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什麽是“含蓄美”

什麽是“含蓄美”

詩歌含蓄的美-

詩歌是表達意誌、抒發感情的藝術。它重在抒發自己的感情,展示意境,讓讀者感同身受。

古人說“言不盡意”。語言本來是傳達思想感情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感情是語言傳達不了的。有時候壹個微笑,壹個希望,壹個手勢,往往包含著比直接說出來豐富很多倍的感情。“相視而笑,永不違心”,“水與水之間無話”,在無聲的眼神交流中,情分已不合時宜。

詩歌善於表達感情,詩人深知語言的表達功能和不足。他既努力用文字傳達感情,又善於巧妙地看到困難,把“說得不夠”這種語言的表達缺陷,轉化為壹種“什麽也不說”的抒情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含蓄。詩歌的含蓄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壹種“不言之美”。

關於《詩品》中的“言外之意”,司空圖說:“無壹字,是風流。”所謂“無”,就是什麽都不說,只是簡潔生動地勾勒出幾筆,充滿暗示,意在溢於言表,讓人贊嘆想象力。像壹個絕色美人,壹掃飛蛾撲火的眉毛,不在乎鮮艷的妝容,卻自覺有壹種天然的韻味,可愛至極。“孤帆遠航,長空唯長江流”,“峰回路轉,妳看不到在他身後留下的只有蹄印”,不過是對眼前風景的壹點點染色,更談不上留下妳的思念,別人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

含蓄的詩歌往往不只是寫在壹端,還有壹種隱含的意義和魅力。“如花,不如花,無人悔從教。”他寫的不僅是楊的壹朵花,也是楊的壹朵花,充滿了對這位墮落女子的深切同情。“閑情最苦,莫倚危籬,夕陽在柳暗花明處。”他寫的不僅僅是春末的悲涼,更是春末的悲涼,流露出對國家、對日本的焦慮和感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在背後的深層含義。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昌濟的“彈琴看文君,鬢角吹春風”,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采菊看山,看人彈琴。前者的肺腑之言,後者的嫵媚風情,都溢於言表,體現出不同風格的含蓄之美。

由於寓意具有暗示性,表現總是事半功倍,從無到有,極大地拓展了詩歌的內容,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有些短詩,比如絕句,特別註重寓意,唱三嘆,回味無窮。短短幾句話,就充滿了豐富的含義。比如漆瑗的宮殿:

空蕩而荒涼的舊宮殿裏,只有華公孤獨的艷紅。幾個白發蒼蒼的男仆,閑坐在壹起談論唐朝皇帝。

疏宮中,落寞的紅花映襯著白發的宮女。春天無聊的時候,他們就在閑聊開元、天寶年間的往事。這是壹幅暗淡的畫面。作者只是勾勒了壹個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下發生的事件,引而不發,而是通過“陰郁孤獨”、“寂寞”、“光頭”、“閑坐”等詞暗示了深刻的滄桑之感。有人說,這寥寥20渡抵得上壹篇《連昌宮詞》。從壹般意義上說,並不誇張。

有些事情或願望不應該直接在詩裏說出來,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優雅大方。例如,朱清玉在科舉考試前夕寫給秘書張的壹首詩:

昨晚洞房裏的蠟燭徹夜亮著,等待天亮祭拜公公婆婆。

化完妝,我小聲問老公:畫眉是不是很深很時尚?

這是考前寫的,怕自己的作品不符合考官的要求,所以仔細質疑了這首詩。這種遺囑不方便說,就換壹副筆墨,寫洞房黎明,新娘打扮好後羞於征求丈夫的意見作比較,耐人尋味。即使拋開初衷,僅僅作為壹首閨閣詩也是非常迷人的。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自屈原開始,就形成了自敘香草之美的抒情傳統。很多後人的宮怨和永遠在我心中的詩,大多是用來自殘的,在風格和手法上沒有什麽寓意。

