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希臘雕塑和中國雕塑有什麽區別?

希臘雕塑和中國雕塑有什麽區別?

第壹,中國古代很少有純粹的雕塑,這是大多數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起源於古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把神塑造成壹個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崇拜上帝,也崇拜像上帝壹樣完美的英雄戰士和運動員。創造偶像和紀念雕像供他們崇拜和致敬。由此形成的傳統在西方代代相傳,成為純粹的雕塑藝術,中國古代的制度、文化、哲學、宗教都與古希臘不同。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倫理道德,推崇鬼神,傾向於以工藝美術為主,在禮器和祭祀器皿上發揮藝術天才,也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傳統。從陶器、青銅器、玉器和漆器等手工藝品發展出具有裝飾功能的實用雕塑,歷代都占據主流地位。它們分為兩類,壹類是純手工藝品,如象形文字、展示用的小工藝雕刻等。壹類是建築物(包括墓葬)的裝飾雕塑,如南朝辟邪的墓葬石雕、唐代順陵石獅等,列在壹般鑒賞教材中。實用性不僅體現在裝飾雕塑上,也體現在明器藝術和宗教雕塑上。明器是隨葬品,其中雕塑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動物雕塑。教材壹般以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兵馬俑為例。小雕像是人祭的替代品,動物雕塑也被用來代替活體。它們非常實用,不是純粹的雕塑。宗教造像也是如此,是信徒用來祭拜的,佛教造像最具代表性。欣賞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為主,因為這些時代的佛教造像藝術水平普遍較高。宋元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特殊的宗教造型要求,不同於古希臘真實的、自然的神靈。當妳欣賞它們的時候,妳需要知道各種各樣的規則和規定,比如佛的耳朵掛在肩膀上,手伸到膝蓋上等等。否則很容易認為比例不準確,解剖錯誤而否定。純雕塑壹般以紀念雕塑為代表。在中國古代,人們通過繪畫來紀念人和事,但很少使用雕塑。比如漢唐英雄,歷代帝王,都是畫在壁畫和卷軸畫上的。西漢時期,在皇帝染指繪畫之前,偶爾會有紀念性的雕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賞霍去病墓的石刻,課本上都有介紹。此外,東漢四川都江堰的李冰雕像和五代以前蜀國大師王建的坐像,也是現存的古代紀念雕塑,確實不多見。中國既有中國的歷史文化特殊性,又有中國的藝術特殊性。我們不能因為實用的雕塑很少,就拒絕去認識、了解、欣賞。

第二,基於以上原因,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這是它在工藝美術上誕生帶來的胎記。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壹般都體現了源遠流長的傳統裝飾趣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雲岡的教材鑒賞,北魏的露天坐地,南朝的驅邪,唐代的石獅。佛像對稱的坐姿和有圖案的長袍使其顯示出很強的裝飾性。中國佛像與西方寫實的宗教神祗相比,因其裝飾性的虛擬元素而具有壹種非人格的神秘感,但也蘊含著壹種善良,因為裝飾不同於現實生活,但也是中國人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藝術現實,所以有這種效果。同時,裝飾對於增強佛像所要求的莊嚴氣氛也非常有效。辟邪石獅的整體造型完全裝飾變形,就像青銅器或玉器上的裝飾部分。身體上甚至布滿了圖案,以增強這種裝飾性。裝飾變形處理是誇張和概括的手法之壹。經過這種方式處理的石獸,往往比寫實的雕刻石獸更威嚴、勇敢、神聖,更能發揮其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辟邪石獅多為墓葬的禮儀性裝飾,用來顯示墓主人的權威。)

