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篇3500字的小學教育學院畢業論文《論小學生良好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提出:?什麽是教育?總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必要。?新課標強調:教學的重要性是什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是教學中的壹項重要任務。對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音樂;唱歌習慣;傾聽習慣;小學生;培養
壹個年輕的音樂老師跟我抱怨:音樂課難上,學生難管?。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往往被學生破壞:或者唱歌時,個別學生不顧集體大聲喧嘩;或者演奏時不顧節奏隨意敲打樂器;或者對表演創作活動興趣不高,忽視老師的安排;或者邊聽音樂邊環顧四周,輕聲細語。
觀察其課堂,不難發現,影響教學效率,使教學活動無法順利實施的,並不是老師所抱怨的。學生缺乏音樂素養?,但是老師上課是對的?小事?視而不見,未能持之以恒地重視學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以至於學生始終不明白音樂課應該建立怎樣的課堂套路。所謂?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為此,我給被音樂組織教學困擾的老師壹些建議:
壹、聽力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專心聽講
聽力是學生和音樂之間的橋梁。它不僅是欣賞音樂的唯壹途徑,也是表達和創作音樂的前提。因此,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讓學生學會聽就顯得尤為重要。
1.安靜地聽,培養聽的習慣。
每壹部作品都是作者內心感受的表達。只有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才能與作品產生情感的聲音,實現心靈之間的對話。而學生出現在課堂上,第壹次聽音樂就大聲說話,甚至在沒有音樂的情況下做其他事情,無法全面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
對於小學生來說,自控能力比較差,有些大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該以什麽狀態聽歌。沒有有效的引導,他們很難平靜專註地進入音樂作品。因此,我們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音頻資源,提高聽課效率;也要從壹開始就教育學生尊重音樂,尊重音樂家,做壹個文明的聽眾。同時,在每壹次傾聽過程中,都要有說服力。比如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老師可能會在聽音樂之前說。請閉上眼睛,不要出聲,聽聽這音樂,看看妳的腦海裏會出現什麽畫面。在聽的過程中,老師會用自己的聽講狀態感染學生,在發現有的學生不夠專註時,會通過自己的眼神和動作給學生壹些暗示。通過長期?練習?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更好的聽力習慣。
2.專心聽講,提高聽力技巧。
?聽著。不僅僅是聽音樂的過程,更是深入感知、體驗、理解作品的過程。我們經常發現,學生聽音樂,看起來很投入,但是聽完之後卻什麽也說不出來,更談不上有什麽感受。所以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僅僅保持安靜的表面聽音狀態是不夠的。不僅要在方法上給予指導,還要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
如果學生想專心聽音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註意力轉向音樂作品。從音樂本身出發,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狀態和知識能力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比如欣賞《鞭笞催馬馱糧忙》時,老師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樂曲的音樂意境是什麽?(2)判斷音樂的結構,註意每壹段的情緒和速度變化。③音樂中出現了壹種非常重要的打擊樂器。起到了什麽作用?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集中精力聽音樂,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通過積累聽力經驗,學生的聽力水平會逐步提高。
二、歌唱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唱得動聽
歌唱是學生學習音樂、培養音樂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音樂課的主要內容之壹。很多時候老師只是教學生唱歌,卻沒有教學生唱好聽的歌。新課程強調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所以也要讓學生在歌唱活動中享受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1,輕聲唱,感受聲音的美妙。
對於很多中小學生來說,為了表現自己,引起老師的註意,他們往往喜歡大聲唱歌來表現自己的唱功。努力工作?。壹節課下來,很多同學的聲音都變得嘶啞,喊出來的歌曲音域也不統壹。有些歌高音很難唱,唱出來的歌壹點都不好聽。
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提倡用氣息支撐輕聲歌唱。針對學生存在的吸氣淺、吸氣擡肩、不能保持氣息等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壹些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練習。如果妳打哈欠,聞到花香,妳可以體驗到深深的呼氣;練習快呼吸,帶著吹蠟燭的感覺快呼吸;用吹氣球的感覺練習快呼吸和慢呼吸;使用?嘶?聲音會像蠶吐絲壹樣長時間均勻的吐出氣息,練習慢呼吸慢呼吸。有了正確的氣息,再用氣息支持的耳語來引導學生得到?輕輕的?。然後通過?輕輕的?比起大喊大叫的唱法,讓學生們感受壹下?輕輕的?唱歌比喊叫更美,可以毫不費力地唱出高音,全班的聲音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很好的統壹。學生體驗到了大自然般的純音之美,唱歌的自信心會大大增強,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班級合唱,唱出和諧之美。
