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地區的剪紙包含了漢代石雕藝術的質樸、粗獷、豪放和博大。晉南剪紙刀筆蒼勁爽朗,具有粗中見細、拙中藏巧的特點;雁北的廣陵、靈丘剪紙端莊華麗,既有塞外野趣,又有關內之美。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剪紙,風格圓潤優美,細膩精細。
剪紙在民間的流行往往伴隨著生日、婚喪、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生活習俗是推動剪紙發展的社會因素,同時也形成了豐富的剪紙內容和不同的剪紙風格。
20歲時的節日剪紙
春節是紀念人們對“事件日歷”的理解,所以特別隆重。當時,所有的房子和庭院都裝飾壹新,窗戶上貼滿了鮮花,門上貼著紅色的對聯,迎風飄揚的彩色門箋增添了節日的氣氛。在山西農村,雖然院門上有門畫、對聯、門簽,但我們還要剪貼壹對“桃核”(方言讀作“核”的胡)、“核”、“符”,繼承了古代稱“春聯”為桃符的習俗。但“符濤”在莊稼人心目中並不意味著“春聯”,它仍然保留著古代傳說中“符濤”驅除疫疾、鬼怪、邪靈的原意。除夕夜除塵掃屋,每扇窗戶都窗明幾凈,白色的窗紙上貼著紅綠相間的窗花,別有壹番韻味。貼魚、雞、虎、花、鳥、動物。民間貼“魚和雞”,意為“慶忌有魚”。貼虎可能與中華民族崇拜虎圖騰和虎宇宙觀有關。
元宵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五顏六色的燈籠。燈籠的形狀多種多樣,各有特色。貼在燈籠上的剪紙五彩繽紛。在陰影中旋轉的叫做“燈籠”。雕刻的鼻煙是側身以適應旋轉,鼻煙的作用是美化燈具,這就要求剪出來的圖案必須適合透明照明。所以鼻煙線條細長,黑白對比不明顯,塊距均勻。
山西地處華北高原,壹直以來降雨量很少,尤其是春季,十年九旱。在舊社會,長時間不下雨,人們無力自救,就把希望寄托在龍身上。到了2月2日,婦女們切龍,在每個門上貼龍,祈求龍王下雨。這些剪紙大多簡單誇張,輪廓清晰,浮飾少,表現出孩子氣的遊戲。
春天萬物復蘇,毒蟲也四處活動,壹不小心就會遭殃。傳統上,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要砍“雞啄蠍子”和“七星劍斬蠍子”。有的人還要貼“符”,“符”上的銘文寫著:“谷雨日,谷雨晨,請邀谷雨將軍。三杯茶四杯酒送蠍子千裏塵。”端午節“虎除五毒”剪紙與上述心理因素相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心理上的平衡,是人的美好願望。
生活禮儀剪紙
孩子的出生是家庭中的壹件大事。所有的老人都要慶祝這個新生命。先用紅紙剪出壹個又大又不加修飾的掐腰“葫蘆”,貼在門上。第壹,是壹個好消息,宣告將多添糧多增口,也為新生的納吉布謀幸福,消災解難;二是告知,也就是門柱的壹種。人們很了解這個習俗,所以他們不會隨便進出。此外,如果新生兒是男孩,用煤塊在墩上壓壹張方形的白紙,表示品行端正無瑕;女嬰壓著壹張紅色的紙,象征著幸福和快樂。
孩子長大了,父母為孩子的結婚禮物盡心盡力,祝他們和諧美好,白頭偕老。從新娘的嫁妝,新郎的結婚對象,親戚朋友送的禮物上的剪紙都可以看出這種心情。結婚典禮,用的東西都要用“煙火”覆蓋。“煙花”又稱“喜花”,自然是賞心悅目、充滿歡樂的,而煙花上的象征物,如花卉、植物、器物、吉祥之物、文字、圖案等,也是表達感情的藝術手段,往往包含著人們難以言說的理想、祝願和祝福。以洞房窗上剪貼的“扣碗花”為例。其形狀為兩碗緊密相連,寓意“成親”。哎,是個瓢。壹個瓢劈開兩個瓢,兩個瓢合在壹起就叫“合”。此外,以“老鼠鬧葡萄”、“老鼠拉瓜”、“老鼠拉雞”、“石榴魚”、“抓饃饃寶寶”為內容的剪紙,也含有繁衍後代的寓意。多少年來,民間對剪紙中不斷趨同的獨特主題、浪漫開放的形式結構和簡單明了的象征意義有所了解、理解和接受。由此可知,流傳已久的集體心靈凝聚在民間剪紙中,社會形態、人文歷史、豐富心理在作品中展現。結婚貼很講究“Xi”二字,娶了女人的貼“Xi”二字,以示壹種喜慶和吉祥。另壹方面,娶媳婦的壹方要貼“喜”字。“喜”這個詞最初是民間集體創造的,“喜”是用來形容幸福和增添快樂的。出於民間藝人豐富的想象力,也體現了壹種民族同理心。他們在剪“喜”字時,結合了、瑞獸、花鳥等形象,增加了剪紙的寓意,透露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心理。這樣才能表達作者更深更廣的意思。
在生日儀式上,客人們慶祝他們的生日。在農村,他們通常會帶著自制的生日包子,上面掛著壹幀鮮紅的剪紙日“壽桃葫蘆”。或者剪出蝙蝠(蝙蝠和諧福)、鹿(鹿和諧祿)、壽星組成的圖案。總之,我希望過上長久幸福的生活。
民間喪葬禮儀極其復雜。祭祀的物件都是用紙剪出來的,有金山、銀山、搖錢樹、聚寶盆、少男少女,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人們懷著赤誠之心,把對逝者親人的懷念和緬懷寄托在逝者身上,精心裁制了逝者生前喜愛的五彩條幅、鮮花和玩物,為謝世哲安排了壹個富足幸福的世界。這種習俗的起源是來自古代祭祀奴隸和陶器的儀式制度。
剪紙作為壹種生活儀式,造型龐大,構圖飽滿,裝飾華麗,與其附屬的民間儀式相統壹。
日常生活剪紙
作為兼具實用和審美功能的民間剪紙,它是人們生活中最廉價的裝飾品,也是最能體現主人意願的精神產品。
