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幼兒園常規教育的論文

關於幼兒園常規教育的論文

常規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較好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推薦給妳的壹篇關於幼兒園常規教育的論文。希望妳喜歡!

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第壹篇論文《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反思》

摘要:常規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常規教育往往異化為對幼兒的嚴格管理和過度限制,以高控制的手段達到看似安靜有序。常規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該是發展孩子內心的自由,從而幫助孩子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性。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教育;紀律;訂單;自由;社會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612【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4-4604(2008)05-0024-03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在幼兒園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包括三個方面:各種活動的時間安排和休息。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制度,兒童的基本行為規範。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兒園常規的基礎上,幫助幼兒學會自我控制。

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班級是他們人生中加入的第壹個正式的社會組織。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作為壹個社會組織,它有壹套行為準則和組織秩序,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壹旦孩子進入班級生活。我走出了自然的家庭生活,開始接受群體生活規範的約束。眾所周知,幼兒期是個體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這個個體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幫助孩子逐漸認識、理解和掌握套路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可以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和集體生活,形成班級的良好秩序。

壹、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常規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在實踐中卻常常被異化,這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筆者擬從常規教育的目的、實施常規教育的手段和途徑三個方面來分析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現狀。

(壹)正規教育的目的

就幼兒園常規而言,衛生常規、行為習慣常規、學習活動常規更受關註。衛生常規可細化為飲食常規、飲水常規、洗漱常規、衛生常識等。行為習慣可以細化為入園、禮讓、坐姿、午睡、上下樓梯、走路等常規。學習活動可以細化為教學活動的常規、早操早操、操場、沙池、體育遊戲等。常規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學會在群體中生活,發展他們的自理和自律能力。

然而。在實踐中,壹些教師已經背離了正規教育的目的。比如幼兒園規定孩子吃飯要保持安靜,不要挑食,不要吃剩菜。其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有些老師片面理解常規內容,為了不讓孩子有剩飯,會強迫孩子把所有飯菜都吃了。結果,壹些孩子不得不含著眼淚吞下所有的飯菜。雖然從表面上看,孩子確實吃完飯了。但是孩子在不愉快的心情下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幾乎沒有好處,也很難說能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再比如,幼兒園午睡常規的出發點是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但孩子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孩子很難入睡。午睡對他們來說是壹種折磨。但為了管理方便,很多老師要求所有孩子都要午睡,即使睡不著也要躺在床上,不能做其他活動。再比如有的老師希望孩子達到常規要求。給孩子增加壹些不必要的限制:套路要求孩子在活動室活動時說話要輕,不要亂扔玩具,所以有些老師想營造壹種?安靜有序?教學環境強迫孩子遵守他制定的補品?規則?-禁止操作小零件、難清理或易發出噪音的玩具。

以上現象說明,老師把常規當成了強制性標準,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對孩子要求嚴格。管理?。所以常規教育就成了老師嚴格控制孩子的過程。

實施常規教育的手段

孩子壹入園就進入正規教育?視覺?。教師往往需要運用各種管理技巧來規範幼兒的行為,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證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

讀兒歌是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壹。其基本方法是讓孩子反復讀兒歌,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平時喜歡讀有音樂節奏的兒歌,所以老師經常用兒歌進行常規教育。比如:?卷起兩個小袖口,輕輕擰開水龍頭,我把小手伸了出來,洗了洗手。把妳的手拍在枕頭上。向右轉然後躺下。風不吹,樹不搖,幼兒園很安靜。我是個好寶寶。規矩點,打個盹。?簡單的規則,和諧的節奏,朗朗上口的文字,能有效替代老師辛苦的說教,增加常規教育的趣味性。孩子也會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因為良好的情緒而克制行為限制帶來的不快,不自覺地理解和接受套路。

雖然背誦兒歌是實施常規教育的有效手段,但壹些教師不當使用這種教育手段,使兒歌成為壹種約束。比如有的老師經常把常規教育作為獨立的教育內容來教,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抽出時間來教這些兒歌,讓孩子機械背誦。希望孩子們能通過背誦記住這些套路,並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當孩子違反某些規則時。老師會要求孩子再背壹遍這樣的兒歌。甚至孩子們也被反復地說教。實際上。常規教育要選擇合適的時間,無論是洗手歌還是午睡歌,都要在孩子活動到這個階段自然進行,讓孩子在當前的活動中實施,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實施常規教育的方式