第三,中國古代雕塑有明顯的繪畫性。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是壹對兄弟,都誕生於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開始,塑畫就相輔相成,緊密結合。兩人都成熟了,還在塑造和繪畫,給雕塑添色(專業術語叫化妝),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很多都是泥塑、石雕、木雕拼湊出來的。如今的雕塑藝術已經完全西化,不再有色彩,但民間雕塑仍然保持著化妝的傳統。古代西方雕塑也是彩色的。文藝復興以後,除了宗教雕像,大部分都繼續著色,壹般雕塑不再著色。中國的雕塑與繪畫的分離導致了雕塑與繪畫審美要求的壹致性。在中國古代,繪畫受到的重視遠遠高於雕塑。雕塑壹直是工匠做的,文人很少參與。早期繪畫的作者只有工匠,但從東漢末年開始,文人甚至皇帝都參與了繪畫創作,從此成為中國古代繪畫創作隊伍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國家、社會、文化的統治者,自然也統治著繪畫,使繪畫的地位淩駕於雕塑之上,用他們的藝術觀念影響著雕塑,所以雕塑感染了明顯的繪畫。它的繪畫性表現是,它註重的不是雕塑的體量、空間和塊面,而是輪廓線條和人體服裝線條的節奏和韻律。這些線條和繪畫線條壹樣,經過了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煉和加工,以塊面和空間的豐富變化來體現輪廓和服裝線條的形態,與西方古典雕塑完全不同。後者體量感很強,而前者只有很大的體量關系,大部分部位都很平。有時用凹版線條來表現平面上皮膚和衣服的皺紋,但仍然沒有立體感,只有繪畫的平面效果。所以雕塑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沒有西方雕塑那麽多細微的明暗變化。這壹特點在教科書中被引用頻率最高的作品中均可見到,如漢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雕塑、麥積山石窟宋代佛教雕塑,以及太原晉祠的宋代宮女雕塑、大同下華嚴寺的遼代菩薩雕塑、平遙雙林寺的明代雕塑、昆明朱倩寺的羅漢清雕等。從這個特點出發,中國的雕塑代代相傳。時至今日,大部分民間工匠仍像人物畫壹樣,先勾人物線描的草稿,再臨摹成雕塑。有的人直接在堅硬的材質上畫素描,然後雕刻。用繪畫這樣創作壹個雕塑,無可厚非。中國古代雕塑的繪畫性很強,有東方的味道,符合中國古代人的欣賞習慣。他們是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看待雕塑藝術的,今天我們在欣賞古代雕塑的時候,也需要借用中國畫的審美眼光來把握審美點。如果僅僅用西方古典雕塑的藝術標準來批判中國古代雕塑的缺失,無異於為了合腳而削足適履。

第四,中國古代雕塑的另壹個特點是意象。西方雕塑從古希臘時期就開始嘗試模仿和再現自然,非常寫實。中國的雕塑和繪畫是很晚才脫離工藝美術之母的。千百年來,它們只是工藝美術的兩種裝飾手段,這是塑畫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線雕與平面浮雕畫高度結合的中國造型方法特別發達和持久的主要原因。裝飾不求再現,只求表現對象,所以中國的雕塑和繪畫都發展了性格的相似性和簡約性(對自然的高度寫實再現),形成了高度的意象化特征。中國畫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在素描和描繪物象方面都不如西洋畫準確。而是主要基於觀察和經驗所獲得的印象,加上想象,通過主觀加工加以美化,與客觀物體保持相當的距離。中國畫不畫光影(這是表現主體真實感的重要因素),色彩只表現固有的色彩(所以寫實性有限),造型和畫面效果都很扁平。背景壹般是紙絹的空白,不求空間的縱深,重在物體的神韻表達。所以,如果按照西洋畫的解剖、比例、透視、色彩等精確度很高的科學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古畫,我們會覺得壹無是處。但如果明白了中國的藝術有自己的體系和追求,就會知道並喜歡品味中國畫的美。中國雕塑也是如此,與中國畫的理念壹致,貫穿古代雕塑的整個歷史。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雖然表現出比其他時代更高的寫實性,但只集中在兵馬俑的頭部描寫上,形象也只分為幾種類型。不是所有東西都不壹樣,但是身體部位無壹例外都很過癮。再逼真的頭像也不能和西方的雕塑相提並論。就像國畫壹樣細致,更深入,更含蓄,本質上還是屬於意象造型。漢唐其他陶俑、霍去病墓石刻以及歷代宗教造像都表現出意象化的特征。它們和中國畫壹樣,追求神韻而非簡約。如果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標準來看,可以發現解剖上的不足,比例不準,肌理塑造不夠,會造成欣賞上的障礙。我們必須換壹種眼光,用自己民族的藝術水準和審美習慣去欣賞中國古代雕塑描繪神靈的藝術效果。這樣,當我們從敦煌菩薩、晉祠宮女、朱倩寺羅漢像中體會到這個成語的含義時,並不像欣賞教材中經常介紹的西方古代國家的著名雕塑,如擲鐵餅者、拉奧孔群像、奧古斯都像等。它是壹個從形體到神都和真人壹樣準確的概念,只是感受到了壹件藝術品所傳達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狀態、宗教境界等形而上的東西。