新課程要求我們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而現行音樂教材中有相當壹部分歌曲是合唱歌曲。但在很多農村學校,學生只知道合唱,不知道合唱。有時候合唱壹首歌的時候,幾個聲部唱成了壹個聲部;有些學生不顧節奏和聲音的統壹,大聲喊叫,企圖壓倒另壹種聲音。所以我們很多音樂老師也是怕合唱,避而遠之,或者在教學中只教壹部分。
有人說?沒有和聲,音樂藝術就缺少了最瑰麗的色彩。?對合唱采取回避的態度肯定是不可取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訓練方法,如設計簡單的合唱練習曲,或從旋轉開始,由淺入深,讓學生先感受合唱優美的和聲音調,體會合唱帶來的不壹樣的聽覺享受,樹立對合唱的興趣和信心。通過耐心的訓練,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調合作能力將大大加強。
3、聲情並茂,體驗情感之美。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沒有情感的歌唱,就像壹個沒有靈魂的人。只有聲音和情感相結合,歌唱才能達到真實感人的最高境界。但是當我們聽到學生唱很多歌的時候,都是幹巴巴的,毫無新意。
學生要有情感,教師首先要有情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用有感情、有表情、有投入的歌唱來感染學生。同時,要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通過勵誌的語言和多媒體設備,營造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把自己的感受帶入聲音中,唱出更多有情有聲的優美歌曲。
三、表演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主動表演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學生音樂實踐的重要性,而表演是壹種實踐活動形式,音樂課堂上的表演也可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然而,在鄉村音樂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學生無法參與到老師精心設計的表演環節中。有時教室成了個別學生展示愛心的舞臺,有時老師讓學生有條不紊的上臺表演。請不要動?學生們畏縮不前或者幹脆忽略它。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壹些引導。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不得批評或斥責學生在表演中的不活躍,否則會適得其反。學生不願意上臺表演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怕自己的表演被學生嘲笑;有時候對自己的表現缺乏自信;有些同學性格內向,自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展示自己。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外活動中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要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自由、愉快的氛圍,創設表演場景,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
對於個別特殊的學生,也要用自己的智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對於內向的學生,可以安排簡單的任務讓他們當眾表演,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在他人的帶領下參與活動。對於不夠大方,缺乏自信的學生,老師可以用自己的眼神和語言給學生更多的鼓勵。總之,在教學中壹定要面對所有的學生,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音樂表演的樂趣。
2.引導學生客觀公正評價。
新課程實施後,教師的評價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課堂上,除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經常使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但有些課,學生只能簡單使用?好嗎?還是?不太好?去評價,使評價流於形式,達不到相互交流的功能;有的嘲笑學生跑調的演唱或有趣的自創表演,讓學生很尷尬;還有的說在團體表演中表現很好,互相臉紅,導致評價無效。
培養學生的評價習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既要看到對方的缺點,也要看到對方的優點;妳應該像欣賞自己壹樣欣賞別人。同時,老師也要告訴學生從哪些方面去評價。
比如在班級歌唱組合教學中,學生分組表演,同學們爭當評委,於是老師引導學生說:評委客觀公正的時候,不僅要定出優秀和良好的等級,還要對各組的表演進行點評,看看他們的演唱、表情、動作、創作有哪些最亮點的地方,同時給他們壹些改進的建議。?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互評可謂妙語連珠,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如果妳有壹個好習慣,妳會受益終生。如果妳有壹個壞習慣,妳會壹輩子厭倦它。?對於音樂學來說,只有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學生才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得美好的體驗,形成審美的感悟,從而完善人格,實現我們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小學教育學院畢業論文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