鹽井文化的最佳場所,壹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再現了當年“茶馬古道”繁華小鎮的風采。

明清時期,民居建築散落在山坡上。在村裏,可以看到寺廟、牌坊、廳堂、祠堂、民居、小巷、墓葬等建築。從前馬幫、牛幫的影子,在“谷宗坪”和“惠民坪”都能看到。

豆沙古鎮/

“雲南第壹關”

“不到石門不算好漢,好漢過石門關”,“踏上五尺路,追夢三千年”。豆沙鎮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雲南省走出雲南進入四川與中原地區連接的重要通道。被譽為“滇川門戶”。

不過,這種豆沙並不能與豆沙相提並論,而是以壹位名叫竇的關壽命名的。因有地方口音,故取名鬥沙關,古稱石門關,是古人從蜀國進入雲南的第壹個險關。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渤海國文化、古滇文化在這裏交匯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三江半流”文化。

程子古村落/

“土張坊的活化石”

整個古村落坐落在200多米高的封飛坡上,東臨龍盤山,西有玉屏、筆架山,北有芙蓉山,背有金頂山。小河蜿蜒穿過,老中山山風景如畫,險峻無比,瀑布的煙霧蒸騰。護城河自東向西流入南盤江,“苗嶺莊谷”的景色是另類的梯田。

程子古村古樸幽靜,民風淳樸。獨特的彜漢結合的古村落景觀,歷史悠久,用泥土和樹幹制成的土棕櫚屋規模宏大,堪稱中國民居建築發展史上的“活化石”。CCTV 7《鄉土中國》欄目攝制組也在此拍攝。

臨安鎮/

“鄒魯,文學名邦”

滇南建水,原名臨安,素有“文學名國”、“滇南鄒魯”之稱。據明朝萬歷年間寫的《典略》壹書;“臨安之繁華,在滇中”。民間諺語有“臨安是金,大理是銀”的說法。

建水有許多歷史和文化遺址。建於元代的建水文廟、明代建水東門朝陽樓、清代雙龍橋等都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郁可唯鎮/

“原生態紅河古城”

“高山為故鄉,左有河,右有河;山高糧難出,水難作救命湯。”矗立在哀牢山、紅河南岸的山城“郁可唯”,是壹座融合了西方建築風格和馬幫文化的歐式古鎮。

“滇南僑鄉”、“河外建築大觀園”、“河外小香港”都是它的代名詞。這是壹個小鎮,在上世紀初因繁榮而聞名。地方雖小,卻格外繁華。擁擠狹窄的街道上擠滿了許多老房子,顯示著它們獨特的個性。道路縱橫,坡上坡下,七彎八拐,從上到下壹直延續到遠方。寬大厚實的墻壁上壹排排射擊孔俯視群山,震懾心懷不軌者。

白沙古鎮/

“穆氏故裏”

白沙古鎮是麗江最大的家族,也就是麗江土司“穆氏”的發源地。麗江金沙旅遊壹直認為,白沙古鎮是最有納西遺風的古鎮,也是最原生態的納西村落。

沙溪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小鎮,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西南崛起,成為當時唐朝與吐蕃之間的緩沖地帶,也是強者之間的紐帶,也是溝通兩者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徑之壹。

張郎古寨/

“千年布朗村”

張郎村是壹個世代以茶為生的布朗族村,也是中國唯壹的布朗族村。這個千年古村,依然傳承著古老的布朗族文化和生活習俗。這裏的人信佛在上座,村裏的緬甸寺是每個男孩出家的必經階段。有些人甚至壹輩子出家。

走進張郎村,村裏的壹切看起來原始而破舊。張郎古老的佛寺屹立在村子裏幾千年了,古樸而美麗。百年樹齡的古普洱茶樹滿是歲月的痕跡,黑瓦木屋層層疊疊,精致獨特。

沙溪古鎮/

“茶馬古道下的古市場”

沙溪古鎮是真正的古鎮,古色古香,至今仍保持著最原始的建築風貌,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集市。

保持了白族特色和地方建築特色的老房子、古寺、古戲樓、古商店、古石板街、百年古樹、古巷、古宅門,在這裏隨處可見...就像壹座活的歷史博物館,它在默默地展示著自己的過去。

團山村/

“雲南最精致的古民居群”

團山,19世紀特色原生態村落,2005年正式入選2006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是雲南特色原生態村落。

團山村最早的原住民是彜族。目前有15座具有19世紀滇南鄉村風貌的四方院落,如“皇恩樓”、“司馬棣樓”、“秀才樓”,由漢族青磚四方形院落、瓦檐土掌房、漢彜結合土掌房三種建築類型組成。被譽為“擁有雲南最精美的古民居建築”,2006年入選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名錄。

石羊古鎮/

“雲南鹽都,祭孔聖地”

石羊古鎮,古稱“白井”、“雁峰縣”,位於大姚縣城西北35公裏處。它是壹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小城,也是著名的“雲南鹽都、祭孔聖地”。

歷史上,中原文化和彜族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儒家文化、鹽文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在這裏相互激蕩,留下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是著名的“千年鹽都,祭孔聖地”。

碧溪古鎮/

“百年歷史沈澱”

