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急!!關於殯葬改革和發展的必要性的論文或文章

急!!關於殯葬改革和發展的必要性的論文或文章

論農村殯葬改革與新農村建設:/article/sheh/NC/200804/268343 . html

希望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關鍵詞:殯葬改革,新農村建設二次改革

隨著對死亡認識的日益科學化,如何處理死者不再是壹個簡單的信仰和習俗問題,它關系到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殯葬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殯葬方式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滯後於農村民主建設進程,不利於城鄉統籌發展和小康和諧社會建設。從長遠來看,也不利於後代的發展。因此,在1997年,國務院發布了《殯葬管理機構》,試圖指導全國殯葬改革,推動民政系統所屬殯葬行業的改革和管理體制的完善。殯葬改革涉及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如今中央號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殯葬改革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壹、傳統葬禮的弊端

傳統的葬禮主要是土葬,因為人們壹直相信冥界在地下,死者可以在那裏以另壹種方式重生。但是,土葬不可避免的弊端,成為了當前殯葬改革的理由。

1.傳統的葬禮浪費了大量的土地和木材。

中國是壹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如果大家都想被埋,就會出現死人和活人爭地的現象。壹定量的土地會作為墓地,相對減少農民的居住面積和耕地面積。此外,埋葬所必需的棺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每口棺材需要壹立方米以上的好木材,而中國人口眾多,總消耗量將是壹個巨大的數字。再加上木材消費的其他方面,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因素將極大地影響子孫後代的生活條件。

2.傳統殯葬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安葬的儀式很復雜,整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比如挖墳、下葬、擺酒席答謝親友等。另外,由於人口流動的範圍越來越大,如果實行土葬,在清明節,後人往往會去萬裏祭祀祖先。

3.傳統葬禮汙染環境。

雖然很難拿出非常科學的數據來證明掩埋對地下環境的汙染,但是掩埋對地表水的影響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土葬墓穴集中的地區,這種因土葬造成的汙染是客觀存在的。

二,殯葬改革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對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喪葬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發現,殯葬改革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以下功能。

1.殯葬改革有助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殯葬改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葬禮反映了壹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通過文明、健康、科學的現代殯葬服務,引導和示範群眾的殯葬方式和殯葬行為,對我國移風易俗和社會文明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壹種新的、科學的、人性化的喪葬方式將有助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2.殯葬改革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環境。

土葬在壹些地方造成了壹些不可預知的汙染,比如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區,尤其是地表水。因此,殯葬改革將部分改變農村的健康狀況,這對生者的健康和精神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3.殯葬改革在壹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悠久,舊的喪葬習俗危害大,影響深。處理葬禮通常既費錢又浪費。今天,我國廣大農民還不富裕,有的人因為大辦喪事負債累累,有的人又陷入了貧困。進行殯葬改革,簡化喪葬,革除陋習,投入有限的資金擴大再生產,加快勞動致富的步伐,已成為廣大農民的強烈願望。

三、當前殯葬改革存在的問題

全國各地都在倡導殯葬改革,但中國的殯葬改革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農村火化率不高。

在農村,仍然有許多農民堅持土葬而不是火葬。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長期實行的土葬習俗。雖然有國家政策強制執行殯葬政策,但仍有部分農民偷偷埋掉不火化,導致火化率難以提高。

2.火化後安葬增加了儀式和內容,增加了開支,浪費了火化力量和人力資源。

殯葬改革後,先火化,再找塊風水寶地安葬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什麽有的人會把親人火化後下葬?主要原因無非是“被埋在地下”的傳統觀念。由於習俗和習慣,人們總認為即使已經火化,骨灰放在那裏也不成問題,不如找個地方埋了。這種先火化後埋葬的做法增加了火化過程中的儀式和費用。殯葬改革的初衷是減少占地和各種繁雜的儀式,從而減少喪親家庭承擔的費用。但由於幾千年來喪葬習俗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減少喪葬習俗中的儀式。而且火葬提供的設施也成了壹種浪費。所以在殯葬改革之初,這種先火葬後土葬的做法造成了浪費,增加了支出,帶來了更多的負擔。

四、殯葬改革的發展路徑——第二次殯葬改革

針對當前殯葬改革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二次改革。

1,選擇不同的“葬”方式

人們堅持認為,葬無非是“葬於地下”這壹觀念的引導,這壹點很重要。其實“埋在地下”就壹定意味著埋葬嗎?答案是否定的,把骨灰撒到深海裏,撒到森林裏,撒到田野裏,都是“埋”。這樣既不會汙染環境,浪費資源,又不會留下禁忌的痕跡。“綠色葬禮”是以樹代替碑,骨灰直接埋在樹下或草坪裏的壹種新的安葬方式。它結合了親人的骨灰和鮮花與2。簡化葬禮儀式。

在農村,大型葬禮需要大量的人力,但近年來由於外出務工熱潮,農村勞動力大部分流入城市,村裏的勞動力大大減少,大型葬禮很難聚集足夠的人力。當務之急是簡化喪葬儀式,減少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浪費,減少農民承擔的債務。

改變獻祭的方式

後人要祭祖,沒必要長途跋涉到墳前燒紙獻花。清明節的時候,只要在各自的家門口擺上香燭,叫上祖先的名字,鞠個躬,就沒事了。

還有壹種“網上祭祀”,幹凈、方便、新穎。可以留言獻花,可以足不出戶表達思念,讓人相信愛和思念是可以跨越時空的。

4、提倡“厚養薄葬”

“厚養”,顧名思義,指的是提供優厚的待遇。“養育”不僅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給予更多的安慰。尤其是工作忙的子女,更應該經常回家看看,讓老人在去世前享受更多的天倫之樂。接受厚養薄葬的觀念看似很簡單,其實並不容易。關鍵是如何看待薄葬。除了表現出子女對老人的尊重和感激之外,還有壹定的元素讓別人看到。如何讓人們看淡喪事活動的社會意義,註重喪事家屬自身的自省,其實與關愛他們息息相關。如果孩子在老人去世前真正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問心無愧,那麽他們就不會看重葬禮儀式的莊嚴。只有在“厚愛薄葬”的觀念深入人心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推行新的更文明的殯葬祭祀方式。

  • 上一篇:幼兒園教師經歷短篇小說選
  • 下一篇:任何關於“燈”的都可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