含蓄的詩歌,因為它不直接講述故事,而是追求無詞的趣味和神韻,所以它的意象往往有壹些模糊和曖昧。這就是共儲的藝術魅力。在《抑郁的象征》中,北川白川方明曾引用波特的散文詩《窗外》說:“從開著的窗戶往裏看的人,永遠看不到像看著關著的窗戶的人看到的那麽多。沒有什麽比壹扇被蠟燭照亮的窗戶更深、更神秘、更豐富、更陰郁、更令人迷惑。”所以北川白川方明說,“被燭光照亮的緊閉的窗戶是作品。”因為這種窗戶不如開著的窗戶通暢;雖然是關著的,但在搖曳的燭光下,若明若暗,讓人可以窺視,但不是很清楚;黑暗中有壹種誘惑,誘使人們去猜測和想象藏在窗戶裏的所有秘密。這種境界很像詩歌的意蘊。李商隱的《無題》詩,就是這種“燭火照關窗”。千百年來,無數讀者在窺探這個窗口,在朦朧中各有各的看法,但似乎都做不到最好。袁壹山已經感嘆“沒有人討厭簡媜”。雖然眾說紛紜,但都認為這是壹個非常吸引人的“亮點”。雖然過去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壹些詩意的美,但未來我們還會繼續窺探。從詩歌的晦澀和曖昧中,其內涵幾乎是取之不盡的。這就是隱逸詩耐人尋味的原因。蘇東坡說:“寫詩,必有所知。”所謂“壹定是這首詩”,就是不折不扣,直白樸實,沒有任何寓意。這是寫詩的大忌。有鑒於此,我們不妨借用並發展壹種讀詩:“讀詩需此詩,不理解人也要知道。”

含蓄是詩美的壹種表現,不是終極的美。含蓄與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為含蓄而含蓄。愛情詩壹般比較含蓄,但在韓樂府寫的《商邪》中也有不少指天發誓、豪放熱烈的佳作。杜甫的詩,擅長沈郁頓挫,但也有非常明朗暢快的。比如《文收豫冀》這首詩,就是他人生中的“第壹首快詩”,手舞足蹈,直抒胸臆,充分表達了戰爭中突然聽到勝利、流離失所的狂喜。在這種情況下,寫詩既不含蓄,也沒有必要。

宋詞的含蓄美-

司空圖的詩裏有壹句名言:“無字,風流。”嚴羽的《蒼辨》說:“盛唐詩人只感興趣。羚羊掛在角上,無跡可尋。所以它的美是徹底而精致的,不可能池在壹起。如空中之聲,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之不盡。”從這些言論中,可以看出古人對含蓄美的重視。所以我們在欣賞古詩詞的時候,壹定要註意作品中的“含蓄美”。壹般來說,詩歌中的含蓄美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1,化風景為情感。“難寫的風景,如眼前,含意無窮,可見字外”(《金陵野錄》),古詩詞中不乏此類佳作。比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在白雲之上”,第壹句就展現了遼闊壯麗的景色,堪稱千古絕唱。《孤城·萬仞山》,第二句講的是高山映襯下的孤城,視角也表現了守城者的孤獨。“羌笛何須怨柳?”羌笛聲傳入,“怨”字抒發對“笛”的感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春風不過玉門關”,清晰地描述了那種遙遠而刺骨的寒冷,暗含著無限的思鄉之情和別離之情。可謂“話絕對說不完”“景叫兩個,但又分不開。上帝是詩人,妙不可言,無邊無際”(姜齋詩話)。用王夫之的這句話來評論涼州詞比較恰當。

2,支持的東西,意義有意義。如果巧妙地運用雙關、象征等手法來寫,就更別致了。如王維的《相思》和《當那些紅梅春來時》,第壹句用“紅豆”撐著,比喻後面文章的相思,語言純凈生動。《沖洗妳的南國枝頭》,提問的留言,趣味十足,讀來倍加親切。“抱回家壹抱,看在我的份上”,依然是說壹套做壹套,其實是在暗示朋友之間珍惜友誼,語言真摯動人。“作為我們愛情的象征”,這句話既切中了“相思”之名,又契合了相思之情。它巧妙地運用了雙關語,“最”字更是精妙深刻。全詩選擇象征真誠友誼的紅豆來抒發感情,淺顯而雋永。

3.在看似不經意的客觀描述中流露深情。比如上面提到的元稹宮:“褪色的舊皇宮裏,牡丹紅了,卻沒有人來看。”第壹句的位置很明確,第二句的環境和時間很隱蔽,特定的氛圍為下面特定人物的出現做鋪墊。"宮女們已白發蒼蒼,爭論著唐玄宗的盛況。"這句話告訴人物,他們正圍坐在壹起談論天寶的遺產。看似平靜的臺詞,其實隱藏著深深的感情:美麗的宮女們在這冰冷的古宮中蟄居已久,每天對著宮花寂寞無聊。花開花落,年復壹年,他們以為自己早已消瘦。他們怎麽能回頭看?但是,除了談玄宗遺風,沒有別的話題。這種情況怎麽能不讓人難過呢?“孤獨”、“寂寞”、“閑坐”不僅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也賦予了詩人深沈的沈浮感。難怪短短二十十字的絕句內涵如此豐富,古人評價:“寥寥數語,意味深長,韻味無窮。”(《容齋隨筆》)

