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東山,吳中太湖東北部的壹個半島,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特產豐富,是馳名中外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在東山的眾多景點中,民國建築雕花樓以其“磚、木、石、金”巧妙而保存完好的雕刻藝術而聞名,被譽為“江南第壹樓”,2006年5月被列入《中國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雕塑家”曾是民間俗稱,還有壹個名字:春在樓中,頗為雅致。“花還在春”是清代蘇州詩人俞月宮考的名句。而雕花樓的主人金希之,借用他的意思給樓取名,雕花塗色,樓外花木扶疏,真是春光明媚!為了更好地延續這座民國建築的文化傳承,吳中區主管部門在泉水樓被列為“國寶”後,啟動了以恢復前民國雕花樓建築文化、恢復水鄉山區當地自然風情為主題的“國寶”保護規劃改造計劃。新改建的雕花樓景區,投入大量資金,具有更加完善的觀光休閑功能,將形成景區、休閑區、配套區綜合功能的旅遊景區。景區內主要景觀有民國雕花建築、明代頂級建築及後花園、雕花建築歷史文化陳列館、水榭、古亭、荷塘、長廊、古樹名木等。休閑區主要包括標準間、休閑會所、土特產商場、雕花樓餐廳等。配套區主要有完善的停車設施。改造後的民國雕花樓景區將成為蘇州環太湖大旅遊的首席品牌景區,被稱為“山水蘇州,人文吳中”,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堂太湖吳中瑰寶。
“這座建築應該在天上。在地球上聽過幾次?”幾乎所有走進雕花樓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裏的每壹件木雕、磚雕都是靈動的音符,能撥動妳的心弦,觸發妳想象的翅膀。漂亮!雕花建築。每壹寸都是精靈,是創造,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近百部影視劇在此開拍,並獲得成功。不僅藝術家可以在這裏點燃靈感,創造華麗的藝術春天;無數遊客,從外國元首到蕓蕓眾生,都能從這裏得到幸福的感受、甜蜜的微笑和無盡的遐想。
漫步在雕花樓的走馬樓長廊裏,妳有壹種深邃的味道,有壹種曲折的味道,有壹種這裏留下的古鎮傳說的味道,有壹種歷史的短暫和似曾相識的生活的味道。主人的臥室,小姐的閨房,主人夫婦價值連城的紅木雕花床,都布滿了歷史的塵埃。過去的奢侈品,如黃紙珍本,可以細細研究,但不值得模仿續寫。哲學家說,歷史是壹面鏡子。人們能從中反映出什麽?幽深的修道院裏什麽都沒有。這裏留下了多少腳印?這裏留下了多少歡笑、悲傷甚至哭泣?有沒有情史,野史,情史?在走廊的壹邊,壹扇小窗開了。那是女人用來從樓上監視樓下的。據說大部分都是相親,偶爾有祭祖儀式等女性不方便去現場的時候,女士們就從這裏偷偷看看這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窗戶無聲地打開了,日月從這裏逝去,如花似玉的笑臉從這裏逝去,跌宕起伏、故事有趣的戲碼從這裏逝去。莫道歲月無痕,壹扇窗,春秋通向江南煙雨古鎮的歷史,紅橙黃綠青藍紫,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裏上演了多少戲碼?從這個窗口,每個人都能揣摩出並未遠去的古鎮熟悉的背影;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愛情的韻味。房東金先生當年做生意發了大財,可謂豪氣萬丈的有錢人。他為什麽要花大價錢建雕花樓?東山是溫柔之地。綠柳、小河、石墩、木船、拱橋、紅燈籠,用慣了上海十裏洋場的奢華。或許,我還是覺得家鄉的這片土地讓人感到溫暖和踏實。所以,我建造了這座藝術殿堂,作為我最後的安息之地。我沒有贊美樓主的意思。與今天的壹些揮金如土的人相比,當年建造這座大樓的金先生值得壹瞥。畢竟他給後人留下了這個藝術瑰寶。蘇州出人才,連商人都有這樣的藝術品位,讓人刮目相看。沿著走馬樓慢慢走,可以走進歷史,走進現實,走進明天。只要敞開妳的心扉,我的朋友,妳到處都能聽到啟迪智慧的歌聲。