5.中國古代雕塑簡潔的語言是源於意象的另壹個藝術特征。中國古代雕塑從不發明西方雕塑的造型來精確塑造物體,而是從感覺和認識出發,像中國畫壹樣運用經濟語言,簡潔明快,以少勝多,耐人尋味,往往給人以藝術享受。誇張甚至變形來強調人和動物的神韻是壹種被廣泛使用的手法,漢代霍去病墓中的四川說唱俑和石獸最具代表性。這些作品只服從作者對物體的感覺和理解。他們在意的不是準確的比例和真實的效果,而是說唱歌手的舞姿舞姿的表達,以及老虎、大象、馬、牛、野豬等動物的不同習性和旺盛程度。這壹定是有取舍的,誇張甚至抽象,效果更突出,更藝術,印象更深刻。這類似於西方現代雕塑。西方現代雕塑,與傳統現實主義相反,追求雕塑語言的可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不被客觀物象所奴役,使藝術創作更加純粹。實際上,中國古代雕塑也達到了雕塑語言的可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的藝術境界。霍去病墓中的石獸,根據情況采用象形造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巖石,自然聯想到壹種動物的形狀,只進行極小的藝術加工,使石獸的造型表現出空間的自由,而不拘泥於造型。加工語言有圓雕、浮雕、線雕,根據巖石造型和動物形象的雙重需要而變化。這種圓、浮、線雕刻的語言,在漢唐時期的陶俑、石獸、佛像中都可以見到。他們讓中國的雕塑在精致上更加融合,所以有時候會有雕塑感,甚至建築感。比如雲岡北魏的露天坐佛,龍門奉先寺的唐代大佛就是傑出代表。

6.中國的古代雕塑既然是意象化的,在形式上講究刻畫神靈,也必然講究頭部的刻畫,就像中國的繪畫壹樣。中國古人認為領袖是精明的大師。(《黃帝蘇文》)神居住的頭,像天壹樣圓。從原始時代開始,工藝裝飾就特別註重人的面部或頭部,這應該是中國古代造型藝術發展到特別註重傳神的原因之壹。這種關註貫穿了幾千年。直到今天,在民間雕塑和農民畫中,頭仍然是藝術家表現的第壹部分。人體除頭部以外的部位被認為是從屬的,不太重要的。就這樣,在中國古代的雕塑和繪畫中,大頭小身逐漸成為壹種習慣。頭和身體的關系壹旦處理不好,必然會導致視覺上的不舒服的特征,對於古人來說是不必要的遮遮掩掩。但優秀的作品往往把人們的註意力從吸引短板轉移到描繪精彩的頭像。這些頭像看起來沒有西方雕塑那麽深,但結構非常嚴謹。做過雕塑的人都知道,復制西方雕塑很容易,但復制中國古代雕塑的頭像相當困難。它們不像西方的雕塑結構那樣精確分明,但卻有另壹種完美,很難復制到那種狀態。除了頭部,有節奏的身體線條用來發揮美感,使人受到感染的不是比例結構的準確技巧,而是生動美化的功夫。龍門奉先寺的大佛、奉菩薩、力士神像,都是嚴肅的,但依然美麗,是我國古代雕塑這壹特點的典型說明。

