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貿易理論的特點
(壹)新的理論前提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是古典經濟學的產物,其理論假設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1)規模收益不變;(2)各國需求偏好相似,不變;(3)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是完全競爭的;(4)兩個國家、兩種要素、兩種商品,俗稱2×2×2模型。這些假設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也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的主流。然而,時過境遷。面對客觀現實,新貿易理論家認識到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假設與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相去甚遠。他們認為:
1.規模回報不再是常數。現實世界中的很多商品都是隨著規模收益遞增而產生的,而這些行業(如汽車行業、半導體行業、計算機行業等。)構成國民經濟的支柱。商品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可以分為兩部分:外部規模經濟和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效應是指公司層面的規模收益不變,而社會的增量收益以外部經濟的形式出現的情況。原則上,這種外部效應可以來自任何經濟活動。例如,日本計算機公司的生產率大多取決於美國計算機產業的規模-國際外部效應,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規模-產業間效應和日本國內計算機產業的規模-國內產業的產出效應。但這些對公司間的經濟行為影響不大,因為所有公司都同時、同等程度地享受這種外部經濟效應帶來的好處,公司間的競爭行為不受影響。重要的是公司的內部效應,即公司層面的規模經濟。例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大的公司可以更好地克服生產的不可分性,充分利用其生產能力,或者可以使用更專業化、更高效的設備;同時,由於壹些壹般管理費用不隨生產規模變化,單位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降低;甚至壹些物理現象也為大尺度提供了優勢。比如體積和表面積不成比例的增加的關系,刺激了加工行業的管道、儲藏櫃等器具做的越大越好。內部規模經濟重要性的關鍵在於,如果規模經濟持續,平均成本總是大於邊際成本,如果按邊際成本定價就意味著虧損。因此,內部規模經濟不可避免地與競爭均衡相沖突。換句話說,它必須與允許價格超過邊際成本的市場結構有關。這導致了新貿易理論和傳統理論之間的第二個不同假設。
2.市場不可能是完全競爭的。公司層面規模經濟的存在意味著收價行為(即邊際成本定價行為)與非負利潤不壹致。因此,市場不可能是完全競爭的。然而,西方經濟學中並沒有關於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的壹般理論。這涉及到兩個難點:第壹,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公司是以合作的方式還是以非合作的方式行事。現實的答案是兩者都有。第二,即使假設參與者是不合作的,壹個行業的競爭結果仍然取決於兩個因素,不合作博弈的策略變量和進入退出行業的條件。理論上,遊戲中有兩個策略變量;壹個是產量-古諾假說,另壹個是價格-伯蘭特假說。所有這些使人們很難在理論上達成壹致。新貿易理論分析了以下三種可能的市場結構:(1)可競爭市場(Boehlandt假說結合無成本無限制進出);(2)古諾寡頭壟斷(分為進入限制使利潤和自由進入使利潤為零兩種情況);(3)壟斷競爭(Bertrand假設它與不同的產品相結合,分為限制進入利潤的存在和自由進入利潤為零兩種情況),並指出在各種市場結構下,關於貿易的壹些重要結論在經驗和規範兩方面都是成立的,這也說明即使沒有關於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壹般理論,也可以形成具有規範經濟的貿易理論。
3.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2×2×2模型簡單明了,但它把事實過分簡化,忽略了壹些重要的和可能的情況。新貿易理論真正將經濟世界劃分為J個國家、N種商品和M種要素(我們後面稱之為J×N×M模型),並指出在J×N×M模型下,商品的生產方式和貿易方式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新貿易理論是基於壹系列幾乎全新的假設。更重要的是,這些理論前提與今天的現實更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