園林雖小,卻有假山、曲徑、碧水、拱橋、亭臺、樓閣、花鳥蟲魚。這座雕花建築最顯著的藝術特征是薄。站在其中,我不禁想起壹位老戲曲家留給弟子的遺言:好好好!中國的戲劇最註重精細的工作。每壹次舉手投足,說話、唱歌、朗誦、說話都自如,這叫功夫。蘇州園林最可愛的地方就是每壹個細節都經得起人們的反復推敲和把玩。雕花建築更是如此。以小見大是藝術的精髓,遊客們喜歡靜靜地站在這裏,希望有壹個月明月明的夜晚,看著月光如水,從遮了三樓的風火墻上無聲地流下來,與聖人般的太湖石對話,與優雅高貴的紫薇、小荷花、檀香梅竊竊私語,默默親吻鋪就的石子小路,然後靜靜地流入遊客的心靈,壹縷清涼或壹絲憂傷都是最好的。我有幸點燃了盲人阿炳《二泉映月》的永恒旋律,讓這個充滿蘇州園林特色的小花園,像壹顆顆愛心的種子,播撒在每壹位遊客的心中,帶著它走遍大江南北。所以艱難的人生旅途,多了壹份持續的留戀和慰藉,這也是遊客最大的幸事。
建築是壹門藝術,好的建築不僅能讓住在裏面的人適應,還能讓看的人順暢。雕花樓就是如此,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能讓“觀者”獲得極大的藝術享受。我沒有進門,但我看到壹座高大陡峭的黑色城堡在綠色的果樹間。四周是高高的風火之墻,墻內的壹切都被完全覆蓋,讓人感覺凝重、神秘、寧靜。進門,裏面有兩個天井;樓上樓下,書房,客房,臥室,密室,陽臺,花園...整個房子占地兩畝,平面呈多邊形。主體建築自東向西,在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門樓、前樓、後樓、附樓。前後兩層底層為廳堂,兩側以隔間相連。樓上有回廊溝通前後,俗稱“走樓”“轉樓”。西面與金家舊宅相連——明代建築“史狀元府”;北面的後樓是附樓和雜物間;東面是壹個小巧精致的花園...整體布局合理,巧妙有序;其間開闊明亮,冬暖夏涼,舒適方便。比如東邊的小花園裏,有太湖石、假山、奇花異木和娃娃蓮、古紫薇、檀香等美樹,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像壹個濃縮的蘇州園林“盆景”。據金先生回憶,園門口的地面原來是用玻璃花石鋪成的,而不是鵝卵石,呈長方形、方形、圓形,面積約壹米寬、三米長,色彩鮮艷,晶瑩剔透,美不勝收。園墻上古龍的磚雕,是他的親戚,當時東山“四大家族”之壹的翁家所贈,由明代著名工匠雕刻而成。著名的“十二生肖”假山是翁家賣給他家的,價值三千銀元...還有佛樓上的六角亭和琉璃瓦,樓內有彩色玻璃的“四季窗”,讓人感覺新奇美觀。
當然,最精彩、最重要、最巨大的觀賞性內容是建築中隨處可見的雕塑藝術。有木雕、磚雕、石雕、金雕;雕分為浮雕、圓雕、鏤空雕、陰陽雕。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石庫門內的磚雕門樓。門樓屋頂泥塑的內容是蝙蝠、祥雲、萬年青;有“極品”、“天佑百姓”、“恭喜發財”、“鯉魚躍龍門”……還有靈芝、牡丹、蘭花、菊花等各種花卉。門樓磚雕內容繁而不亂,層次繁多,井然有序。《八仙祝壽圖》是根據《東遊記》在恒樂上部雕刻的。據說在三月三日,西王母舉行了壹次蟠桃宴,八仙每個人都帶了寶物參加宴會。這是女人生日的象征,叫做“長壽”。浮雕的“十鹿景”,十鹿十姿,臥、立、跳、跑、臥、跳、抱頭、俯視、屏息、回眸,充滿了柔和、雋永、閑適、愉悅的韻味。鹿是“魯”的諧音,寄托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和大膽向往,反映了“為官壹任”的社會心理。