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小學教師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個案研究

小學教師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個案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源泉。有興趣才會有渴望,有渴望才會有進步。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能否擺脫“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所謂興趣,是人對事物的壹種積極的認知傾向,是壹種復雜的人格品質,推動著人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指出:“興趣是創造快樂而明亮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壹。”我們的教學實踐也充分證明,當學生的學習興趣生起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會樂於學習,熱愛學習,享受學習,學得好,學得活,也就是所謂的“學無負擔”。那麽如何才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學好勝的心理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壹,巧妙設置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註重“有趣、好玩、新奇”的東西。所以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給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場景。學習資料的選擇和呈現,學習活動的安排,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興趣,讓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壹件有趣的事情,願意走近數學。創設講故事的情境是壹種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每個人都知道孩子們對故事、童話和動物非常感興趣。所以把課本上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以小動物為主角,讓學生處於擬人化的世界中,“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興趣,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比如我在教理解“0”的時候,就創造了這樣壹個童話情境。圖中有壹家小貓,貓爸爸、貓媽媽、貓妹妹都抓到了不同數量的小魚,只有貓哥哥空手而歸。從貓哥懊惱的表情中,“0”也浮出了水面。同學們在交流中體會到,貓哥壹條都沒釣到,“無”可以用“0”來表示。

比如在教“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我編了這樣壹個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去森林裏給小松鼠過生日。要去森林,妳必須乘公共汽車。他們壹大早就到達車站並買票。小牛的座位號是23,小孩的座位號是25。過了壹會兒,小猴司機開著小巴來了。趕猴子的人想考考小牛和山羊,就對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最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山羊都沒有學會比較兩位數的大小。看著我,我也會看著妳。我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們想回去問問狗,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孩子們,妳們能幫助小牛和山羊嗎?孩子們都躍躍欲試,幹勁十足。每個人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孩。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很快學會了兩位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2.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喜歡說話、笑、動和玩。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壹特點,必然會讓他們感到疲勞和枯燥,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創設遊戲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樂此不疲。

比如在講授高壹(上冊)“認識物體”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和合作交流。老師可以讓學生壹起搭積木,讓他們在遊戲中感受到物體有不同的形狀;然後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壹部分進行分類,依次觀察每壹類物體,然後分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直觀圖形,對這些形狀有初步的認識;讓學生輪流觸摸,再次感受每壹類物體的主要特征,並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談論每壹類物體的特點,形成不同物體形狀的外觀。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經歷了觀察、分類、形成表象的過程,加深了對不同形狀物體的認識。

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學實踐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這個遊戲。讓壹個孩子戴上頭飾,做壹只熊。我們做顧客,去文具店買東西。這壹幕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歡騰起來,迫不及待地加入遊戲,看著商店裏自己想買的東西,開心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老師可以及時把店裏要買的東西換算成簡單的元、角、分,看價格公式得出價格妳就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了。在遊戲中學習,學生樂此不疲,事半功倍。

3.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只有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反映生活,註重“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教學時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喜歡的材料創設生活場景,讓學生產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親近感。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來源於生活,回歸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我在統計學第壹節課教“組織壹場比賽”的時候,用了教材上提供的幾個項目,跳繩、踢球、踢毽子、弧圈,但是發現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壹年級的孩子對這些物品不熟悉,沒有親身經歷,所以不感興趣。後來我把題目改成了“秋遊”,讓同學們討論去植物園、動物園、歡樂谷。

  • 上一篇:如何有效推出區域活動素材
  • 下一篇:廣東潮汕地區種植什麽水果經濟價值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