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疇桃花爛漫,松柏蔥郁滿山,溪繞山腳下,山前臺階直上。
過了山腳下的紫霄宮,從東嶽廟的大門壹路攀登,回到香榭,巡山寺,走了48級臺階到達碑林,擡頭看見迎面立著壹堵巨大的墻。
山頂的兩座峰巖,都被巨石包裹,用砂漿接合,形成壹個十幾尺高的陡峭巨大的平臺;遠遠望去,其陡峭高大的巨壁略呈乳白色,十分耀眼。
建在峰頂平臺上的廟宇都是灰墻黃瓦。東面頂部的玉皇閣是壹個圓形建築,有兩個屋檐,類似於天壇的祈年殿,裏面有玉帝的雕像。畢夏·袁俊(通常被稱為皇後)的雕像位於畢夏·袁俊寺的正殿西側,接著是鬥姆宮。兩個屋頂由三皇殿相連,三皇殿內有伏羲、神農和黃帝的雕像,所以妳可以爬到東屋頂和西屋頂。
要到達峰頂,必須從鐘樓和鼓樓下的門洞進入,就像進入兩座古堡,又像登上仙山的瓊閣。
在晴朗的天空下,覆蓋著黃色琉璃瓦的古建築熠熠生輝,更顯得金碧輝煌,透出壹種神秘感,就像西藏的布達拉宮。
俯瞰全寺,恍如天界,令人嘆為觀止。真的可以稱得上氣勢磅礴,超凡脫俗。
在山頂回望:有寺廟,有香煙,有遊客。經過近兩年的修繕,這座JD.COM名山已被抹得古樸如初,康乾的雄姿得以原貌呈現。
史上最大規模的翻新。
2000多平方米的整治範圍,10多萬元的投資,從論證到竣工近三年的時間跨度,都可以稱得上是吉雅歷史上最大的壹次整治。平谷區文化委員會文物中心主任丁告訴記者。
數百年來,山上山下建有鬥姆宮、畢夏袁俊寺、黃愚亭、鐘鼓樓、王耀殿、三皇殿、碑林、巡山殿、向輝亭、東嶽廟、紫霄宮等數十座寺廟,形成了山上、山腰、山下三組宏偉建築。
由於歷史上的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此輝煌的建築和歷史銘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些建築只有其基址,殘破的古跡隨處可見。丁說:歷史上只有三次大規模修繕山的記載。康熙五十二年,萬壽道場建成,康熙六十大壽,特賜大禮,皇帝賜5200元建玉皇閣。康熙五十五年,賜320元建廟;道光十六年,奉命修復畢夏袁俊廟和玉皇閣。此後偶爾有小修,但規模都不大。20世紀80年代,吉雅山周圍的人們自發捐款捐物,外出打工,為修復西頂娘娘廟等建築做出了貢獻,翻修了登山步道,恢復了中斷幾十年的傳統廟會。
修復面積為2481 m2。
根據歷史遺存和現狀,1983年,平谷縣政府公布丫髻山畢夏袁俊寺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市政府將其列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丫髻山文物建築修復工程被北京市列入“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規劃,修復面積2481平方米。紫霄宮、東殿、東嶽廟、向輝亭、渝北亭、萬壽亭、山門、三皇殿、西亭由市文物局和區政府共同出資建設。該項目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北京首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原北京房管義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標,並於同年9月開工建設。
歷時壹年多,施工方克服各種困難,精心組織施工。2005年底,主體工程完工。2006年3月進入油畫和庭院改造階段,前天主體工程完工。
“吉雅山海拔360多米。所有材料都要處理兩次。首先,雇傭當地的農用車將材料運送到山溝,然後人們將它們運上山。物資運輸本身就成了壹個大工程。1800多公斤的組件,需要10多人擡。”首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孫喜河告訴記者。
完工前的最後壹次訪問
3月初,整個改造工程進入沖刺階段,記者曾去過施工現場。
當時第壹組建築群,全面重建的東嶽廟已經完成主體工程,廟前永路舊址上壹片繁忙景象。因為臺階還沒有修好,記者只能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被擡上平臺,進入正廳。腳手架隨處可見。中間的東嶽大帝威嚴地站在大堂之上,兩個少男少女分開了。工人們正在畫馬文四大元帥,山門衛士趙嶽。