正如福柯所說:?紀律的第壹個大操作就是制定壹個活動時間表,把無用而有益的烏合之眾變成壹個有序的群體?制定生活制度就是安排好幼兒日常生活中主要環節的時間和順序,將幼兒在園生活詳細劃分為不同的時間段,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勞逸結合的原則進行適當安排。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以及他們的時間都要精心安排,這才使得常規教育有效?駐紮?因此,對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實施經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徑。

合理的生活制度為幼兒園教師順利開展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礎,保證了幼兒良好的作息規律,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時間感和秩序感。然而,在實施生命制度的過程中存在壹些誤區,使得常規教育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比如孩子經常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老師不知道自己下壹步要做什麽,只是盲目的跟著老師走。只知道?老師讓我做這個。每個人都這樣嗎?。

再比如壹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環節,環節之間的轉換太快太突然。有的老師不太重視過渡環節的組織,形式生硬刻板。當孩子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時。個別教師還使用脅迫或恐嚇。午睡時間,有的孩子沒醒,想繼續睡,老師就板著臉說。快起來。下午不起床就不回家。?於是,孩子們不得不被迫進入老師要求的活動狀態。

再比如日常生活中限制太多,統壹管理。集體活動的時間遠遠長於個人自由活動的時間。老師總是要求所有的孩子同時做同樣的事情。午睡時間,所有孩子即使睡不著,也必須午睡,躺在床上。先拿到食物的孩子必須等到老師統壹發令後才能開始進食,以此類推。事實上,類似上述的做法並不是常規教育的初衷,也不利於幼兒從道德他律階段過渡到自律階段,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意識。

二、常規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固有的自由

正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兒童的社會化。讓他們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然而,在異化的常規教育中。老師拿什麽?預防?教育意味著什麽?控制欲高?得到壹個看似有序。所以常規教育往往會陷入這樣壹個怪圈:高度控制形成孩子對老師的高度依賴。這種高度依賴反過來影響孩子自主性和規則意識的形成。最終導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和行為能力,這又在壹定程度上加劇了老師對孩子的控制。相反,幼兒園的常規教育限制了幼兒的發展。為此,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讓正規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避免對兒童強加不必要的規則。

蒙臺梭利指出:要尊重兒童早期的個性表現,避免束縛兒童的自發活動,避免隨意強加各種任務,增加兒童負擔。?

真正有利於促進幼兒自由發展的常規教育,是以教師民主而非強制的方式實現的。老師不能為了表面上的安靜,為了自己的管理方便,給孩子制定壹些不必要的規則。不必要的規則對幼兒來說無疑是壹種限制。既不利於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也不利於孩子從他律向自律發展。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形成內心的紀律性。而不是屈服於外部控制。因此,教師在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時,應減少不必要的套路,避免過多的限制和統壹管理,並提供?有準備的環境?讓孩子體驗規則帶來的和諧與自由。

(二)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意識

早在20世紀初,蒙臺梭利就闡述了?基於孩子的自由?紀律的概念,即紀律是通過自由獲得的。她指出?當壹個人稱他為自己的主人時。當他需要遵循某些生活規則時,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稱他為有紀律的人?;?這個學科是否包含了舊時代的絕對性、不可協商性和高壓性?不要動?教育原則不同?;?老師的任務就是讓孩子不要把好和不動混為壹談,不要把壞和活躍混為壹談?:?我們的目的是建立積極的紀律,而不是靜態的紀律,被動的紀律和順從的紀律?。

如果我們把常規教育的目的簡化到孩子身上呢?聽話?。那麽這種常規教育本質上就是在教孩子學會忍耐。學會迎合和偽裝,學會迂回和討價還價。這種想法和行為是以犧牲孩子的主動性為代價的。孩子只是壹味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為了避免被懲罰而被動的遵守規則,哪怕老師的眼力夠不到?走自己的路?。

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溫順刻板的孩子既不會制造噪音,也不會對成年人造成任何幹擾,但這樣的孩子對自己和他人壹輩子都沒用,什麽都做不了。畢竟我們培養的孩子是走向社會的。所以常規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該是發展孩子內心的自由,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性。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幼兒園常規教育論文?

  • 上一篇:山西有哪些民歌和童謠?
  • 下一篇:語文作文1200字弘揚傳統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