碧溪這個詞有壹種獨特的魅力。原名碧朔,源於青山,新月源於本意。後來因為碧朔東西兩側有壹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村前有肥沃的田園,村後有青山,所以改名碧溪。

碧溪古鎮的茶馬古道是南商北商的必經之路。碧溪古鎮可謂是馬蹄聲留下的古鎮。

納雲古鎮/

《最後的傣族古鎮》

中國最完整的傣族歷史文化古城,是已經滅絕的中國傣族土司文化最真實、最特殊的見證。

小城佛教盛行,傣族氛圍濃厚。傣族土司、宗教建築、飲食、服飾、節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向世人展示了那雲傣族社會近700年的真實歷史和文化。

雲南郵政/

“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

被稱為“古雲南”、“小雲南”的雲南源頭祥雲縣,是中華文化傳入雲南的橋頭堡。中國雲南郵政仍保留雲南省“雲南”的原名。

走進這個古老的驛站,青石板路從遙遠的中原蜿蜒而來,穿過古鎮蜿蜒而去,漸漸消失在茫茫群山與雲海之間。街道兩旁凹陷的鋪面,街心陳舊的馬拉石,隱約可見的馬蹄印,仿佛在訴說著正在消失的歷史。

石鼓鎮/

“長江第壹灣”

石鼓鎮位於麗江古城西部,東鄰九合鄉和龍盤鄉,南接石首鄉,西、北接黎明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鎮上有壹塊用漢白玉雕刻的鼓形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徑15米,厚0.7米。它是目前麗江發現的最早的石碑之壹。

在石鼓鎮,妳壹定不知道,除了長江第壹灣、紅軍長征紀念雕像、石鼓等著名景點,石鼓鎮大新村松坪子還有壹個神秘的“基地”。五個來自不同地方的男人,要去做壹件國內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壹切從零開始。

納古鎮/

“萬裏北京行第壹站”

那古,彜語意為“黑土地”或“黑壩”,是典型的集人文景觀和田園風光於壹體的特色旅遊小鎮。歷經千百年的洗禮,仍有壹些古建築、古宅、古街。

伍佰村,包括雲峰寺、雲峰古驛道、石匠房銅路、龍王廟、長居橋、福來橋、德勝橋等清代建築,就像壹座活的歷史博物館,展示著前人的智慧和勤勞。

魯市鎮/

“茶馬古道將奔向茶的故鄉”

盧氏鎮隸屬雲南省臨滄地區鳳慶縣。原名阿魯西語,歷史上由土著語言演變而來。有漢族、彜族、苗族、白族等各民族2萬多人。

盧氏鎮位於茶馬古道延伸至東南亞的十字路口,是聞名中外的“茶鄉”。茶馬古道盧氏段已成為中國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在這個有著古老文化、被馬匹和石頭磨損的歷史城鎮裏,馬幫的鐘聲還在茫茫群山中回蕩。

黑井鎮/

“雲南四大古鎮之壹”

黑井鎮位於魏初“恐龍之鄉”祿豐縣,自古以來就是產貢鹽之地。它是壹個被封閉在龍川河谷裏快壹個世紀的小鎮,是雲南四大古鎮之壹。

黑井至今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文物保護單位21處。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的文物名鎮。歷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歷史脈絡清晰,特色鮮明。

光祿古鎮/

“易的西文名字叫邦”

光祿古鎮是中國第壹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有著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被稱為“燈籠之鄉”。

光祿古鎮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通往東南亞、印度的重要據點,文化底蘊豐厚,被稱為“壹座耀州城,半個雲南史”。

葉芝古鎮/

“壹片鮮為人知的人間凈土”

在距離迪慶州未夕縣約86公裏的地方,有壹個古鎮,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很溫柔——葉芝古鎮。然而,它卻坐落在海拔4880米的如此雄偉的地方。壹方面河水湍急,山谷溫暖濕潤,稻谷成片,山巒高聳,青稞連綿。沿途的風景令人嘆為觀止。

這裏的傈僳族特色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獨特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被迪慶藏族自治州政府命名為“香格裏拉傈僳族特色文化鎮”。

會澤古鎮/

“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古鎮又名會澤石城,是歷史上雲南最早的四縣之壹。在古代,它以盛產銅和鉛而聞名。清代,銅的開采和冶煉得到進壹步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鑄幣中心。

會澤古城因其眾多的廳堂和獨特的造型,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十分引人註目。現在,江西寺、大佛寺西來寺、文廟、文昌宮保存完好。

看了這麽多歷史底蘊深厚的古鎮,妳是不是也心動了?趕緊安排這個春天吧!

  • 上一篇:學習國學的孩子的性格劣勢
  • 下一篇:左秋明為什麽是盲人?左秋明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左丘明盲人壹代史家,他們為什麽是盲人?妳怎麽會是瞎子?左秋明失明後發生了什麽?讓我們找出答案。左丘明早年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撰寫《左氏春秋》。我們知道這期間他的眼睛都沒事,沒有任何問題。

    然而到了晚年,也許人老了抵抗力下降了。左丘明辭職後,帶著大量史料和壹些植物回到家鄉,決定以農為教。回到家鄉後,他種地養蠶。在業余時間,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