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中國之源
運城位於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壹。在更新世,這裏就有古代人類活動。據中國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芮城縣西後渡古文化遺址考古研究,這裏的先民早在元謀猿人之前1.8萬年前就已經開始用火了。在萬榮縣景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炭化谷殼中發現小米和谷殼,證明河東先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掌握了種植高粱的技術,從而開創了我國種植高粱的先河。夏縣仰韶文化遺址蠶繭化石的發掘,也證實了河東先民在原始社會就掌握了養蠶技術。這座城市中廣為流傳的“後稷教人種莊稼”、“雷祖養蠶”等民間故事,應該是這壹時期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的口頭反映。
傳說是歷史的影子。在人類有文字之前,人們依靠傳說來描述歷史的痕跡;相傳女媧是黃帝的母親,住在古書中壹個叫“分陰腺”的地方。就是今天萬榮縣的保靖鄉。史書中記載,軒轅黃帝“在汾陰(今萬榮縣)為壇掃地”祭祀來世:黃帝與蚩尤“爭口號”,“殺蚩尤於冀中,蚩尤之身異,血化為煙囪,亦為鹽池”,“謫”的謝亮、解州也由此得名。帝堯禪位於舜,記載:“舜生於,遷於夏,耕於驪山,漁於,死於明條”。朱峰、付霞、李姍和雷澤今天都在垣曲縣。明條就是現在聞喜縣、夏縣、運城的明條崗。運城市的舜帝陵正好位於峨眉山附近的大小山坳之下。《史記·天子本紀》(訓詁集)註:“順都普班”。普阪是今天永濟城的古稱。石在順擅長音樂,彈五弦琴,唱詩《南風》。運城鹽池周圍流傳著壹首叫《南風》的民歌,運城鹽池廟裏有壹座“琴臺”舍利。大禹治水鑿龍門。開三門,引黃河之水東流入海,天下民安,然後“安邑練天”;龍門和三門分別位於河津市和平陸縣。杜鈺安邑是今夏縣禹王城遺址。安邑的名稱由“安邑人民生活工作”改為。大禹之子建立了中國奴隸制社會的第壹個王朝夏,並仍在此建都,故名夏縣。
從史詩般慷慨悲壯的古代傳說,到浩如煙海的古籍記載;從地下文物的不斷發掘到地面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充分證明運城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在這片山河壯麗的土地上,華夏子孫最古老的血脈根根深蒂固,湧動著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
人文智慧,人才輩出。
運城是中華文化汪洋大海中的壹座“寶島”。當中華文明進入有記載的殷商時期,第11代王和吳定駒以為丞相。商朝復興了,被史家稱贊。此賢者,今平陸縣人。他不僅在治國方略上表現出傑出的才能,還發明了“板築術”,在中國建築發展史上占有開創性的地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稱霸,戰亂不斷,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汾陰人張儀進入秦魏時,提出了“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策略,遊說諸侯,為吞並六國、建立統壹的秦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壹位叱咤風雲的歷史人物。同時,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荀況(今新絳縣人),其著作《荀子》千百年來壹直深深影響著後人,是世界文化寶庫中公認的傳世經典。西晉時期,著名制圖員裴秀(今聞喜縣人)總結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六體制圖學”,第壹次運用比例尺、方位、距離、地貌高程等技術繪制地圖,在世界地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古希臘天文學和制圖員托勒密並稱為古代世界地圖上的兩顆星。他繪制的龔宇地區地圖和地形方丈圖是中國歷史地圖的珍貴文獻。