4、背面粉,無痕。說白了,就是從側面反映積極的思想,寫得精彩,往往會有“壹句話不說,壹切照做”的絕妙想法。比如第壹句“壹不小心回老家了”和“小時候離家出走,老板回來了”概括了我離家幾十年的事實,已經隱晦地傷害了老板。“鄉音未改其發。”具體是寫了自己的“老板”狀態,用不變的鄉音襯托著變了的頭發,為下文做鋪墊。“小孩子遇到陌生人,會笑著問客人是哪裏人”,戲劇化的場景描寫暗含著說不出的好感。在孩子身上,在壹個淡淡的微笑和壹個問題之間,話語戛然而止;在詩人心中,不禁感慨無限:在我幾十年的漂泊生涯中,經歷過怎樣的風霜雨雪?如今我老了,沒落了,回到了家鄉。面對這種反主客的場面,我心裏別有壹番滋味。“怎樣才能得到壹個悲傷的詞?”這“笑”的背後,不是“壹滴苦澀的淚”嗎?正是在這裏,詩悄無聲息地結束了,弦聲如空谷,滿是哀怨,連綿不絕。全詩雖然寫的是悲傷,卻是從歡樂的場景開始的。雖然寫的是自己,但是從孩子的側面來看,特別是最後兩句,是那麽的貼切自然,確實有“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奇妙之處。

5,諷刺時事,意為罰款警察。比如《伯秦淮》《煙籠冷水月籠沙》,第壹句描寫水上的煙靄迷蒙寒夜,“籠”字連用,意味深長。“秦淮酒家附近夜泊”,前四個字承景啟題,後三個字自然引出下文。“商人不知亡國恨”這句話是壹個調子,因為大家都知道,真正不知亡國恨而沈迷於此樂的是那些貴族官僚(陳後主因放蕩而死)。“隔河對唱《後院的花》,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未來連接起來,表現了詩人的辛辣諷刺、深沈悲涼和無限感慨,堪稱發人深省的作品。

6、以小見大,說話微。往往眼前的風景反映的是重要的內容,而寫眼前的風景更註重細節的描寫。比如《武夷巷》、《朱雀橋邊野草花》,描寫的是曾經人來人往的朱雀橋,如今卻是壹片荒涼和冷清。“野花野草”往往象征著衰落,“野”字更增添了壹種荒涼的景象。“五壹巷門口夕陽斜”,夕陽西下。然後點擊“斜”字。為什麽會這樣慘淡?“舊日王謝堂瞻仰燕子”,把“燕子”想象成歷史的見證者,看似得心應手,卻足以讓人想起昔日武夷巷的繁華。《飛入尋常百姓家》和《平凡》突出了今天和過去的不同,寄托了作者對這種變化的無限感慨。詩以“野草花”“夕陽”“堂前燕子”等小場景開頭,卻反映了壹個深刻的主題:封建權貴壹時處於沒落狀態,但終究難逃沒落的命運。

7.我想停止說話,想說出來。所謂“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剛開始,又完了。”如《論遇順流而下》:“常見於家,崔幾時聞。”這兩句話表面上看是在與李龜年交流的過程中,但透露出來的卻是對開元盛世的無限眷戀和滄桑之感。“又是江南美景,又是落花時節。”《江南好風光》剛剛成為亂世與坎坷人生經歷的有力對比;《落花的季節》是寫當時的真實場景,但沒有其他寄托。讀著讀著不禁讓人想到很多:世界的衰敗,社會的動蕩,詩人的漂泊,人間的艱辛...都不自覺地在腦海裏閃過。按理說,兩位老藝術家幾經風雨重逢,有說不完的話,就有說不完的情。但詩人寫到“落花又逢君”,卻默默收筆,其中蘊含著“痛定思痛”“今知其憂,欲辭其別”的悲涼,可謂“無聲訴說的比有聲訴說的還要多”。

8.把現實變成虛擬現實,虛擬現實就壹起誕生了。比如《雨夜給北方朋友的短信》:“妳歸期未定”,妳已經在問答中感受到了不歸的痛苦。《秋池夜雨漲》,寫的是眼前的秋雨,字裏行間更充滿了對旅途的憂慮。“當* * *剪西窗燭,卻談晚雨。”令人驚訝的是,詩人在想象中馳騁,開辟新天地,在心中寫下美好的祝願,而不是抱怨和擔憂。全詩先描寫賓客的真實情景,再以“怎麽辦”化為虛擬現實,引向新境界,將今夜的苦澀與未來的音樂對照,想象今夜的苦澀會增加歡聚的歡樂,含蓄雋永,不愧為絕句中的佳作。

  • 上一篇:常姓的由來
  • 下一篇:弘揚中華民族美德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