7.中國古代以溫柔敦厚的詩歌為主題,這與中華民族的氣質、生活條件、地理環境、哲學、倫理道德等文化因素密切相關。另壹種藝術也在追求這壹點,表現在造型藝術中的含蓄美和內在美。雕塑也是,中國古代雕塑給人的感覺,不像西方古典雕塑那樣清晰生動,而是龍無首,意猶未盡。沒有緊張、向外張揚的憤怒,而是像中國的書畫筆隱鋒,把力量包裹在裏面,給人更多的回味。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漢唐歌舞的女俑,唐朝威武的君王力士,甚至南北朝強大的辟邪,唐朝的石獅,都有這種效果。通過比較擲鐵餅者力量的張力與生成和拉奧孔情緒的激烈宣泄,可以理解中國古代雕塑的審美特征。它與中國古代其他藝術的審美理想是壹致的,正如西方雕塑和繪畫的審美理想也是壹致的。當妳欣賞中國雕塑時,妳可能會覺得它不像西方雕塑那樣流暢,就像喝茶喝咖啡壹樣。喝茶需要品味。如果妳不熟悉茶道,妳就永遠不會進入茶的境界。

八、中國古代雕塑風格往往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受儒家崇尚天命的哲學影響,中國的藝術體現在崇高、莊嚴、瑰麗、莊重、典雅等方面。道家哲學崇尚自然,但在藝術上則表現為飄逸、豪放、質樸、質樸、冷漠、天真、稚氣等特點。中國畫和雕塑都具有這兩個體系的風格特征,如佛教造像和墓葬雕塑,壹般都具有前壹個體系的風格,龍門奉先寺大佛最為典型。它是唐代武則天犧牲修建的,體現了壹個皇帝的精神,其風格必須強調崇高、莊重、尊穆、典雅。明器藝術中的俑和動物雕塑大多屬於後壹種體系的風格。他們與生活息息相關,追求自然,風格簡單可愛。兩者都有各自的興趣和優勢。西方古典雕塑的風格接近前壹種體系,但很少有後壹種體系的風格特征。古希臘時期的古拙是藝術技巧幼稚階段的自然產物,而不是刻意追求的風格。而中國畫和雕塑,則是有誌於回歸自然,回歸成熟,追求壹種內在美,壹種原始美,壹種心靈手巧的哲學精神境界。這些追求從西方藝術的角度很難理解,所以習慣欣賞寫實雕塑的人在欣賞中國古代雕塑時總是有障礙。所以要提高中國的傳統文化素養,從根本上了解中國的藝術,否則很難欣賞或者創作。

九、中國古代雕塑遺產屬於大量的佛教造像,佛教藝術有其特殊的規則和規定,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佛教藝術起源於古印度,中國的佛教雕塑起源於古印度的犍陀羅、馬圖拉和克度的佛教雕塑。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中國藝術家逐漸對其進行了改造,既保留了原有的壹些風格,又體現了更多的中國特色。印度犍陀羅佛像受到希臘化時期古典雕塑的影響,也有壹個雕塑本土化的演變過程。因此,在欣賞中國古代佛像時,將其與古希臘、印度雕塑進行比較,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其審美差異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我們需要了解佛教造像的儀式。上面說的佛像,兩耳兩肩,雙手過膝,出自章法。佛像有所謂32相,80種好的形象神化特征,如耳垂、肩、手過膝,以及螺旋發紺的青相、頂上發髻(不是普通發髻)、眉間細相等等,都可以通過造型藝術表現出來,雕刻時必須嚴格符合要求。佛菩薩的肢體動作,尤其是手勢(稱為手印或印痕)都有自己的含義。各種佛教人物根據身份的不同有不同的造型(如有的三頭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裝標誌(如佛和羅漢穿樸素的長袍,而菩薩穿華麗的衣服),不同的體態(如佛接佛後才站立,其他佛都是坐姿)。如果不了解,很容易認為佛教造像奇形怪狀,大同小異。

以上所有特征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我們在欣賞中國古代雕塑的時候,需要全面了解,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承認它們確實有很多好處。特色不壹定是優勢。但藝術有其特性,有其存在和發展的理由和價值。中國的藝術,包括中國的雕塑,之所以能在世界藝術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有很多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重。當許多中國人去西方學習雕塑時,西方雕塑家也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古代雕塑。壹位美國雕塑家曾對中國美院雕塑系學生說:不要拿著金飯碗乞討。這句話是我讀雕塑史研究生時親耳聽到的。我把它作為定心丸放在本文的最後,送給對中國古代雕塑的功過還心存疑慮,不敢在鑒賞課上理直氣壯地教的同事們。希望有用。

  • 上一篇:尼泊爾傳統版畫
  • 下一篇:幼兒園感恩家長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