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倪。
當南方的熱帶水果陸續上市,北方的居民又可以品嘗到了。
以前,甚至早些年,北方人吃南方水果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荔枝、龍眼、椰子、檳榔、香蕉在古代都是皇家貢品,大多數人都沒見過,更別說品嘗了。
(熱帶水果豐富)
本文先說椰子。
在古老的熱帶水果中,椰子以其汁液聞名,如今人們最喜歡喝它。現在超市裏都是各種椰子汁。雖然這些椰子汁都標著天然,不含防腐劑,但都不是天然的,不含添加劑。經過人工處理,價格比普通果汁貴很多。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喜歡喝酒,可見人們是多麽喜歡椰子。
椰子和荔枝壹樣,是南朝貢北朝的重要特產之壹,在今天的海南和越南也有很多。交趾(今越南北部,當時屬吳)是當年進貢最活躍的地方。
(三國疆域)
據《三國誌·兀術與石勰傳》記載,當時的石勰,每年上市時節都會派人到建業(今江蘇南靖)讓孫權壹班的吳國貴族品嘗新鮮事物。
據《三國誌》記載,石燮進貢的土特產很多:“每次右使,所制各種香細葛藤,用之數以千計,有珍珠、大貝、移玉、龜甲、犀牛、象寶、奇物異果、香蕉、邪物、桂圓等。”
(南方人致敬珍貴水果)
《三國誌》記載的石勰進貢中的“邪”是椰子。又名“謝旭”,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商·福臨》中說:“離開謝旭,仁頻(檳榔)會合。”
《南方植被》中“椰子樹”壹文說,椰葉似棕櫚,高六七尺,無枝。其實它有涼瓜那麽大,皮糙肉厚,有殼,又圓又結實。它有白色的皮膚,半英寸厚,吃起來像核桃,而且極其肥胖。有漿就醉。"
(椰子樹)
椰子以前有個俗名,叫“越王頭”,裏面有個代號,就像它的名字壹樣,邪。東漢時,功曹之子項林逸(位於越國中部)自立為王,史稱“臨猗王”。他派人殺了有仇的越王,把他的頭掛在樹上,變成了椰子。
更神秘的是,由於越王是在醉酒時被殺的,所以椰子是“漿似酒”“醉”的。
這個故事在《南方草木》中也有記載:椰子,“俗稱越王頭”,過去與越王有仇,派騎士刺死它的頭,掛在樹上,變成椰子。臨猗王大怒,下令斬斷飲器,南方人壹直致力於此。刺的時候越王喝醉了,所以他的果肉像酒壹樣。"
(椰殼碗)
顯然,林逸王越王生了椰子,這是壹種依戀。類似的傳說在中國海南也有,只是越王換成了“王駱”:海南島西部的部落首領名叫王駱,他的頭被仇人砍下掛在樹上,於是王駱的頭變成了壹個堅硬的椰子。椰子葉子是王駱的頭發,樹幹是他的化身。
當然,“越王頭”的傳說並不可信。據《山面記》:椰子,“大如鍋,鮞皮似大肚,殼硬。圓而實,二三分厚。”他還提到了椰奶:“如果殼裏有液體,就可以當牛奶喝。”
(椰子殼堆在椰子樹的根部,遠看像人頭)
但從《山表記》中的記載來看,似乎古人對椰子最感興趣的不是它的汁液,而是椰子殼。北方人喜歡用它制作工藝品,放在家裏炫耀。“如果有壹個像雞蛋壹樣的圓,就是切掉壹端,用沙子摩擦。除去它的皺皮,它的破錦,放在白金裏,以為是水缸,難得可愛。”
古人用椰子殼制作飲水器似乎是壹種傳統。據《齊·姚敏書》中“椰子”壹文記載,古人常以其作碗或杯:“橫斷之,可作蠍,或如蠍[guā]之長;破之,可為騎士。”
(桃椰子)
《桂於海智恒》中也提到:“(椰子)皮內的子殼可作器皿,子殼內的果肉潔白如玉,美味如乳。酒中,新人極清極香,久則渾濁難吃。”
椰子怎麽選?古人也有經驗,海南人說“不買椰衣,只買心。”清代範端昂《廣東省知·部九》中的《椰子》壹文,描述了壹個絕妙的招數,有壹個是準確的:“誰摘壹個椰子,把它搖平,聽那清亮的水聲,它的心又大又甜,它的肉又厚;水濁則不然。”
範端昂記得的是,大家去水果攤買椰子的時候都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