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質資料的收集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將地質資料定義為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巖心、各種標本、光學切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列出了地質資料匯交的詳細內容(表3-1)。
表3-1中國地質資料收集明細表
繼續的
2.地質數據分類
地質資料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根據是否涉及國家秘密分為涉密地質資料和非涉密地質資料。根據投資者的興趣,可分為保護性地質資料和非保護性地質資料。兩者結合形成四大類:機密保護性地質資料、機密非保護性地質資料、非機密保護性地質資料、非機密非保護性地質資料,如圖3-1所示。
圖3-1按分類與否對地質數據進行分類
根據地質資料的表現形式,可分為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其中,地質資料成果分為:區域地質調查圖、手冊和報告;區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調查和報告;區域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和評估圖及報告;礦產調查、評價和勘探報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報告;小比例尺地質專題圖和綜合研究成果;地質勘查技術發展成果;地質數據庫及軟件開發成果。如圖3-2所示。
圖3-2地質數據的形態學分類
根據地質數據的形式,可以分為印刷地質數據、數字地質數據和物理地質數據。印刷形式的地質資料包括紙質地質資料和其他介質地質資料;按開本大小可分為大開本地質圖、標準開本地質報告、附表和附圖。數字形式的地質數據按文件格式可分為矢量數據、柵格數據、文本數據和表格數據;按存儲設備可分為光盤存儲、硬盤存儲、磁帶存儲和局域網存儲。物理地質資料分為鉆井巖心、地質樣品和薄片。如圖3-3所示。
3.地質數據的特征
地質資料具有形成成本高、應用範圍廣、可重復利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潛力大等特點。2003年,英國地質調查局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增值法對其經濟效益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英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對英國的貢獻相當於其年營業額的850 ~ 1525倍。另外,根據其他國家的計算,地質產品中的地質圖,即使按照最小值計算,也至少是測繪成本的25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投入地質勘查費約5000億元(原價,若折算成現價近萬億元),形成了大量地質資料,通過開發利用豐富的地質資料,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周年石油管理局通過重新開發利用65438000多口鉆井資料,擴大石油儲量2億噸,為國家節約勘探成本30億元。可以說地質資料的價值或潛在價值遠大於同等數量黃金的價值(姚華軍,2007)。地質數據產品具有以下特點:
圖3-3按數據表達形式對地質數據的分類
(1)國有和公有。地質資料生產經費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即:中央財政投入,包括歷年積累投入、年度礦產資源補償費專項資金、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專項資金投入;地方政府投資,中央地勘單位屬地化以來地方政府投入本地區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調查的資金,國家支持地質工作的投入等。企業投資,包括國內外礦山企業投資、從事地質工作的勘查企業投資、建設單位對建成區基礎地質調查的投資。目前,各級各類地質資料檔案管理部門保管的地質資料大多由中央財政投入,資金投入來源於國家公共財政的公共支出,財政資金主要通過向社會公眾納稅來實現。這壹成果的特殊性決定了資料的所有權,即地質資料的所有權屬於國家。
(2)信息產品、信息和實物* * *。各種地質數據承載著豐富的礦產、水文、環境、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信息。這些產品部分由國家財政投入形成,屬於公益性產品,不需要付出就可以獲得(不包括再生產的成本);個人投資形成的商業成果可以通過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獲得。數據的形式既包括紙質和數字信息,也包括在勘查、科學研究等相關國土資源生產和技術活動中獲取並按有關規定留存的樣品、樣本、光學(薄)片等實物和相關資料。
(3)信息產品不完整。這是逐漸了解決定的。地質工作投入的強度和對地質對象規律性的把握,使得地質資料的準確性和信息完整性在客觀上受到限制。不完整的另壹個表現是原始數據和實物資料存放在不同的地方,讀者不可能或很難獲得全面的信息。
(4)準公共產品。地質資料的準公共產品表明,它是壹種具有潛在排他性的擁擠公共產品,也是壹種由國家管理的非競爭性產品。擁堵是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資料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供給有限造成的。當消費者數量增加到壹定值(“擁擠點”)時,邊際成本變為正值,原有消費者的效用降低。壹方面,潛在的排他性表現在可供選擇的產品數量有限,A的消費影響B的消費;另壹方面是消費的後續收益,比如優先申請探礦權采礦權。非競爭性表現是產品是用公款生產的,產品管理是政府指定的公共機構,應該是全社會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