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鬥、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四書五經
從前,作為書生15歲之前便要把四書五經爛熟於心,幾乎都是群“拜經教”,他們對經典的了解,足以讓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生絕望。1912年1月19日,當國民政府第壹任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壹律廢止”的時候,這是壹個解放思想的壯舉;作為後果,近壹個世紀後,已經沒有多少人回答得出來什麽是四書五經了。孩子對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壹頭霧水。現在,舒乙在北京創辦了壹家現代私塾館,專門教授四書五經。
關於傳統文化的缺失
造成今日之中國國民素質不高或者傳統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我想應該至少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壹個,也許就是大多數人都要提到的中國的經濟條件滯後,泱泱大國,在國民教育上的投入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中國國民與 其他文明國家公民間的差距,這種差距倒不是先天就決定了的,只不過我們效法的是西方的文明,我們在許多方面追趕他們,要適應他們的文明規則,這自然就顯出 了差距,也必然有個適應的過程。
第二個,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毫無疑問,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財富,包括傳統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是為什麽在現代 中國人的身上隨著壹代壹代更替,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呢?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壹個開放、文明的國度,這壹點在唐宋之前尤為明顯。真正的固步自 封、冥頑不化只是從程朱理學被統治者瘋狂推廣、馴化民眾之後才開始。整個國家對世界的不了解,自然就跟不上文明的步伐。此後,在上個世紀之初轟轟烈烈開展 地新文化運動中,對於封建的、愚昧的理學和落後的禮教發起進攻是正確的,但是此過程中對儒家思想、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和摒棄卻是不夠明智的。此後,直到現 在,將近壹百年過去了,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才發現儒家思想、傳統文化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寶貴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沒有了深厚 的傳統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而此時的我們,的確已經快把老祖宗的好東西敗光散盡了,危險啊!
第三個,民族缺乏信仰。實際上,這個問題是由第二點引發的。中國在唐宋以前是個對各種宗教、信仰兼收並蓄的國家,佛教、伊斯蘭教等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演 變就是很好的例證,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自己的宗教:道教。不論哪個宗教,其實不可避免地要被政權所利用,撇開這壹點不談,無壹例外,這些宗教在信徒的教 化上都是要求向善的。但是隨著明清以來時局的動蕩更替,宗教在中國政權中心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幾百年來以來的中國統治者和領導人都沒有過多強調宗 教的作用,應該說,對宗教,始終還是保持著相對的謹慎。時至今日,中華民族缺少了壹種類似於西方基督教壹樣的***同的民族信仰,而關系到國民的思想道德、精 神文明的培養重任,又落到了本已負重累累的政府肩上,無形中給了政權巨大的壓力。宗教是對人的精神和心靈的洗禮,宗教從來都是和政權結合在壹起的,或為政權所用,或者本身就是政權的壹部分,其實這本無可厚非,缺少了宗教來教化民眾,國家政權只有通過其他方式來改良社會、倡導新風尚,而這個任務,卻是十分的艱巨。 