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崇明東灘的鳥哨

崇明東灘的鳥哨

崇明東灘是中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鷸類候鳥遷徙的關鍵站。每年春天,從南半球飛往北極圈的候鳥都會在這裏短暫停留,快速吃掉大量食物,補充遷徙所需的能量。對於他們來說,崇明東灘相當於壹個加油站。如果沒有這樣的加油站,這些鳥可能無法完成數千公裏的遷徙。

前不久,《焦點訪談》關於崇明東灘濕地生態修復的報道,將東灘自然保護區帶入了公眾的視野。看著電視屏幕上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熟悉的面孔,我不禁回想起在東灘和候鳥在壹起的時光。最令人難忘的是委婉的鳥哨聲。

每次候鳥停下來,東灘的鳥環就開始了。與常見的網捕法不同,東灘自然保護區的繞圈捕鳥法獨樹壹幟,被稱為“翻網”。壹般的方法是:在候鳥經常去覓食的區域,在地上鋪壹張大網,在靠近人的壹端系壹根長繩。人們通過拉動綁在長繩上的木棍來控制網的升降。

怎樣才能吸引鳥類?先在網旁邊放幾只用鳥毛和棍子做成的雌鳥,營造出同伴已經在覓食的畫面;接下來也是最關鍵的壹步,捕鳥者用壹聲生動的哨聲邀請鳥兒“做客”。

崇明東灘吹鳥最好的是金偉師傅,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老金”。老金不僅能用竹哨吹出30多種鳥的歌聲,還能用哨子與鳥交流。從清晨覓食,到吸引同伴,再到回巢,老金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金哨”。

我和老金是在壹個乍暖還寒的初春認識的。那天早上6點,我跟著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下了大堤,來到東灘的環誌工地時,老金已經壹大早就開始幹活了。

只見他吹著口哨,觀察著附近飛來飛去的鳥兒,並根據鳥的種類不斷調整著口哨的音調和節奏。清脆的竹笛聲在靜謐的東灘上聽起來格外悅耳。“蟬靜於林中,但通宮山更幽”——東灘雖然不是山林,但置身其中,妳感受到的是同樣的意境。

看到我們來了,他趕緊揮手讓我們下去。因為野鳥怕人,我們蹲伏不動,與自然環境融為壹體,讓老金的哨子更可信。

沒過多久,壹群鳥聽到了在金師傅前面不遠處落下的聲音。還沒等它們站穩腳跟,原本平放在地上的捕鳥網就會翻起,在空中劃出壹道完美的弧線,鳥兒就被網住了。

把鳥從網裏放出來,放進環誌專用的籠子後,老金需要重新布網,開始下壹輪誘捕。趕上鳥類遷徙高峰時,他壹天要這樣工作五六個小時,最多時壹個上午能抓200多只鳥。

下班後,老金來幫歡芝,和大家聊天。剛發現大名鼎鼎的“金哨”是個隨和幽默的大叔。他皮膚黝黑,肌肉結實,眼睛明亮如鷹,門牙下緣微彎,這是常年咬哨的標誌(捕鳥需要哨和網的密切配合,所以吹的時候不能用手按住哨)。

老金特殊的捕鳥方法被寫進了BBC紀錄片《美麗中國》(從第6集開始,23分55秒)。有興趣可以看看。挺奇妙的。

不過,老金第壹次學鳥哨,不是為了保護野鳥,而是為了賣野味。

金吹口哨捕鳥的本事是祖傳的,老金14歲開始自立。起初,他把抓到的鳥賣給壹個鳥販子。壹只大鳥每斤能賣50元,壹只小鳥每斤能賣20元。往年春天,收入能達到幾千元,對於以種田為生的農民來說,是非常可觀的。

時過境遷,東灘建立了鳥類自然保護區,嚴禁捕鳥。這讓金很擔心。就在他壹籌莫展,打算挖墻腳的時候,保護區主動找到老金,給他提供了壹份新工作。還是抓鳥,不過這次是為了環保記錄和鳥類保護。

結果老金就這樣被儲備“擁抱”了。在每年的遷徙季節,依靠他出色的捕鳥技術,東灘的環數始終領先全國。

雖然老金的生計得到了保障,但鳥哨這壹絕活卻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學”——老金都提起這件事總有這樣的感覺。他的兒女們也對鳥哨完全不感興趣。

學習鳥哨需要非凡的耐心和毅力。妳每天都要4點起床,去海邊聽並揣摩鳥兒的歌聲,然後用竹哨模仿。這壹行沒有教科書可以參考,只能靠口耳相傳,用心去教。至少要六七年才能學會。

此外,捕鳥者還得穿著笨重的水鞋,背著鳥籠、鳥網、竹竿,在濕漉漉、難走的泥灘上“鶴立雞群”,實在辛苦。

幸運的是,2007年東灘鳥哨被列為上海非遺項目。近兩年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還舉辦了“鳥哨進校園尋找傳承人”等活動。希望這項瀕危的傳統技藝能通過這些宣傳得到廣泛關註,傳承下去。

  • 上一篇:如何理解和評價當代西方藝術?
  • 下一篇:經驗與體會:800字範文(通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