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實踐心理學家、中國第壹位傑出的心理學家李步雁認為,心理和諧的主要內容包括:
1,自我和諧(身心和諧)。身體各器官、身心之間都要和諧相處,各種營養物質和能量都要均衡和諧地分配。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具有自我平衡、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協調等醫療功能。人體的這種自我協調功能是壹種自然的、主動的、有條件的客觀行為,是大腦、神經、經絡、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本能行為。
體內某些器官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破壞,會在能量代謝方面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器官也會向大腦皮層發送惡性信息。壹些生理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會與神經系統更高部位的紊亂結合在壹起;壹些所謂的身心疾病往往伴有抑郁癥狀,如潰瘍性結腸炎和痙攣性結腸炎,患者總是感到沮喪和悲傷。同樣,癔癥和神經癥患者由於容易接受暗示,容易破壞機體的心理防禦和免疫能力,從而導致器質性病變。
2.空間和諧。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主體,不同的環境會造就特定的人群去適應它。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是源於自身的差異,而是源於環境差異的多樣性。壹是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生在江南的是橘子,生在淮北的是橘子”;“水土養壹方。”正是因為適應了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環境,才出現了各種人種。首先是與社會環境的和諧。不同的社會環境造就了個人身心機能和體質的差異。社會變革會給人們的生活條件、生產方式、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帶來相應的變化,從而影響人們身心機能的變化。環境對人的改變是深刻的,也是最難適應的。空間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壹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永遠離不開自己的生活環境。環境條件不斷變化,有時變化很大。為了生存和發展,人們需要采取主動或被動的措施來實現自身與環境之間的新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壹種適應環境的工具。
激烈而突然的社會環境對人體的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從而損害人的身心健康。《蘇文·蜀吳·郭綸》指出“味貴而後賤”會引起“棄”病,“味富而後貧”會引起“失精”病,並解釋說:“所以,妳的棄而不惡,會精神受傷,身體滅亡;當妳富有時,妳是貧窮的。妳雖不傷邪,但皮膚燒傷,肌肉彎曲,癱瘓是攣縮。”不利的社會環境,如家庭糾紛、鄰裏不和、親人去世、同事之間或上下級之間關系緊張等,都會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協調性和穩定性,不僅容易導致壹些身心疾病,而且往往會加重或惡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壹些原發病的病情,甚至死亡。
3.時間是和諧的。每個人都有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壹般情況下,這三種時態是連續的、邏輯的、統壹的。現實是壹個人“此時此地”的生活狀態,歷史裝載著壹個人過去的經歷,未來裝載著壹個人美好的希望。昨天的現實是今天的歷史,今天的未來將成為明天的現實。人的壹生包括不同的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表現出相應的質的特征,稱為心理年齡特征。壹個人心理行為的發展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壹個人的認知、情感、言語、行為心理行為應該基本符合他的年齡特征,這是人與時間的和諧。
如果壹個人的認知、情緒、言語、行為基本符合其年齡(時間)特征,則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如果嚴重偏離相應的年齡(時間)特征,發育嚴重滯後或超前,則是行為異常和心理不健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