我是壹個地地道道的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姑娘。父親在部隊做了八年文書後轉正到地方做相當於文秘壹職的工作,母親壹直在初中當英語教師,算起來也有二十五年的教齡了。父親情趣高雅,喜愛養花、下棋、釣魚,寫得壹手漂亮的隸書和楷書,文筆也相當不錯,我上小學三年級之前,家裏經濟拮據,爸爸用稿費保證了我們壹家四口(包括我弟弟)天天有肉吃。我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以自己單純的心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帶給我的輝煌和恥辱。 大概是父輩那壹代受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洗禮”的緣故吧,渴望讀書卻欲罷不能的遺憾使得我的降臨蒙上了“星光”的希望之色,父親寄予我很高的期望。在我的記憶中,我因為沒有背出《九九乘法表》之類的小錯誤而被父親脫光衣服用皮帶抽打的傷痛如冰山後的太陽,壹碰便呼之欲出,抽得我渾身顫抖,不寒而栗。日本小鬼的大刀在中國人的眼裏刻下恥辱,我因此成為“科技是第壹生產力”、“落後就要挨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種種教條信奉者實現理想的工具,盡管我頗有文藝天賦,但寫作、唱歌、演講的愛好壹直被父母壓制,語文成績名列前茅、聲樂比賽勇奪第壹、演講比賽冠軍在手與數學成績遠在全班二十名之後、物理從未上過60分(滿分70分)、化學總也拿不了45分(滿分50分)的強烈反差成為父母心中的恥辱,也成為他們的同事,壹幫自命不凡的小醜們冷嘲熱諷的話題。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今天,我將用我的筆,以壹個旁觀者的身份,來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乳汁與酒渣。 壹、關於飲食 “民以食為天。”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何時誕生,但頗能概括中國人的飲食心理。“民以食為天”,吃是最根本的,“人是鐵,飯是鋼,壹頓不吃餓得慌”,“虧什麽也不能虧肚子”,“飽暖思淫欲”,只有吃飽了才談得上其他。所以說,中國文化是吃飯吃出來的。 中國人講究飲食,所以才會生出壹堆菜系來滿足食欲,所以才會演繹出壹堆關於民間特色小吃的“動人的傳說”,所以才會養出壹堆與吃有關的文字。吃飽了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就罷了,中國的文人學者們還要搗騰出壹堆“吃”詞語、“吃”成語,形成了壹種“泛食主義”,蔚為大觀:思索即咀嚼,體驗即品味,嫉妒即吃醋,幸福即陶醉,司空見慣謂之家常便飯,輕而易舉謂為小菜壹碟,學風浮躁謂為淺嘗輒止,理解深刻謂之吃透精神,廣泛流傳曰膾炙人口,改變處境曰苦盡甘來,還有什麽吃虧、吃不肖、吃裏扒外,什麽生吞活剝、囫圇吞棗、秀色可餐、食古不化,什麽“吃小竈”、“吃官司”、“吃回扣”,什麽“吃啞巴虧”、“吃閉門羹”,不管吃沒吃到,吃的是什麽,總也離不開壹張嘴,泛化到上層建築方面,就高貴成在飯桌上談政治。中國的政治,說白了就是吃飯,不管是原始民還是中央領導人,不管是“南蠻”還是“高貴”的漢人,不管吃的是打來的鹿肉還是經過幾道工序檢測安全無害的瘦豬肉,不管喝的是奶酒還是“統壹”鮮橙多,中國的壹切政治問題均在飯桌上討論,“政治既吃飯”成為中國人民***同遵守的規範,所以,腐敗問題困擾了華夏民族幾千年而毫無削弱之勢。 我想,大概是我們的祖先找點兒吃的太費勁兒,這才造成中國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這才造成了父母壹打電話便問“最近吃得還好吧?”這樣百問不厭的問題,這才造成了“要想拴住丈夫的心,先要拴住他的胃”這樣的廚房內閣。 二、關於“家庭本位” 我們的祖先太孤單了,所以大家湊到壹起形成氏族,形成部落,也因此而形成了“內外與親疏”、“長幼與貴賤”、“夷夏與官民”的民族心理,所以在泛濫成災的古裝劇、歷史劇中常有因“以下犯上”、“以卑犯尊”、“以內通外”而遭斥責、鞭笞甚至送命的情節,所以才有“父母之命不可違”的古訓,所以我在反駁長輩觀點,反抗父母鞭打無理時會遭致眾怒,所以父母打我說得最有道理的道理便是“妳還敢跟我頂嘴,反了妳了!” 中國文化崇尚家庭本位、內外有別,這才搞得部落大戰,民族紛爭不斷,也搞得“以下犯上”的群眾鬥爭歷史悠久。 三、關於婚姻 “結婚是壹個人壹生中的大事,尤其是女人。”