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財富,即使是今天的人們也從未達到過如此高的思想境界。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傳承的精神財富。比如孟子說,壹個國家不仁政的時候,壹個有正義的國家可以高舉正義的旗幟去討伐。這種論調類似於當前國際上“人權高於主權”的觀點。再比如,中華民族在抵禦外敵入侵中積累的精忠報國的精神,也與現在提倡的榮辱觀壹脈相承。
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特別是農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農輕商,過於依賴士官階層,未能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商業文化,缺乏產權意識和誠信意識。皇帝講究封臣分家,國人很難有那種跨國超大型企業,更難通過考股把國內分散的資產聯合起來,這是我們需要摒棄的。
因此,我們在教育青少年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時,應該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科學態度,在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以經典閱讀為導向。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因此,盡管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風風雨雨,傳統美德仍然流傳至今,並散發著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正是這種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造就了中國人“忠、仁、德、智”的優秀品質。為了更好地加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學校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經典閱讀內容。從低年級的論語、三字經,到中年級的千字文、唐詩,高年級的宋詞、名言。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早讀時間,欣賞古今傳統名著,理解內容,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闡述和表達現實意義。從“學而知之”出發,逐步做到“知行合壹”,從而完成“行而有道”的德育途徑。以校園環境建設為導向。學校不僅要在理論上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和書籍,還要註重校園環境和傳統氛圍的建設。結合班級的特點,把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傳統美德的學習結合起來,以批評、表揚、反思、鼓勵、懺悔、希望,真正實現了傳統美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立足校園文化建設。中國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美德文化的精髓。將中華傳統美德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在自主創新中深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適應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程度,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簡單性、娛樂性、漸進性。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註重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道德養成教育,在社會和生活中灌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語文課中升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在音樂、美術學科中滲透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不斷促進青少年心理素質發展,提升精神境界,加強對傳統美德的理解和深化。
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傳統美德深入人心。
利用重大節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德教育。學雷鋒紀念日學生實踐活動,三八婦女節母愛教育,清明節祭掃烈士墓。
為了更好地實現“古為今用”的教育理念,我們應該註重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將傳統美德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並運用於實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從小樹立遠大理想。
以家庭和社區為陣地。家庭教育是兒童接受思想教育的第壹課堂,在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註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開辦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開設家校班,指導家長家庭教育,為家長家庭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方法,結合學校辦學特色,逐步向家長宣傳和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內容。
傳統美德教育前期,孩子要做,家長要看,壹起感受中華美德。開展“三講三做”活動。“三談”就是三句話:“妳好,辛苦了,節日快樂”。“做三件事”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賜食、抄三句”。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動作,並寫下他們對活動的感受。同時要求家長在看到孩子參加活動後,寫下自己的感受,雖然孩子並沒有參加活動。
傳統美德教育中期,孩子做,家長壹起做,共同踐行中華美德。開展以“我和父母壹起做”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由學生和家長共同探討。圍繞“忠、孝、禮、誠、信”,堅持理解、激情、引導的原則,讓孩子和家長在活動中明白為什麽要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德,讓他們了解和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通過時間參與讓他們知道做什麽才能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德。順利促進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智、信、忠、孝、禮、義、誠、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魂。只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提倡壹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壹、凝聚人心的思想和精神,提倡壹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提倡壹切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以熱愛祖國、為人民服務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能幫忙的請收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