隋唐宋是中國封建社會充分發展的時期。此時的河東大地,英雄輩出,先賢輩出,各領風騷。王通出生於隋代江州龍門(今萬榮縣),19歲帶著“保命”之心遊歷長安,入《太平十二策》至隋文帝,提出“尊王、推霸、鑒古試今、安天下”的治國方略。後來,他在家鄉設立了教授,與初唐名臣如、李靖、薛壽、方、杜如晦等齊名。,都是著名的文學大師:王、王績、孫。尤其是王波,被譽為“初唐四傑”之首。他的“然而,中國持有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夕陽和孤獨的齊飛,秋水使天空看起來壹樣”的精彩句子更是意味深長,逗得人們發笑,被後人推為“觀察”。唐朝的歷史因為詩歌的輝煌而格外輝煌,而出生在河東大地的詩人、文學家更是輝煌。王維、陸侖、聶、司空圖、耿諱(今永濟市人)等,以其令人驚嘆的作品使唐代詩壇異彩紛呈。唐朝的衰落並不意味著文學藝術的衰落,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後來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文學巨匠柳宗元,是舉著膀子走出來的。在與韓愈壹起積極倡導古文運動的同時,寫出了許多不朽名篇。他的《六合東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壹直激勵著自強不息、勇於創新的精神。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了《資同治鑒》。這部不朽的編年巨著不僅被後世統治者視為珍寶,也被後世學者視為政治史研究的經典。在中國文學史上,元雜劇可與唐詩宋詞相媲美,而占據元雜劇領軍地位的關漢卿是河東解州(今運城市)人。他壹生寫了66部雜劇。其中有元、望江閣、單刀社等。,已經演了很久,在這個國家的戲劇史上是獨壹無二的。
這壹時期河東城的教育已經相當發達,三晉三大望族裴、王、薛、劉等幾代名官更是顯赫。其中以聞喜縣裴氏影響最大,歷史上有“將軍會武,諸侯壹門”之稱。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書院學者眾多。薛瑄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為官清正,愛民廉潔。他做官後,回鄉設教授職位,創辦“文清書院”,形成“河東學派”和“秦楚吳越救士數百人無士”。他的文章很有道德,在國內很有名。僅清代,就有367位士子、秀才。
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不僅孕育了許多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藝家、教育家和歷史學家,也孕育了許多對中國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勇者。戰國時期,河東冀東(今稷山縣)人廉頗,驍勇善戰。他不顧大眾,顧全大局,“媾和”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薛,唐朝將軍,江州龍門(今河津市)人,在時期率軍在天山打敗九姓,在邊疆聲名遠播;平陽公薛訥,左後衛將軍,守邊有功。尤其是東漢名將關羽(今運城市人),忠肝義膽,敢顯日月,其英雄氣概和膽識使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和儒家始祖孔子被後人尊為文武二聖,祭祀廟宇遍布中國和海外。他的精神品格世世代代受到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崇敬。
追求光明,勇於革命
運城是壹塊有著強烈個人尊嚴和民族尊嚴的土地,所以也是壹塊有著不被羞辱、反對壓迫、抵抗侵略、追求光明進步的光榮傳統的土地。早在十六國時期,匈奴首領赫連勃勃率軍入侵,分陰人薛彤率領本族千余人築城防禦強敵。隋朝的龍門人並沒有以反抗楊皇帝的暴政而告終。北魏時,分陰人薛永宗領導農民起義,被魏太帝軍鎮壓。他寧死不屈,全家去汾河送死。明朝以後,榮和(今萬榮縣)的白丈等人多次爆炸。清末,“五味六君子”之壹的聞喜縣人楊深秀,因主張變法維新,與譚嗣同等六人慷慨赴死。彜族的王永斌(同盟會成員,後任司法部長)、景鼎成(同盟會成員,後任山西軍政府政治部部長)、李起山(河東軍政分府人民軍總司令)參加辛亥革命。姚,河津通化(今萬榮縣)人,付出代價在太原領導新軍起義,任起義軍總司令,用槍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腐敗統治。
民國15 (1926)年春,中國* * *生產者黨在河東走上政治舞臺,率先在運城建立第壹個黨支部——中國* * *運城支部;民國17年,中國河東特委成立“七七事變”後,河東兒女在中國* *產黨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旗幟下,創建了中條山、雞王山、呂梁山等抗日根據地,與全國人民壹起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後來,在兩個命運兩個前途決戰的關鍵時刻,河東人民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支援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進行了著名的晉南戰役和運城戰役,運送解放軍官兵渡過黃河,挺進中原,轉戰西北,沈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王洪軍(臨猗)節節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