穿過大廳來到後院,陽光下,壹名工人正在小心翼翼地裝扮門窗。旁邊壹個大桶裏裝著灰色的膩子,有壹股特殊油漆的味道。工人把這些像灰泥壹樣的東西裝在小桶裏,用板刷壹層壹層地在木門上擦拭。這件作品看起來比針線活更精致。這位工人說,這種膩子是用白面、桐油、藍灰、白灰、豬血等制成的。
過了東嶽廟,我來到了向輝館。十幾個油漆工人緊張地忙碌著,下面的工人穿梭在腳手架下幹活。穿過偏廳來到主廳,可以看到畢夏·袁俊正對著遠方的朋友燦爛地微笑。惠香亭東西廊廳陳列著燕軍十殿,記者在這裏看到了恐怖的“地獄奇觀”:磨人磨人的小鬼,鬼刀上滴下的鮮血,奈何橋上的幽靈...很多雕塑還在虛化,工人們正在用彩筆壹點點素描。記者不解地問:“為什麽畢夏袁俊廟上有個燕軍十廟?”陪同我們采訪的丁說:“這是的獨特之處。在壹般的寺廟觀中,七十二師和燕軍十殿都供奉在東嶽廟裏,而吉雅山十殿則供奉在東嶽廟後面向輝閣的東西回廊裏。這種布局在其他寺廟景觀中並不多見。”
“以前山上的廟觀裏有很多雕像,後來被破壞的很少。這些雕像的翻新和改造也是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丁說。“山西神雅雕塑有限公司中標造像改造工程,在山上、山腰、山下的寺廟制作了160多尊造像。它采用了傳統的泥塑工藝,並使用礦物質、植物顏料和金箔進行堆粉和繪畫。
出了向輝館,記者依次參觀了天地水三官殿、巡山殿、四十八盤、萬壽閣、三皇殿、東頂、西頂。妳看到的是忙!
修舊不改原貌。
磚瓦青檸瓦飛檐吻獸,雕像如人生。
這裏嚴格遵守了“修舊如舊,不改原貌”的原則。
吉雅修復重建工程的設計單位是北京市文物古建築研究所,其依據是考古發掘和歷史資料。但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嚴格遵守“修復舊文物,不改變原有歷史面貌”的原則。在東嶽廟、豫北亭、萬壽亭、畢夏袁俊寺等建築的建設中,根據實際勘測資料發現了許多新情況,經上報審批後,重新調整了建設計劃。
孫喜和告訴記者:“按照設計方案,東嶽廟周邊的護坡是凸型結構,但是我們清理地基的時候發現應該是鋸齒形結構。這樣山門前的護坡應該是壹條直線。報告出來後,專家們認可了我們的探索。雖然工程量增加了,但我們要的是尊重原來的歷史原貌。”
現在,人們面前的西方屋頂是黃色琉璃瓦屋頂。陽光燦爛。“原來設計方案的西屋頂是灰色的瓦。我們已經按照方案把灰瓦鋪在了屋頂上,但是後來我們仔細查了史料,發現西邊的屋頂應該是黃色琉璃瓦屋頂。我們趕緊報了。根據清理出的板瓦和建築構件,以及查獲的大量資料,區文委請羅、傅清源等古建築專家論證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並立即調整方案,將灰瓦全部拆除報廢,換上現在的黃色琉璃瓦。孫喜河說。
在整修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
記者3月初走訪丫髻山復工工地時,在向輝館西側的壹塊空地上看到,大量古樸的石碑或立或臥地堆放在那裏,大部分與碑體分離。
“所有這些都是在建設過程中發現的,他們將根據其歷史特征返回到原來的地方,”丁說。“吉雅山上的碑文大多很有名,盧溝橋上有獅子,吉雅山上有古跡的民間說法不計其數。”
“改造過程中,從大吻到瓦當,到處都是數不清的東西,很多價值不菲的明代瓦當都交給了文物部門。”孫喜河說。
丁告訴記者,這次修繕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發現了兩塊歷史上記載的明代中後期的匾額,壹塊是“築靈宮”,壹塊是“為保國贈天仙宮”。前者已用於黃三寺前的山門,後者將用於丫髻山歷史文化遺址展覽。談到文物展覽,丁補充說,為了完善丫髻山文物樓的修繕工程,平谷區政府投資95萬元委托北京德年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制作了楹聯、匾額和各館兩大展覽。此次制作的對聯、匾額均采用櫸木,由名人、名家、專業人士書寫書寫。中國道教文化展暨丫髻山歷史文化展將通過實物、歷史照片、圖片、文字等形式,全面展示中國道教文化的內涵和丫髻山的歷史文化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