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生態文明建設的快車
廢輪胎(橡膠)從機器的這壹端進入,出來的時候已經轉化成了回收油、炭黑、鋼絲等產品。裂解率超過99.5%,煙塵排放指標滿足所有項目所在地最嚴格的排放要求。該設備是山東濟南於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其工業連續有機廢物熱解生產線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舊輪胎翻新再利用,廢舊輪胎(橡膠)回收利用,“吃幹榨凈”,實現廢舊輪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是這個行業的使命。於恒環保科技研發是該行業科技創新的壹個縮影,也見證了整個行業從量到質的轉變。
以廢輪胎(橡膠)熱裂解處理為例,來自中國輪胎回收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熱裂解處理廢輪胎(橡膠)量約為654.38+0萬噸(不含“土法煉油”;其中,連續自動裂解設備處理能力約為654.38+0.5萬噸,是行業“十三五”預測的2020年50萬噸的兩倍。
“十三五”是整個行業的重要轉折點。目前,我國廢舊輪胎綜合利用已初步形成廢舊輪胎翻新再制造、廢舊輪胎生產再生膠、廢舊輪胎生產膠粉和廢舊輪胎(橡膠)熱裂解四大板塊,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產業鏈初步形成。
過去,由於行業內的傳統工藝和設備在處理廢舊輪胎(橡膠)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環境汙染問題,被大家稱為“黑色汙染”的發源地。到“十三五”末,整個行業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廢舊輪胎綜合利用取得豐碩成果。中國輪胎回收協會會長朱軍表示,“十三五”期間,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全行業產業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生產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
這樣的變化,應該得益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十三五”期間,國家出臺了壹系列相關產業政策,支持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的規範發展。到2020年底,相關重要規範性文件將多達10件,其中70%是在2017年之前發布的。文件的頒布實施,不僅促進了行業* * *知識的形成,也成為行業綠色升級的動力。“黑汙染”正在消退,行業進入“綠金”時代。
迎難而上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得益於綠色技術研發的進步,我國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正在逐步改變粗放型增長方式,在改變“黑色汙染”和“二次汙染”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升。
目前,我國大部分大中型再生膠生產企業基本實現了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的綜合治理;再生膠生產中先進適用技術和環保添加劑的開發應用,為行業向低碳生活轉型提供了轉型契機;用連續自動裂解技術處理廢舊輪胎(橡膠),解決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汙染和操作安全問題,已成為行業常識。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巨大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根據協會2020年的調查統計,在廢輪胎綜合利用的四個領域中,環境壓力仍然處於前列位置。有企業反映,只要轄區空氣質量不達標,環保部門就會責令其關停,環保“壹刀切”的現象較為普遍。環保審查越來越嚴格,企業整改壓力很大。
4月23日,在中國輪胎回收協會舉辦的行業綠色發展座談會上,有企業表達了同樣的擔憂:“環保部門整改要求嚴格,不放過任何壹個細節。”“我們整改投入太大,有點力不從心。”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是壹個“偽”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對現實,很多企業都有清醒的認識。
“抱怨是沒有用的,妳只能接受挑戰。不整改,只能關門走人。”壹位山東企業代表說。
"我們應該在生產環節的管理上多下功夫,以提高安全性."壹位河北企業代表說。
“環保只會越來越嚴格。壹定要做環保評級,企業的規範發展才有出路。”壹位吉林企業代表說。
以再生膠領域為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相關標準《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再生膠及其制品》已經完成,即將發布。中國輪胎回收協會參與了該環保標準的制定,並提供了大量行業數據和建議。中央聯合認證中心相關人士表示,再生橡膠及其制品環境標誌標準的制定,可以通過標準的引導,為再生橡膠及其制品樹立環保榜樣,推廣綠色產品和環保工藝,推動廢舊輪胎(橡膠)回收行業綠色轉型升級,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企業不擡頭看路,走不遠。只有改變生產方式,推動科技創新,才能不斷推動行業綠色轉型,促進行業全方位綠色轉型。
在朱軍看來,“十五”產業的發展要以綠色發展為基礎,以生態環保為基礎,以創新發展為驅動,以廢舊輪胎的回收和無害化利用為目標,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可借鑒世界輪胎回收發展、有助於保護人類生態環境的“中國方案”。
加快廢輪胎綜合利用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的基本方略。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建立和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確保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今年2月,《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出了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並提出了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回收率的要求。
目前,廢舊輪胎綜合利用體系建設還存在壹些問題。在4月22日的中國輪胎回收協會年會上,壹位專家表示,廢舊輪胎具有資源屬性、環保屬性和經濟屬性,關系到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公共服務領域,屬於半公益事業,僅靠市場機制難以有效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缺乏輪胎生產者(消費者)延伸責任制度。
朱軍指出,國家尚未對廢舊輪胎綜合利用進行專門立法,缺乏法律、市場和技術手段治理環境汙染和社會資源浪費;“誰汙染誰付費,誰使用誰補償”的制度沒有建立起來。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建立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市場運作的管理運營模式,成為廢舊輪胎綜合利用亟待解決的問題。
制度建設不可能壹蹴而就,更重要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朱軍表示,“十四五”接力“十三五”尚未完成,他將繼續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法律法規體系和廢舊輪胎回收體系,推進輪胎翻新再制造技術質量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
改革沒有回頭路。方向是明確的,正如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的,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勢在必行,正在提速。其中,政府、社會、行業組織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推動我國廢舊車輪綜合利用的減碳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