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音樂的未來及其研究劄記2

中國音樂的未來及其研究劄記2

今天閱讀的文獻是楊於1940在重慶青木關國家音樂學院任教期間所寫的專著。分發表在嶽峰的第壹、二、三篇。後為紀念楊先生誕辰九十周年,1989第四期再版《中國音樂學》。雖然是半個世紀前的舊聞,但也在音樂學領域引起了巨大反響。

首先對全文做壹個簡單的梳理,從文章中了解中國音樂的現狀、定義、發展和未來趨勢。首先,全文的思維導圖呈現如下:

以上是全文的思維框架,本筆記將通過對各章節的仔細閱讀和個人理解進行詳細論述。

民族音樂,是什麽?當時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族音樂指中國民族樂器,廣義的民族音樂指中國音樂。楊先生壹開始就指出,中國音樂的壹切事實,絕不是某壹種理論、某壹種音樂、某壹種樂器、某壹種技術所能代表的。下圖是民族音樂範圍內應該註意的事實。因此,民族音樂的研究決不能以片面、孤立的視角來看待。正如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所學,世界是壹個普遍聯系的整體,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在本節中,關於* * *的書面討論分為兩個部分。第壹節沿用上壹節的觀點,詳細論述了民族音樂的現狀——只看到民族音樂,沒有看到世界音樂。這種態度太可怕了。為什麽這麽說?首先,1940左右,中國對外開放已近百年。從1840之前的傳統音樂文化,到1840之後,西方音樂和傳統音樂分成兩股勢力,西方音樂來勢洶洶,幾乎被吞噬。原因有很多。

且不說客觀原因,當時提倡華語音樂的人都是以崇拜經典的態度來崇拜華語音樂,堅持在現代不加改變地重復過去華語音樂的整個環境。他們不僅不主張在樂器上改進,而且主張在技術和教學上墨守成規。在音樂規則和符號方面,他們也堅持古老的樂譜,拒絕接受改進的建議。

但以上都只是表達或傳播華語音樂的手段,並不是華語音樂真正的主體!

所以壹味墨守成規只會讓民族音樂消失滅亡,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那麽,民族音樂的真正本質是什麽?其實中國音樂確實有其真正的精髓,那就是中國音樂曲調的固有特點。他不會因為會彈不同的樂器就變成西洋調。個人的發展,因為與社會中人的交融作用,可以達到充分的程度,而個人的特性,因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比較,可以找到獨特的價值。音樂也是。

在楊先生看來,中國音樂的獨特價值只有在與世界音樂公開比較後才能得到正確的估計,中國音樂的充分發展也只有在與世界音樂極度融合後才能達到應有的水平。

這讓我想到,現代大多數作曲家都在嘗試融合各種音色,以挖掘音樂更深層次的魅力。俗話說,音樂無國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這壹節中,楊先生對中國音樂地位的設想是,通過與世界的融合與轉化,使中國音樂成為壹種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的樂器,而中國音樂的曲調也可以在世界交響樂團中由多種國際樂器演奏。這些都是在技術達到壹定水平的情況下,通過國際音樂家的理解和經驗,被審美的觀眾所欣賞的。

這個時候,中國音樂的獨特性似乎因為它的孤立性和私密性而有些消失了。其實並沒有真正消失,只是融入了整個世界音樂,在整個世界音樂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中國音樂有什麽特別之處?因為我們過去對它不夠重視。現狀:我們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但是世界音樂的力量已經很強大了。如果不做好準備,就只能讓世界音樂逐漸淘汰或者排擠壹些殘存的中國音樂成分。所以,壹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是問題又來了。在這樣畸形的環境下,中國音樂似乎很難抵擋世界音樂的磅礴之勢。因此,過度關註中國音樂是極其必要的。這是其中之壹。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華語音樂中的某個工具在未來會被淘汰,但在當下仍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記譜法上,五線譜精準易用,但是假設學習和傳承音樂的人只知道五線譜而不知道宮池五線譜。當他們找到某首音樂的唱片時,他們看不懂,就像斷了這條線,他們無法靠近中國音樂的源頭。

所以,在音樂的收集、錄制、修改、翻譯工作還沒有完全完成的時候,在大部分演唱技巧還沒有被主線音樂的版本準確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學習的。重視它,至少比歐美學校重視拉丁語,有更充分的理由。

西樂,西方可能沒問題。然而,源於生活的音樂藝術,總是因地理位置、信仰習俗、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西方音樂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完全像想象中的那麽順利。

中國音樂在中國發展了幾千年,但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如壹個又壹個,死亡,不被收集,不被整理甚至更多的音樂仍然被埋沒。未來的出路是什麽,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

兩種音樂的共同發展,至少在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可以的,但是中國音樂(也就是目前提倡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弱的。在楊先生的文章中,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當中國音樂重新有了出路,西方音樂才能渡過“吞棗”的變態階段,真正達到在中國自然消化的理想時期。

1,註重音樂史實的調查。因為音樂會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歷代統治者和學者對音樂的評價,思想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2.從多維度來看。音樂在民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與歌曲的演變密切相關。歌曲的演變與詩歌文學和音韻學的演變密切相關。其次,中國音樂的特殊作品壹直以來都有偏頗。所以需要從各種史料來論證。

