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希
教材分析:在本節課的教材設計中,主要以網格紙為載體輔助學生,讓學生自主比較不同形狀圖形的大小,體驗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方法有很多種。學習情況分析:因為我班學生動手能力差,之前沒有太多基礎。雖然已經培訓了壹個學年,但還是不太滿意。所以設計壹個教學環節:學生拿“妳想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嗎?妳怎麽知道他們的區域?”先獨立操作,再和小組溝通,集中研究小組內不同的解決方案。然後全班同學分組匯報
教學目標:
1,借助網格紙,可以直接判斷圖形區域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變化的關系。
教師要註意培養意識:觀察、比較、獨立思考、操作、交流、知識與方法齊頭並進。
教學重點:面積比較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等積變換。
教學過程:
壹,新課程教學
1,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展示掛圖)
1.求圖:看到什麽圖?
(2)讓學生拿這個問題去操作。
(打開學習工具的袋子,和掛圖配套的圖形對比)(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矩形,不規則圖形。)
問題:妳想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嗎?妳怎麽知道他們的區域?
(數方塊)
2.要求活動:現在請統計每個圖形的面積。
默認:(1)通過計算網格得到圖形面積。
(2)數格子數不出來怎麽辦?
(提出來討論,或者挑出能數平方的圖形。)
(3)可能有壹些同學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到圖形面積。
自我關註:教材中以網格紙為載體,呈現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用正方形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是為學習如何求沒有正方形的圖形面積做準備。
(4)舉報與溝通:妳是怎麽知道的?
①4.5 ②6 ③4.5 ④9 ⑤6 ⑥6 ⑦9 ⑧12 ⑨4.5 ⑩10.5(11)15 (12)15(13)15
3.比較圖形區域的大小。
(1)對圖形中面積相近的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分組比較圖形的大小。
提出運營需求:妳想怎麽比?
(巡視了解活動,個別指導,發現大部分同學的問題。)
(3)小組活動結束後,同學們互相交流。(主要是互相交流經驗,)
1=3 2=5=6 5+6=8 1+3=4=7 9+10=11=12=13
(4)思考:妳是怎麽知道的?
當學生報告時,應指導他們解釋他們發現的方法和操作過程。)
個人註意:學生總結整理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方法。然後全班代表小組匯報,壹個小組補充其他小組。可以邊匯報邊展示,小組成員匯報時可以配合。
我要預設可能的報出結果:也就是我要清楚幾種教案,但這個時候學生可能只報書上建議的那種。這時候會引導學生總結幾種報告,不壹定要每壹種都總結。評估應根據報告隨機進行。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比較不同圖形的面積,通過圖形面積的比較掌握壹些比較方法。)
第三,鞏固練習(完成下圖所示的任務)
1,能否用自己的歸納法判斷以下哪些圖形與圖1面積相同?
妳怎麽知道的?
(第壹個練習重點是切分和翻譯。)
個人註意:如果學生在第壹個環節沒有這種方法,這個時候就要引導歸納和彌補。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圖形的面積沒有變化。如果區域沒有變化為什麽還需要劃分和平移?證明經驗是目的,但要認識到圖形變化的面積不變=等面積變形。滲透壹種數學思想,為以後學習面積公式的推導打下基礎,有解題的思維習慣。妳不用給學生壹個概念,知道就行,老師自己理解就行,主要是為學生學習後面積的計算做鋪墊。
2.妳認為下面哪個數字會使這個數字完整?為什麽?
讓學生討論填哪個圖形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3.同學們,仔細想壹想:如果下面的網格圖中每個小方塊的面積代表壹平方厘米,能否畫出三個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不同圖形?
用手裏的方紙試試。
(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壹張圖,只要面積為12平方厘米。)
(1)獨立操作
(巡視檢查,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完成情況。巡視中要註意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
(2)全班交流-
個人關註:我覺得這個畫圖的問題比較重要。如果學生畫的比較簡單,我可以給妳壹個提示。學生在本次學習活動中畫出的圖形不需要分類,只要鼓勵學生盡量畫出矩形以外的其他圖形,以體驗等積變形即可。
4.在書包裏拿出兩個數字。請試試他們能拼成哪個圖形。
(1)獨立操作
(2)溝通和示範
(3)展開:還能用這兩個圖形做壹個新圖形嗎?
(4)獨立運作
(5)將交流演示貼在黑板上。
能力升華:通過剛才的活動,妳有沒有發現什麽對數學思維有價值的東西?
學生總結出圖形的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面積都相等。
或者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比如在裝修中,地板或墻壁的很多圖案都是通過等體積變形形成的,這樣才能讓這條路貼近生活,讓學生成為設計師。(此鏈接視情況而定)
個人註意:學生要下到小組指導學生,了解他們的情況。大部分人的問題都是集體和個人就地解決,不壹定要老師來解決。請同學幫忙解決,盡力解決。
偏激
教學內容:比較圖形的面積。
目標預設:
借助網格紙,可以直接判斷圖形區域的大小。
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面積比較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等積變換。
教學過程:
壹,新課程教學
比較圖形區域大小的方法
讓學生觀察網格中各種形狀的平面圖:
問題:下列圖形的面積之間有什麽關系?
妳怎麽知道的?
學生交流。
二、歸納法和比較法:
(1)平移(2)分割(3)方塊數
妳還發現了什麽?和同學交流
第三,實踐
1.使用切分和翻譯方法進行判斷
2.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圖,只要面積為12平方厘米即可。
3.讓學生討論並觀察哪張圖片適合填充。
第四,作業
課堂作業:17頁第4題。
作業:在正方形紙上畫壹個面積為24平方厘米的圖形。
教學反思
比較圖形區域課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立足學科體系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融入計算機信息技術,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媒體演示驗證等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本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每個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自身的認知水平,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探索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討論,讓學生在獨立探索中掌握比較法,體現了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我設計了教材部分,由講、想、練、練三個教學環節組成。重點是思考,讓學生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會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的關系。所以在處理這個環節時,我用輕松的話題引入主題,通過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探索。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大屏幕上五個圖形面積大小之間的關系,探索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借助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研究和解決新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壹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探究教材主圖中13子圖面積之間的關系做鋪墊。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壹個主動的過程。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是引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部動機,是直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所以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主圖,激發學生的探究*。當教材主圖的13張圖片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多媒體課件生動的形象吸引著學生,學生們大開眼界。苦苦尋覓,渴望發現更多奧秘,及時提出指導性建議,要求先觀察判斷圖形區域之間的關系,再用學習工具做驗證,做好記錄進行交流。目的是抓住壹切機會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經過每個學生的全腦觀察和動手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可以掌握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進壹步認識到圖形的形狀不同,但面積都相等。學生在和全班同學匯報交流時,要關註所有學生,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展示建立自信心的機會。讓學生談論他們如何比較自己以及他們的依據是什麽。當他們發現學生的比較方法有獨到之處時,要及時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同時,他們也為學生搭建了壹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體現了圖形大小比較方法的多樣性。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當我用多媒體課件逐壹演示和驗證學生的發現時,學生們盯著大屏幕,屏住呼吸,等待自己的發現和方法被證實。同時,所有的學生都經歷了發現和比較方法的全過程,他們的感性認識也得到提高。在實踐環節,我讓學生應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更清晰地理解面積比較法的方法,理解圖形變化與面積大小的關系。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其直觀演示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活動。它的形象和生動吸引了每個學生的註意力。從內心深處,產生出壹種好奇和探索。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例如,在練習時,練習缺乏深度。如果練習可以深化,練習的目的就可以凸顯出來。也可以給沒有掌握的學生提供另壹個學習的機會。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