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元宵節手抄報1
慶祝元宵節手稿2
慶祝元宵節手稿3
慶祝元宵節手稿4
慶祝元宵節手抄報5
慶祝元宵節手稿6
慶祝元宵節手稿7
慶祝元宵節手稿8
慶祝元宵節手稿9
慶祝元宵節手抄報內容1: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上元節”、“元宵節”,已有2000年的歷史。
走進廚房,我看到我媽系著圍裙,把拌好的面切成幾塊,用搟面杖搟幾下,放了些陷阱進去。這些陷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整,比如黑芝麻、紅豆沙、五仁、桂花等等。包好放油鍋裏炸。只見我媽系著圍裙,把拌好的面切成塊,用搟面杖搟幾下,放點餡進去,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成黑芝麻、豆沙、五仁、桂花等等。包好放油鍋裏炸。只見母親用漏勺舀起餃子,翻了幾下,又放回鍋裏。餃子被炸至金黃色,然後就可以煮了。吃的時候撒點糖和熟芝麻。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很好吃。?有上元宵、表演社火、飲酒、猜謎、放煙花等活動,俗稱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全家人會吃團圓飯,最重要的是吃湯圓,這意味著新的壹年全家人會團聚。雖然湯圓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很好吃。湯圓又稱元宵,種類繁多,包括香、甜、酸、辣、鹹五種口味。其中,元宵有做和搖兩種方式。食用方法分為煮、炒、蒸三種。我最喜歡媽媽做的油炸元宵。
晚飯後,我和媽媽來到人民廣場觀看焰火表演。我們焦急而耐心地等待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擠來擠去。過了許久,砰的壹聲,煙花像蛇壹樣躥上深藍色的天空,突然在天空中綻放,像壹朵大菊花,轉眼就消失了。接著,煙火壹朵接壹朵地升上夜空。有的像絲帶,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心形,有的像流星雨。元宵節的天空變成了煙花的海洋,百花齊放,美不勝收。此外,元宵節也有壹些樂趣。妳看那邊,三頭六臂的哪咤三王子飛起來了,只見他蹬著風火輪,拿著尖槍,混著天,混著坤圈,威風凜凜。
看,唐僧師徒也來湊熱鬧了。只見孫悟空駕著筋鬥雲飛在半空,右手拿著金箍棒,左手拿著涼棚。唐僧騎在馬上,雙手合十,露出慈祥的面容。豬八戒天生大腹便便,懶惰成性。沙僧挑著行李,戴著緊箍,腳踏實地。白雖背著唐僧,但他仍是春意盎然,精神奕奕。
元宵節快樂,軟軟可口的餃子,美麗的煙花,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和美好的生活,也給我們的孩子留下了壹個快樂的童年。
我的家鄉是壹個非常偏遠的村莊。在老家正月初十不叫元宵節,叫小年,意思是正月十五過後,壹年就結束了,十五是最後的狂歡。過了十五,就該下地幹農活,緊張地播種春種了。正月十五是祭祖最大的日子,比清明節還隆重。壹直覺得家鄉的正月十五遠比春節熱鬧。
新年從黃昏開始。家家戶戶都有用面粉蒸燈碗的,就是把面粉做成燈的形狀,有時也蒸成雞、小鴨、小狗的形狀。在燈碗中間放上香油,插上燈扭壹扭,點亮。雞燈籠肯定是放在雞窩上保佑雞平安下蛋的。雞是人們在困難時期改善生活和換錢最重要的家禽,絕不能忽視。媽媽的蒸雞燈籠真的是最美的。壹只大公雞旁邊有兩只小母雞,後面有幾個小雞蛋。鴨燈碗放在碗內,碗放在水箱的水面上。狗燈碗在大門口護送。任務當然是看家護院。其他很多重要的地方都要放置燈碗,祈求好運。正月十五放燈碗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
母親把燈碗放在屋裏,叔叔、爸爸、舅舅就帶著孩子去墳前點燈。家鄉到處都是土葬,死去親人的墳墓都在壹起。等老人老了,他會自己設計埋葬的地方。我們在祖父母和他們死去的親人的墳墓上挖壹個小坑,放上點燃的碗。舅舅和父親總是在爺爺奶奶的墳前跪很久,結了婚的兄弟也會獨自在爺爺奶奶的墳前放上燈和碗。燒紙的時候會點燃鞭炮和煙花,讓地下的親人不寂寞,感受到對活著親人的思念。
在祖墳燃放煙花爆竹是最後的高潮。我的家鄉位於壹條河邊,河水經常泛濫。我家鄉的祖先不久前搬到這裏定居。所以第壹代的後代大多有五代,所以無論張家還是李家祖都明確存在,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燃放煙花爆竹的規格也會特別高。祖墳前的鞭炮會連續燃放幾個小時。這時,幾個村莊會用鞭炮連接起來,煙花會把夜晚裝點得五彩繽紛。這個時候,老人會教導孩子,鄰裏好,都是壹家壹祖壹根。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忘祖是對人最大的侮辱,而正月十五的小年祭祖活動正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祖先屬於宗族的民族向心力的體現。妳可以壹無所有,但如果妳有壹個共同的祖先是親戚,妳會盡可能地得到鄰居的幫助。這是我家鄉正月十五的除夕。
春節剛過,元宵節就要到了。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元宵節這幾天非常熱鬧!