3.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這就決定了音樂研究者要長期在民間進行搜集和考察。

世界的音樂已經隨著夕陽的文化逐漸流入我們的文化,我們有必要接受它。最後,華語樂壇有壹個必然的趨勢,就是互相祝賀世界的虐。為了準備這個時期,為了民族音樂,我們不得不學習西方音樂的壹些理論和技巧。所以,要用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國音樂,所取的範圍壹定不能太窄;所做的準備壹定不能是片面的。

研究中國音樂,首先,我們必須從古今脈搏的中間接近它的基本深度。楊先生特別提到深度問題有兩個原因。第壹,因為中國音樂的現狀,很多年輕的音樂人對中國音樂有兩種極端的態度——對古理的極端崇拜和對隔膜的武斷評判。第二個方面是在處理華語樂壇的時候,在不知道路線的情況下,急於尋找出路。很多中國音樂曲調的創作是膚淺的,新的曲調是沒有經過仔細研究就創作出來的。

有句話說,只有知道自己從哪裏來,才知道回家的路。只有充分了解中國音樂的歷史發展,深入研究中國音樂的技法和曲調,才能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麽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劉天華先生。他創作的民族音樂曲調相當成功,但當時推崇他的人大多只是模仿他的曲調,而忽略了劉先生過去所學的基礎。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寫了十幾首曲子,劉天華先生也在不斷向縱深發展。

這種深度計現已投入實際應用。音樂的實地調查、錄音和收集。

有了深度,就離不開廣度。

第二,研究中國音樂,必須從多種理論、樂器和曲調中接近它的基本廣度。沒有看到整體的廣度,很難達到全部的深度。

“如果對壹首曲子,真的有了興趣,僅僅是興趣,就足以使我們忍不住喜歡在曲子旁邊,以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妳真的想在某壹點上繼續深造,事實將是,壹個小點所包含的材料是有限的,妳必須超越這個點,要求類比。壹開始妳可能只會在明顯相關的材料中找到有價值的例子,但後來妳會從看似不相關的材料中找出確切的相關因素。再這樣下去,我們會尋求更深、更深、更廣、更廣、更深。”

學習西方音樂有很多便利:有很多詳細的通史,各種音樂家的詳細傳記,有很多關於曲調的專門著作,還有作品的錄音等等。之所以這麽方便,是因為大多數西方國家比我們國家小,歷史比我們短。比較容易整理音樂史料。

中國的情況: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交流融合多。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音樂沒有被開發出來,比如很多非儒家的音樂。我們也應該研究古籍,研究保存下來的古物。我不得不四處旅行收集民歌和觀察樂器。我們有很多史料,但很多都是散見於民間的,甚至在歌者的樂器和聲部中也從未見過書面的樂譜。

所以以上因素決定了民族音樂的發展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這是壹條漫長而艱難的路。

說了很多要練的問題,要具體。本節全面總結了需要收集的內容。

專門研究古籍的人,對音樂會有無限的事情可做。卡片索引工作,從古文字、文物、古畫進行研究。

2、學技術,相當精深,懂樂器,相當廣博,對古今中外的曲式相當熟悉,聽覺相當敏銳,記譜也相當細致——這樣的人會有無限的手機工作用於聽力和記譜,等著他們下手。

3.學聲學的,對樂器技術略知壹二的,都會覺得對原始樂器進行收集、模仿、測試、改進,以供進壹步研究古曲,是自己的責任。

4.歡迎學習西方作曲理論,了解中國音樂曲調的人做大量的分析,比較,歸納。

5.他們的職責是學習音韻詩詞和作曲的原理,翻譯和創作西方著名歌曲,編寫和修改中國新歌的歌詞。

6.只讀過西方音樂通論,擅長演唱和演奏中國音樂,熟悉某壹種中國樂譜的人,很多音樂翻譯工作都在等著他們。

7.對於研究民歌的人來說,提高自己的音樂性是壹項艱巨的任務。

8.研究方言的音韻,通過方言與各地民歌的對比,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是他們的責任。

9.研究社會教育的人有責任根據當地的人,原有的音樂背景和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計劃。

10那些專門學壹門中國樂器或者唱壹首中國曲子,向深處和地方求教的人,有了壹定的積累之後,創作就是他們的使命。

從事職業的人還是很多的。遲早有人會覺得自己有壹部分使命,可以和音樂扯上關系。

這壹節比較長,引用墨子的《飛躍》、秦始皇的焚書、清聖祖等例子來說明在音樂的文化發展中,很多不應該被淘汰的音樂,或者壹旦獲得了政治獨裁的權利,音樂就被燒毀或者統壹,就像統壹思想壹樣。歷史的真相和音樂傳承的諸多不穩定因素要求我們在當下對音樂習得持謹慎態度。

“也要慎重,要剔除整個文化中的音樂,整個音樂中的民族音樂,整個民族音樂中的某個民族音樂,某個民族音樂中的某個流派,某個流派中的某個曲調,某個曲調中的某個樂句。”

  • 上一篇:建造沼氣池對材料有什麽質量要求?
  • 下一篇:如何舉辦壹場成功的發布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