先民的婚姻很好講,無非是“親上加親”,發展到奴隸社會,婚姻的性質就變了,婚姻成了壹種手段,到封建社會,婚姻就不僅僅是出於愛情發展的成熟了。皇帝老兒最喜歡結婚了,女人也喜歡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權力和地位了,結個婚還能使漢匈和好,能使中國與國際社會接軌,婚姻的作用不可小覷,婚姻不是結婚雙方的事,而關乎家庭,關乎責任,關乎民族大義,關乎國家前途,於是,婚姻陷入了壹個“無愛之婚、無性之戀”的怪圈。到現代,“婚姻是否是愛情的墳墓”成了辯論賽上常青的大樹,無數辯手樂此不疲。 我實在是搞不懂我爸媽是怎麽走到壹起的,兩個人吵了十幾年,要分不分,要合不合,子女成了維系婚姻的紐帶,不離婚最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孩子,好不容易離了吧又經常保持聯系,貌似又想起對方的好了,兩個人都壹大把年紀的人了,還不知道愛情是什麽。父母婚姻的失敗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不輕易把心交給男人”,恐怕這也是諸多人壹輩子單身,“寧願沒有愛情也不要在愛情裏受傷害”的原因吧。但是,奇怪的是,隨著單身壹族勢力日趨強大,醫院婦科中心要求做人流的低齡少女越來越多,中國的婚姻文化似乎陷入了壹個“要性不要人”的境地。 四、關於信仰 “妳有信仰嗎?” “信仰?信仰是什麽?” “我信耶穌,妳呢?妳信什麽?” “我不信什麽。” “怎麽會不信什麽呢?怎麽可能沒有信仰呢?沒有信仰怎麽活?” “為什麽要有信仰呢?妳看,我沒有信仰不是活得好好兒的嗎?”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這是壹個西方人跟壹個中國人的對話。我想要說的是,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否!中國人有信仰!中國文化有信仰!問題是,中國人的信仰太多、太亂、太容易變,所以,其實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文化還是沒有信仰! 中國人信天地鬼神,卻無宗教虔誠;信為人正直,卻又極盡左右逢源之策;信禮儀,卻又缺少社會公德;信節儉卻又大肆鋪張浪費;信團結互助卻好“窩裏鬥”;信“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卻又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信“愛黨愛國愛人民”卻極盡搜刮剝削之能事受用腐敗資產;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卻又讓每個城市散落著無家可歸、無食可覓、無移可敝的老人兒童;信“男女平等”卻公然開出招聘條件“女性年齡在45歲以下”;信“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卻見少管所人數日日增多;信:溫文爾雅”卻執行“不打不成材”;信“孔融讓梨”卻吵著“我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信“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卻讓無數學子甘拜“題海戰術”下風;信“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卻逼得數百名教師聯名寫信討要壹年的工資;信“和諧社會”卻又愛明爭暗鬥;信“淡泊名利”卻見無數文人墨客筆鋒生刺直抒人生不得誌;信尊重自然卻見餐館裏野味備受歡迎,動物園中珍稀動物隊伍日益壯大……中國文化信仰太多,說都說不完,即使我信仰“堅持真理”,面對權威也還是不得不收斂鋒芒作“明智”之舉即所謂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中國人有信仰嗎?有。等於沒有。 中國文化有信仰嗎?有。等於沒有。 不如沒有! 五、關於女人 這又是壹個敏感的話題。當今中國,誰要是站在街上吼壹句:“女人他媽的不就是件衣服嗎?!”,擔保他會被罵死。 說實話,我個人對“紅顏禍水”壹說頗有微辭,男人無德,憑什麽把過錯全攤到女人特別是美女身上!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壹有外遇便被指責道德品質敗壞,男人難道不汗顏嗎?女人並不是不能成就大事,而是男人不喜歡也不允許更害怕女人成就大事。 但是,我說話的重點在“但是”,因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壹定也要“三雄四公”了嗎?因為男人不喜歡也不允許更害怕女人成就大事女人就甘願取悅男人,死守廚房嗎?