慶祝元宵節手抄報內容2:
龍燈時而穿梭於大街小巷,時而在廣場上演精彩表演。哪裏歡迎龍燈,哪裏就成了歡樂的海洋:鑼鼓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漫天繽紛的煙花,人人歡呼...龍燈要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在正月十六的晚上,人們會把龍燈舞到小溪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舉行燒龍儀式。燒完龍後,把燈籠龍的遺骸送進水裏,用水沖走,也就是把龍送回大海。就這樣,元宵節真的結束了。?俗話說:“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正月十五前,人們早早就開始紮燈籠,做燈座,為元宵節的舞龍做準備。正月十三,從早到晚都能聽到大街小巷傳來的鑼鼓聲,告訴大家“今夜將迎龍燈。”民間也稱之為“點燈”。於是,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在大門上方掛了兩盞喜氣洋洋的紅燈,準備了煙花爆竹,有的大戶人家還準備了幾個大紅包,在晚上龍燈迎客的時候送給舞龍隊。天壹黑,龍燈就開始離開村子。村民們制作了許多樣式的龍燈。曾有板凳龍,即在壹個板凳上固定兩個圖案精美的燈籠,幾十個板凳連在壹起,再加上壹個裝飾著精美小燈籠的巨大“龍頭”,就成了壹個精美的龍燈;有的人手持木桿,木桿頂端是壹個圓形的紅燈籠,上面蓋著“龍林”,再用紅花把幾十個“龍身”連在壹起,就成了壹條栩栩如生的龍;其他的龍燈是用布做的...隨著天黑,越來越多的龍燈出來了。孩子們興奮地舉著自己的燈籠,喊著朋友,跟著龍燈走。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也叫“湯圓”,是用糯米粉做的,裏面經常會有豆沙和肉,這是壹種幸福的團圓。
元宵節晚上,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吃壹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多美了!
我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我家鄉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我們全家回老家過元宵節。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家鄉偏僻,但這壹天出門的幾乎都回家了,所以家鄉到處都是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進屋呆了壹會兒,就和媽媽去點香了。我們要的不是普通的香。它有壹根柱子那麽粗,有壹米多高。而且這個香柱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壹條帶爪的龍。龍栩栩如生,即將騰飛。真的是“龍盤玉柱”。等我們到了大宗祠,這裏已經是香煙裊裊,很多人在拜佛求平安。當我們來到自己的大香燭前,只見香燭上的龍張著大嘴,仿佛要做出“龍吐珠”的動作,又仿佛在對我們說:“師父,您終於來了。我已經等了很久了。請點亮我!”叔叔和蔔兒合力把水桶和熏香移到壹邊。然後蔔兒拿出壹瓶油,倒在香的頂端,點燃了它。突然,微小的火焰迅速變大,變成了壹條火龍。很快油燒完了,火熄滅了,龍香上不斷升起縷縷青煙。
點完香後,我們來到蔔兒家門口,掛上鞭炮,等待遊行隊伍的到來。據蔔兒介紹,村裏有壹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節,村裏都會組織遊行迎接春節,誰走到遊行隊伍的前面,誰就會燃放鞭炮。所以隊伍經過的地方鞭炮齊鳴。二伯正在說話,遊行隊伍已經到了門口,只見長長的遊行隊伍像壹條長龍,東沒頭西沒尾,踩著壹條平坦的村道緩緩前行。有的吹笛子,有的彈琴,有的打鼓,有的拿著寫有“萬事如意”、“平安昌盛”、“風調雨順”等吉祥文字的獎杯。在我看的時候,父親已經點起了鞭炮,劈啪作響。鞭炮,伴隨著慶祝隊伍優美的笛聲、鋼琴聲和鼓聲,組成了壹首慶祝元宵節的歌曲。
看著緩緩離去的遊行隊伍,我想:慶祝元宵節不就是人民日常富足、祖國繁榮昌盛的象征嗎?看到如此熱鬧歡鬧的場面,我不禁在心裏大喊:“我的家鄉,我愛妳!”"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妳是不是壹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壹邊在餐桌上吃著湯圓?