下壹個方雕刻“壹個長壽與巨大財富的測試”。這是關於唐代郭子儀的官邸的。他有七個兒子和八個女婿,他們都是朝廷的官員。每年郭子儀的生日,七個兒子和八個丈夫都會去豪宅慶祝生日。這種子子孫孫其樂融融的景象,是男性長壽的象征,稱為“既長壽又幸福”。這個雕塑構圖恰當,自然,人物形象生動,人情味很強,能給人壹種溫婉嫵媚的感覺。門樓左右兩側分別浮雕“堯舜退位”和“王文拜見聖人”,前者稱為“德”,後者稱為“賢”。平臺上部設有欄桿和三個瞭望塔,分別雕刻“福、祿、壽”,寓意“三星高照,恩澤長存”。“三星”苗條而不瘦,豐滿而不臃腫。憨厚的外表,傳統的官服,神仙的風度,安靜的表情都符合野史的記載。平臺的下端裝飾著萬川吊。門樓五寸檐下有六根鬥拱,鬥拱上刻有雙喜、雙戟、吉祥,稱為“雙喜、吉祥、如意”。五寸以下的兩端外側掛著葫蘆芽,這是子孫後代生生不息的象征。左右豎柱兩端雕刻的蘇式獅子,心地善良,相貌慈祥,溫文爾雅,卻又溫柔迷人。風格古雅恬靜,風規矩遠。立柱上端浮雕“寒山拾”字,外觀特征均為蓬頭垢面,笑容可掬,簡約質樸,柔和韻味十足。壹個手持蓮花,壹個手持圓盒,寓意和諧融洽。門樓南側浮雕有錦雞蓮花。公雞於今勃起,扭著脖子瞪眼,直視蓮花上的小蟲,擺出壹幅然後伸著嘴吃的樣子,作為“揮錢護鄰”的手勢;北側浮雕鳳凰佩戴牡丹,寓意“富貴榮華”。整個門樓造型宏偉典雅,結構嚴謹靈巧,題材寬廣統壹,雕刻精細古雅,具有蘇聯藝術的獨特風格,堪稱中國磚雕藝術精品。
木雕數量最多,雕刻最密集的地方是樓下大廳的“楊記精舍廳”。除了金、石、磚雕,所有的木梁、門窗、欄桿都是隨處雕刻。如承重、擱柵、玄關梁、梁墊、柏樹等,刻有“直指旭日東升”、“鶴鹿同春”、“八仙過海”、“鳳凰戴牡丹”等吉祥圖案。鳥欲展翅,花欲隨風舞,神仙擡腳不動,瑞獸趾高氣昂。對稱的圖案,錯落有致,疏密有致,彩鳳珍禽在雕梁間翺翔,詩情畫意在畫壁中形成。包頭梁三面用黃楊木雕成的《三國演義》故事有48個。武俠人物不僅威嚴,而且威武。戰馬飛奔、轉彎、跳躍的動物,既與人物的動態走向相協調,又與戰鬥的劇情相協調。此外,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刻在前面的樓和樓下樓前的長窗和短窗。最值得註意的是有六塊阻水板,整塊板上雕刻著山水人物。內容繁而不亂,層次繁多,井然有序。雖然整幅畫中略有幾棵古松雜木點綴,但可大可小。雖然是雕在地上,但是特別空靈。作為前廳的屏障,是壹幅山水長卷,拆開來卻是壹本山水畫冊。前堂半窗還有堂板,長窗有裙裾,上面浮雕著古人的心血,如“負角發薪”、“夜讀”、“月讀”、“不理湯”、“臨聖賢”、“路上碾杵”等,廂房的山墻上有紅木壁龕,壁龕門上分別刻有甲骨文和邢印等警句。飛行草行雲流水,風流瀟灑,筆法彎曲舒展,神韻流暢。真正的書法很神奇,充滿能量。篆書的筆法渾厚有力,深邃平和,而甲骨文的筆法細硬陡峭,沈穩淡定。書法布局分朱不白,疏密適宜,刀工穩、準、輕、重,停滯頗有分寸,充分彰顯了民國象山幫藝人雕刻藝術的精妙境界。據樓主後人金先生回憶,原黃楊木雕有三套:前樓大堂的《三國演義》,東廂房書房的《西廂記》,二廳的《二十四孝》。現在只有壹套二十四孝被移到了前廳。所有這些木雕作品技術高超;人物栩栩如生,風景頗為空靈。
雕樓建於民國初年,是1920年代象山幫的典型作品。除了中國傳統的方圓、輪廓分明的軸線、平衡對稱的三向庭院和四合院,還大膽引入了西式的水泥露臺和陽臺,並廣泛使用了彩色玻璃、磨砂玻璃、鑄鐵欄桿、清亮落水管、西式壁櫥、開放式地板、開放式門窗、鐵棚窗和大理石鎖。可見這座建築是中西合璧。該建築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集磚雕、木雕、繪畫於壹體,成為康乾以後江南地區建築雕塑的代表作。成為中國現代建築雕塑史上重要的壹頁,對研究中國近現代雕塑史和民間文化具有重要價值。東山雕花樓是珍貴的文化遺產,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