中國的女人從歷史走出來,等到了今天的“男女平等”,悲哀的是,肉走出來了,靈還在徘徊,大多數女人靠依附男人而活。女人需要獨立,因為女人是人!女人可以獨立,因為女人是人!為什麽無數個慘遭家庭暴力的女人痛恨男人卻依舊“藕斷絲連”?因為“有個男人,至少我還有飯吃,有衣穿,有個男人,心裏踏實。”愚昧啊! 女人不是衣服,不是貢品,不是工具,女人是完完全全的人。不要自憐自哀,不要指望愛情會給妳壹切,中國的女人們,該覺醒了! 六、關於教育 中國的教育很有問題。最有名的科舉制的弊端我不想再說,我更關心的是當今中國的教育。 〈1〉關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學校教育) 素質教育在絕大多數省市是空談是眾所周知的,學校打著素質教育的招牌搞應試教育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身為壹名在全國應試教育名區黃岡的惡爪下走出來的莘莘學子,對應試教育之恨之入骨自不用說,我初中、高中畢業時光是可以拿去賣掉的試卷就都超過壹米之高,更不用說那些可以收集到壹起開家書店的學習資料了!其實,“題海戰”還不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應試教育的弊端在於學生模式化機械化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思維在固定的“標準答案”的限制下趨於僵化,以致學生慢慢失去質疑的沖動和思考的能力。為什麽當今中國有那麽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而中國的科技、文學、藝術等等各個方面鮮出對人類社會有巨大貢獻的成果?為什麽中國人的創新能力連中國人自己都鄙視?中國人是不是應該思考壹下其中的緣由? 再談各階段的學校教育。 我個人認為,當今中國的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中,最失敗的就是初中教育了。在小學,雖然家長、老師在“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為輔”的方針指導下讓孩子承擔了過多的壓力,但這畢竟還是不小心讓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平衡發展了;在高中,老師深刻地懂得升學對壹個孩子壹生的命運意味著什麽,所以會盡壹切努力不放棄任何任何壹名學生,爭取幫助每個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在大學,盡管充分的自由讓不少大學生迷失了方向,但大壹點畢竟還是大壹點,大學生總會有自己的判斷力,大多數還是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而在初中,孩子們正處於青春期生理、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最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同的細微的關懷,而偏偏有絕大多數老師急功近利,追求重點高中高升學率,對大部分學生不聞不問或者根本就是不痛不癢的假關心,更有甚者,歧視非尖子生,造成壹個班的學生兩級分化嚴重,學生“等級矛盾”尖銳。這些傷害反映在學習上還可以看到,反映到孩子的內心就如太陽擋不住烏雲的覆蓋,嚴重的負面影響在孩子內心慢慢滋長,在老師家長的不經意間,曾經乖巧聽話的孩子仿佛中了邪似的,壹下子變得判若兩人,沈迷網絡遊戲、賭博、打架、殺人、在色情場所中尋找刺激。祖國的花朵在自虐、自殘、自毀!我們的老師在口口聲聲教育孩子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反省壹下自己的過失呢?! 〈2〉關於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老師。”我看這句話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家長來說是廢話。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學兼優,“品學兼優”這四個字分量好重啊,可惜極少有家長在命令孩子幹嘛幹嘛或者呵斥孩子不應該幹嘛幹嘛的時候意識到這樣的錯誤自己已經犯過很多次了,這也難怪中國的孩子內心深處普遍藏著被壓抑的逆反心理,也難怪孩子遭罵遭打的普及性理由是“妳還敢跟我頂嘴,反了妳了!” 〈3〉關於社會教育 其實這個方面單獨列出來理由不充分,當今中國社會存在很多問題,教育方面有缺陷當然也不足為奇。我覺得,社會對人的影響往往是微觀的,但滲透進了每個個體的方方面面,所以上文提到的種種問題在學生身上的表現也是可以想到的。而讓我痛心的是,意識到問題存在性和嚴重性的大有人在,而有能力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哪怕是削弱問題的人卻鮮有大動作。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他們,不是所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嗎?生在中國,長在中國,誰能逃得了環境的影響呢?
中央電視臺的公德廣告新意百出,至於收效如何我還不得而知,只是期望我們的社會對我們這些需要愛而不懂愛,常常在愛裏犯錯誤的花朵們多壹份理解,多壹份尊重,多壹份關懷,不要讓那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失去擁有春天的機會。畢竟,他們還只是孩子。 洋洋灑灑寫了十三頁紙,大多是針砭時弊,但這並不代表我是個“憤青”,只是因為中國人聽多了“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燦爛輝煌”,我擔心我們的民族會自取滅亡才會把這些陳詞濫調不厭其煩地拿出來折騰。 不滿歸不滿,痛心歸痛心,我們的民族需要的不僅僅是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後的行動。作為壹名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我所要做的就是傳播中華文明。為此,我壹直在默默耕耘,我希望我能用我微薄的力量向世界證明:中國人,行!中國文化,了不起!我想用我微弱的聲音喚醒每壹個中國人真實的、真誠的、真摯的愛國熱情為祖國的崛起奮鬥,為世界的和諧奮鬥,為人類的進步奮鬥! 如果每壹個個體都強大起來了,中國何愁不富不強? 如果每壹個個體都強大起來了,人類文明何愁停滯? 自強不息,生生不止,不要忘了,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精神! 兩篇文章妳選吧!
同學妳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采納哦~~~您的采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