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弘揚中華民族美德的作文。

弘揚中華民族美德的作文。

(壹)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

1.強調整體利益,倡導愛國主義。

中國傳統道德強調整體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提倡為社會、民族、國家做貢獻的愛國思想。

儒家傳統倫理以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為原則,在個人與他人、群體、社會的關系中,主張“義至上”,反對“舍利忘義”。壹般來說,中國傳統倫理中的“義”主要指整體利益原則,“利”主要指個人私利。倡導“義利並重”的思想,反對“利而忘義”的思想,不僅對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有利,而且對提高我國現實的道德水平也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為國家、為民族、為整體奉獻的精神。當然,應該結合市場經濟的特點,批判地繼承儒家輕視“利”的思想。

2.提倡“仁”的原則,強調人際和諧。

中國的傳統倫理思想特別強調“設身處地”,關心他人,也就是“愛他人”。儒家倫理的創始人孔子以“仁”為其倫理思想的核心,最早將“仁”與“愛”聯系起來。孔子從各個方面對“仁”做了全面的闡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認為人與人相處,尤其是人與人之間出現矛盾時,要從自己的欲望、感情、意誌、追求出發,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覺得人與人相處,要盡量不傷害別人,盡量不妨礙別人的利益。我不希望別人強加給我的壹切,我都要有意識的不要放在別人頭上,以免別人受到傷害。墨子從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則出發,提出了“互愛互利”的思想。孟子也強調:“老年人老,青年人年輕,青年人年輕。”儒家把仁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對弘揚中華民族註重人際和諧的傳統美德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個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在今天更需要發揚光大。

3.提倡人際關系的價值,強調道德責任。

4.追求精神境界,註重道德理想。

5.提倡仁義至上,講求奉獻。

6.註重道德實踐,強調修身養性。

(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意義

其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豐富社會主義道德。從道德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道德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繼承和發展了過去壹切優秀的人類道德。建立新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必須植根於傳統的民族道德。我國傳統道德中有許多優秀的內容,成為代代相傳的做人美德,如:立誌勤學、愛國愛民、孝敬父母、尊師敬業、團結友愛、勤儉節約等。還有大量反映中國傳統倫理優秀內容的名句、格言警句。這些名句、警句廣為流傳,指引著人們的言行。我們要把這些優秀的道德傳統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賦予新的內涵,推陳出新,努力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意義,融於社會主義道德之中,不斷豐富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

第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更好地協調社會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中華民族歷來有“尊德重和”的優秀傳統,被譽為禮儀之邦。“仁”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積極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和平與協調以及對他人慷慨大方的傳統美德。我國正處於發展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由於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我們民族的許多傳統美德已經被壹些人所拋棄。如冷漠看客、自毀、要錢救人、拒不按義辦事等。,經常見諸報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助於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好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使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更加深入人心,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形成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規範。中國傳統道德歷來強調社會、民族、國家和人民的整體性。可以說,所有的傳統美德都是圍繞這個整體主義展開的,包括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新幹涉主義和霸權主義惡性膨脹的今天,更需要發揚這種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強烈奉獻精神。這是對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抵制,是對教育引導青年壹代的自覺抵制。

  • 上一篇:什麽是“含蓄美”
  • 下一篇:如何實現能源循環利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