在我們家鄉,每年元宵節都會燃放煙花爆竹,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父母來到街上看燈籠。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成了“人行道”。壹眼望去,看不到人群的盡頭。
說到元宵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的人會想到賞燈。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早上的遊行更受人們的重視。
清晨五點,水鏡廣場聚集了大量的人群。老人、孩子和其他各種各樣的人都在隊伍中微笑。打著鼓,劃著旱船,跳著秧歌,每個人都渴望表達自己的喜悅。遊行隊伍穿過大街小巷,路邊觀看的人們摩肩接踵。調皮的孩子拿出過年沒放的鞭炮,往人群裏壹摔,吐著舌頭跑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和大家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跳上跳下,長龍在人山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驚天動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慶祝元宵節手抄報內容3:
吃完餃子後,我們去廣場看煙花。只見深藍的天空布滿了五顏六色的煙花,開放的煙花像五顏六色的小球,像雪花,像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白如白晝,把元宵節的夜晚照得異常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豐盛的午宴。宴會通常在中午12點開始,成千上萬的鞭炮在響。當城市的地面被節日的紅色覆蓋時,人們開始吃東西。湯圓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每當元宵節的時候,奶奶做的湯圓最讓我懷念——奶奶沒有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小球。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味道:煮熟端上桌,壹人面前的壹碗湯,加上白糖和炒芝麻,不亞於姜代言的“三泉嶺湯圓”。
月亮漸漸西沈,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但是看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星星壹樣閃閃發光。這真是“燈紅酒綠,只因為春天”。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展,未來的元宵節會更好,更精彩!
這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今天是元宵節,但昨天元宵節的祝福卻絡繹不絕——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還有壹個傳說——與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戚繼光在我們家鄉(臺州)打日本人的時候,就已經打算過完元宵節再打日本人。戰爭機密泄露後,日軍決定在元宵節之夜,趁人民放假,放松警惕之際,進攻臺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敵人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於是提前壹天(正月十四)通知全城百姓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了節的人都躲起來了,所有的兵都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日軍入侵時,全城掛著紅燈籠,但人已進城,齊家軍來甕中捉鱉,打敗了日軍。敵人逃到白水洋,正好又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擊中。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之戰。後來,為了紀念戚繼光,人們把元宵節改在正月十四。
這個傳說是小時候學校組織春遊去上峰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人告訴我的。不知道傳說歸不歸傳說。沒有人去追根溯源,但習俗代代相傳,公認“正月十四是元宵節,家家有爛湯蛤蜊調。”
說起爛湯,可能有人不知道。在元宵節,當地的壹般習俗是吃元宵。但是在我的家鄉,我們在元宵節吃壞湯。這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壞湯有兩種:鹹湯和甜湯。鹹湯在我們的方言裏也叫“蔬菜湯”。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腐幹、油泡、川豆板、菠菜炒,再加少許米粉、豆面,做成壹種鹹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湯,用紅薯粉或藕粉加蓮子、紅棗、桂圓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吃東西了。說這話的時候口水都流出來了。啊...
當然,元宵節看花燈、舞獅、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小時候我有壹個爸爸做的高蹺,每到元宵節我都會拿出來玩。可惜後來我們弄壞了!
這是這裏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真是熱鬧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