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惠城區民族文化

惠城區民族文化

根據現有資料,惠城區現有或已消失但存在於記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約11類:

1.民俗學(口頭文學):徽州歌謠、徽州諺語、徽州謎語(以上三項可參考本網“史記集”欄目中的“徽州記錄與藝術卷”)、徽州民間故事、徽州民間傳說等。

2.語言類:徽州方言、地方方言等。

3.民間藝術:繪畫(如鏡畫、壁畫)、雕塑(如木雕、竹刻、泥塑)、工藝(如首飾鑲嵌)、剪紙、紙紮(如紙花燈籠,也屬於民間手工藝技能)。

4.民樂:徽州方言駁(反)山歌、客家山歌、鑼鼓、嫁時哭、死時哭、哀樂等。

5.民間舞蹈:舞龍(金龍、銀龍、草龍)、舞獅(麒麟、扁鼻獅、大頭狗獅、鬥牛獅、白鴿獅、艾賽獅)、鳳舞、魚舞、混水舞(人偽裝的魚、蝦、蟹、蚌)、鬥牛舞。

6.曲藝:客家龍舟說唱、徽州木魚書說唱、粵劇《談古兒》(評書)等。

7、民間雜技:手把戲、色彩等。

8.民間手工業:制作手工具、農具和手推車,榨油、制糖、釀酒、加工梅菜、腌制腌蘿蔔和臘肉、制茶、制革、制陶、制瓷、燒石灰、制木屐、織麻、紮花、打結、刺繡(如織香囊、編花鞋)。

9、風俗:農業諺語、烹飪、西湖花船、捕魚方法、養蠶、養蜂、市場日期及交易方法、碼頭、搬運、搬運負荷、服裝、頭飾、足飾、飲食習俗(如酒令、包裝、鹽水雞、泡椒蛤、沙餅、半生不熟、10、民俗知識:民間治病方法(如拔罐、刮痧、涼茶、尖叫等。)、民間建築知識、民間地理知識、風水知識、動植物知識等。

165438+破藤標;鬥雞、鬥雀、鬥茶、鬥蟋蟀;燒佛塔,放孔明燈籠,放山燈;李家拳、龍拳、白眉拳、四門拳、龍舟競渡等等。惠城區現有文物保護單位50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見下表: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稱鄧故居時間清末惠城區三棟鎮2002年7月桂山65438號+0號惠州市惠新中街清代2002年7月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第號設立為保護

單位時間1東平窯遺址1978 7月2日泗州塔明代西湖西山1978 7月3日王葉亭民國中山公園1978 7月4日工會,大革命時期農會舊址,11,13號。1978 7月5日孫中山紀念館民國中山公園7月6日北宋三洞鎮官橋村瓦窯嶺窯址0984年6月7日北宋橋東東坡井白鶴峰1984年6月8日北宋雲墓西湖孤山。1984 6月9日清代三洞鎮書房下的“鎮守門”牌樓1984 6月10清代惠環鎮區村黃氏宗祠1984 6月11飛鵝嶺近代南湖西南岸1984 6月65448。02恐龍蛋及其晚白堊世軍區禮堂1990 7月13元清代西湖平湖北岸苗冠明1990 7月14嘉佑寺雪北街清代東橋1990 7月1990清代西橋東基文筆塔1990 7月190 從米尚街到清橋西北門渡口1990 7月17明代拱北橋橋西渡口左側1990 7月18明代龍鳳掛榜山北麓陳九成墓1990 7月19牌坊顯功德。 0990年7月20日清環城西二路35號36號65438+7月21號1號至20號鐵爐湖和平街明清橋以東11號至127號1990年7月22日陳炯明墓魏紫山65438+1990年7月25日九龍潭南宋至民國湯泉白水山摩崖石刻65438+1990年7月26日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現代西湖鳳山公園65438+1990年7月27日西湖翠洲劉丹亭65438+1996年7月28日元代小金口鎮白沙堆村蔣謙墓。1996年7月29日民國西湖百花洲,1996年7月30日明朝小金口鎮白沙堆村普濟橋,65438+1996年7月36日黃埔軍校,東征烈士紀念碑,民國徽州橋南,196年7月32日,七女湖起義。清代汝湖鎮舊址1996年7月33日民國東橋水東西路42號點翠陶瓷店1996年7月34日抗日軍事機密保管室抗日戰爭西湖鳳山公園1996年7月35日王祠堂江北12小區(水北村)200。2004年8月36日清代金代街五巷7號梅花亭2004年8月37日民國中山北路66號覺山書院舊址在原惠城區政府大院2004年8月38日桃花源東水東路清代橋2004年8月39日民國楊坤汝湖鎮水原村故居2004年8月40日楊啟元故居。61明代金帶街2004年8月41明代金帶街54號黃氏祖屋2004年8月42日陳公祠清代金帶街37號2004年8月43日清代金帶街東口陳氏祖屋2004年8月4 4日清代金帶街1巷5號陳宅2 2004年8月45日趣園第 2004年俞道元故居1清代金代街道高營房街2004年8月47日民國惠城區陳江鎮廖村2004年8月48日惠城區橫瀝鎮遮步村文筆塔舞麒麟2004年8月,

