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中班教學的思考(壹)
這學期我被調到了中學壹班。對於壹個剛上完大班的老師來說,總覺得中班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也經常聽到家長跟我說孩子在家什麽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不會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我對這個班做了精心的安排。
活動中,我第壹次用了提問的方式,“妳的小手會做什麽?”,為孩子們在活動中模仿兒歌做了鋪墊,也讓他們體會到了身體的成長。
我根據童謠的內容在活動前準備了教具,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童謠,成功地引導孩子們理解和掌握了童謠的內容,輕松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簡單地講述和比較自己的照片和文章,談論“他們在家裏會做什麽”。通過讓孩子暢所欲言,滿足了孩子“我想說,我想說”的欲望。然後我根據課前童謠的內容做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腳,桌子,燈籠)。讀童謠的時候,我按照童謠的順序壹個壹個的展示,讓孩子看著畫面就能輕松讀懂整首童謠。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集體朗讀,采取接力朗讀和單讀的方式,激發了孩子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孩子對兒歌的記憶。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我只關註了兒童詩歌的內容,而忽略了模仿。只是我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融入到兒歌中,沒有完全完成教學目標。我認為,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用“我會_ _ _ _”的句式大膽表達,並適時根據孩子所說的話,讓孩子自然地把兒歌的內容轉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體驗中,也自然地進入到創作兒歌的第三個環節。這樣,孩子們就可以積極地創作自己的兒歌,從而體驗到創作和成功的快樂。
下次開展這項活動,我壹定會圍繞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於幼兒園中班教學的思考(2)
“有趣的數字”是我們教研組在中班的壹次數學研究活動。教學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比較感知圓、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分辨三種幾何圖形。在活動之前,我們討論了活動的內容。在確定這個內容的時候,教研組的老師認為很簡單。但是,通過對中班兒童的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兒童的幾何概念比較淺。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能夠正確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是並沒有從這些形狀的特征中識別出來,而是將它們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進行比較。所以我們最終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個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來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點。
在本次活動中,除了讓孩子感知圖形特征外,還有壹項活動旨在探究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壹教學內容中的課堂應用效果。所以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流程後,就把重點放在了導入環節的設計上。在兩次活動中,我們分別采用了兩種導入方式:壹種是物體直接導入,教師展示神奇的袋子來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讓幼兒去觸摸它,通過觸摸物體形狀的差異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另壹個是將手指遊戲引入魔術。教師通過魔法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的引入方式都能引起孩子對活動的興趣,但遊戲法比較神秘,與後面的環節有很好的銜接,所以能更快地調動孩子的情緒,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兩次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度都很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仔細考慮了這個內容的目標定位,但是活動結束後,我們發現我們設置的其他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活動的目標並沒有真正實現。最後壹個環節,孩子們在尋找身邊的三個形狀時,對正方形的認知是有偏差的。教研組的老師在課後給我們上課的時候也反映了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教師除了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征外,還必須讓幼兒在認識的情況下用語言描述圖形特征,通過反復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征的理解。如:三角形:三個角和三條邊;圓形:無棱角,圓形;正方形:四條邊等長,四個角等大小:當老師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征時,讓幼兒也描述出來,通過多次尋找圖形和描述圖形來認識圖形特征。這樣在最後壹個環節,圖形不壹樣可能不會有偏差,活動目標會更好的達成。
壹個教研組的調研活動,從內容的選取到教學,從活動後的調研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的反思、總結會讓妳收獲更多。
關於幼兒園中班教學的思考(三)
對中學課外語言活動“小坑”的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為中產階級設計了語言活動“小坑”。活動目標三點:1。學會看書,懂圖,懂意思,簡單的根據圖和意思說出來。2.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現象並嘗試表演故事。3.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設計方案時,我根據自己班級的學習特點,提出了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活動結束後,我根據活動中的情況,圍繞提出的問題做了以下反思。
1,兒童閱讀時間和形式調整。
在活動的第壹部分,我預設了孩子們應該閱讀和講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留給孩子的時間很少,讓很多孩子沒有機會訴說。從分析可以看出,孩子的學習水平和孩子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把差距考慮進去,調整相應的策略,即通過形式上的調整,讓每個孩子都有講述的機會,讓理解圖意的孩子先自己講述,再讓理解圖意的孩子分組或以同樣的速度互相講述。有了這樣壹個協調的過程,孩子的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的壹致性關系。
活動中,我問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的時候,我們是根據問題來設定目標的,但是從活動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設計的環節還是比較傳統的,沒有明確的表現出“閱讀”的要求。“閱讀”和“表現”的權重並不重要,所以根據這種情況,我認為有必要在設計環節與目標設定達成壹致。如果可以嘗試這樣調整環節:孩子第壹次閱讀後,可以安排孩子表演的內容,讓孩子表演後積累更多的語言經驗,然後老師安排孩子的閱讀活動,重點引導孩子的閱讀順序。通過這樣的調整,可能更貼合目標,更有助於解決問題。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壹種新的教學方法,這種嘗試符合我班孩子的學習水平。所以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和改進。
幼兒園中班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總結
★幼兒園中班教學教育反思
★對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的思考
★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反思
★對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的思考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工作總結
★對幼兒園中班教學的思考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範文
★對幼兒園中班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