墻花,顧名思義,就是貼在墻上的花。它的篇幅很大,故事情節很強,比如八仙過海,結婚,主人送侄子,老鼠娶女兒。這種大型剪紙在山西的山村窩鋪很常見。早期的墻花大概是作為年畫來美化客廳,裝飾環境。雖然現在彩色膠印年畫經濟美觀,但是山村貼墻花的習俗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壁花》延續至今,不能排除傳統的生活習俗,也不能忽視《壁花》的作者是農村勞動婦女這壹事實。他們是生活之美的創造者和執行者,他們最了解人民的願望和審美習慣。他們對生活的精妙理解和真摯熱愛融為壹體。他們以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力表達自己或周圍的人和事。有了這個,就沒有印刷品可以替代了。
糧倉、水缸等倉庫是人們著力美化的“天地”。壹般人喜歡貼“魚”(魚和諧),在糧倉上貼魚象征家裏有余糧;把魚粘在水箱上,如魚得水。有魚的地方就壹定有水,水是取之不盡的。
早期的刺繡圖案,除了用鋼筆畫外,大部分都是用薄而堅韌的紙裁剪出來,然後貼在底層緞上,再進行刺繡。樣品切割的做法非常簡單經濟,既高產又快捷。只要找壹張薄紙跟樣就可以剪出多張,不會走樣。比手繪流傳更廣,所以民間流傳著相當數量的刺繡樣品。最常用的刺繡圖案是動物、植物和幾何圖形。這些剪紙簡潔而概括,富有抽象趣味。常見的飾品有“枕頂”、“鞋面”、“衣領”、“袖邊”等。剪的內容要看刺繡的用途,比如枕頂、鞋面、吉祥龍鳳、鳳牡丹、龍珠、麒麟、魚蓮、如意石榴,這些都是婚禮的吉祥語。小孩子的肚子,圍嘴,鞋帽,虎獅魚居多,都是為了活潑可愛。對於守宮守婆所穿的衣服,剪下“團壽”、“長壽”等畸形字,或“五蝠持壽”、“生日快樂”、“齊居延年”、“松鶴長春”等圖案。他們裁剪出的衣服或器皿的裝飾圖案,充滿了他們的真情實感和他們活潑的靈性。這就是剪紙藝術能夠深入人心的原因。反映生活和戲劇故事的民間作者,在黃土地上土生土長。他們熟悉周圍的壹草壹木、青山綠水、民情民情、風土人情,多年來練習的徒手切割、任意切割技術,都烙下了他們對農耕的熱愛,搟米磨面、趕馬、挑水劈柴、養雞餵豬、紡紗織布、縫衣做飯等。它不僅反映了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也反映了淳樸的民風。他們的剪紙作品飽含深情,是生命的贊歌,是生活的記錄。
晉劇歷史悠久。國劇的深度和縱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也為民間剪紙藝人在題材、人物動態、故事情節等方面進行再創作提供了參考素材。在戲曲剪紙中,有幽默風趣的店主,有威武雄壯的和,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教子,有英姿颯爽的穆,有鐵面無私的,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剪紙是在壹張薄紙上進行的,很難包含戲劇的全部內容。它只能捕捉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情節、場景、人物來動態塑造。所以人物壹定要概括誇張,形象壹定要生動深情。《呂布戲貂蟬》以作者嫻熟精深的藝術技巧和人物的眼神、動態,把壹個“誘”和壹個“戲”切割得栩栩如生。
民間剪紙的特點和風格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形式是適應當地民俗和實際需要的。最常見的是窗花,其大小取決於窗格的形狀。如山西北部的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邊形,窗花隨窗戶而異。它們小巧玲瓏,靈巧無比,充滿童趣。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的“團花”,優雅大方。在新洲地區,過春節或舉行婚禮時,要貼出“全窗花”,即剪下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荷花、桂花、笙等,祝新婚妻子巧奪天工、早生貴子、幸福美滿。
總的來說,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具有北方地區粗擴、壯闊、簡潔、質樸的特點。但由於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相似,各地的剪紙各不相同。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簡單粗糙。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尤以“廣陵窗花”為代表。
“廣陵窗花”以造型逼真、雕刻精美、色彩艷麗而聞名。它的原料是壹張白色宣紙,工具是幾把大小不壹的斜刃雕刻刀。程序是先用刀把剪紙成品刻出來,然後染色。民間工匠非常註重刀雕和上色技巧。他們可以用簡單的工具在短短幾分鐘內雕刻出許多成品,以負雕為主,正雕為輔。上色時用上好的白酒上色,在顏色較深的地方加入少量明礬,既能使畫出的顏色鮮艷水潤,又能保證剪紙能長期保存。廣靈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聲譽,現已銷往法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家,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
人們把生命比作常青樹。然後,我們說剪刀下的藝術是常青樹上的花和果。民間剪紙植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原生的,樸實的,始終散發著藝術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