惠城區舞麒麟歷史悠久。據清乾隆《龜山縣誌》記載,”...是獨角獸獅子小孩的頭,敲鑼打鼓蹦蹦跳跳的很吵……”。徽州人說的“打獅”,其實主要是指舞麒麟。民間文藝以其“舞”分類,故稱“麒麟舞”。惠州麒麟是廣東傳統麒麟的主要發源地之壹。麒麟舞主要由沙縣打麒麟、沙縣訓麒麟、麒麟賜好運三部分組成。其* * *特點是“出洞”、“繞頭”、“打尾”、“找青”等壹系列變化,就是模仿動物訓練麒麟的方法,如采青、嗅青、試青、吃青,結合發聲鼓。

舞獅

惠城區的人們有舞獅的習俗。通俗的有“醒獅”,惠城區叫“大頭狗獅”、“麒麟獅”、“扁鼻獅”、“鬥牛獅”。壹般在節日、喜事、大型慶典、開店等場合都會邀請舞獅,以“驅邪保平安”。其中,舞獅是春節期間最多的。春節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獅子班過街,具有嶺南地方特色。大部分是壹條街,壹個獅子,壹個武術班。舞獅結束後,由武術隊用刀、棍、矛等冷兵器表演。

舞龍

叫“耍龍燈”,是惠城區的傳統民俗。每年正月初壹至正月十五,人們穿越大街小巷,多在義隆,壹路鼓樂不斷,人數眾多,轟動全城。龍班路過時,有老人帶,孫在龍肚子下鉆來鉆去。所謂的“鉆龍骨”表達了人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龍的願望。

元宵節

元宵節是惠城區壹個盛大的民間節日。據記載,它流行於唐代,尤其是明清至民國時期。元宵節的時候,桐城張燈結彩,全城的人都出門了,看燈猜燈謎,玩龍獅,狂歡。1988至2002年,惠城區每年元宵節在霞浦濱江公園、惠州西湖等地舉辦大型燈會。燈籠的種類很多,包括七色燈、宮燈、燈籠、紗燈等等。

端午節

惠城區的人們習慣在端午節舉行賽龍舟,民間稱之為五月節,賽龍舟稱為“龍舟”。光緒《徽州府誌》記載:“端午...桂山初壹到初六是西湖龍舟賽,花費很大。”徽州民間流行壹首民歌:“五月節,龍舟,龍鼓響,江邊”。從1988到2002年,惠城區每年都會在惠州西湖舉辦龍舟賽。1997年有22支龍舟隊,600多人參加龍舟比賽。參加龍舟賽的除了惠城區各單位的隊伍,還有惠東等地的龍舟隊,觀眾之多,前所未有。

重陽節爬山放風箏

在惠城區,有壹年壹度的重陽節爬山放風箏的習俗。據民間傳說,重陽節爬山會帶來好運,連續三年爬山會轉運。人們爬山,特別是在高邦、飛鵝嶺、鳳山和湯泉附近的象頭山。放風箏是惠州人慶祝重陽節的另壹個習俗。因為重陽節的天氣比清明節好,風和日麗,無雨,秋高氣爽,非常適合放風箏。宋朝以後,風箏被做成喜鵲、風箏、鷂、昆蟲和魚的形狀。明清以後,風箏制作成為壹種高超的手工藝藝術。

  • 上一篇: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
  • 下一篇:描述風箏二級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