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農產品,壹直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茶葉市場大致有三種銷售方式。壹種是打造連鎖零售終端,打造品牌。二是通過商場的專櫃來銷售和經營品牌。三是產品向快速消費品轉型,通過現代化的超市終端銷售。然而,傳統的茶葉銷售方式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傳統茶行業正處於轉折點。新時代背景下,新商業模式的突破是茶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中之重。
8月份中國茶葉出口統計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對中國茶產業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專題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中國茶葉出口量呈增長趨勢,2017年中國茶葉出口量為355258噸,同比增長8.1%。2065438+2008年8月,中國茶葉出口量為25337噸,同比下降13.3%。2018年6-8月中國茶葉出口234081噸,同比下降0.3%。
從出口額來看,2013年至2017年,我國茶葉出口額逐步增長,201610萬美元,同比增長8.4%。2065438+2008年8月,中國茶葉出口金額為13720萬美元,同比下降8.2%。2018年6-8月,中國茶葉出口金額1126.1萬美元,同比增長11.6%。
2065438年6月至2008年8月中國茶葉出口統計及增長。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編制。
“互聯網加茶”已成大勢所趨。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逐步深化和加快,中國互聯網逐步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對壹些傳統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零售、生活服務、金融、教育、醫療、汽車、能源等。農業有望成為下壹個被互聯網改造的傳統產業,“互聯網加茶”已成大勢所趨。
互聯網工具將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帶來下壹個萬億市場空間。現在是壹個互聯網時代。茶葉產業要實現快速發展,就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有互聯網思維,要有互聯網思維,要用互聯網技術,讓茶葉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實現快速發展。
攜手知名互聯網公司,利用大數據和計算技術,積極打造“互聯網加茶”銷售模式,推出“茶業市場”,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實現“壹車兩輪,壹鳥兩翼”,讓中國茶文化通過互聯網快速傳播到世界每壹個地方,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茶文化,喜歡中國茶文化,從而實現中國茶業的復興。
中國茶葉發展痛點分析
中國茶葉產量在增加,品質在提升,品牌在發展,新產品研發成為熱點,茶葉深加工、茶葉衍生品等多個板塊輪番發力。而生產和消費的地域性太明顯,主要表現在大眾品牌響亮,企業品牌跟不上。“名茶無名牌”的短板壹直困擾著茶產業的發展。
中國茶葉市場集中度很低,企業技術水平不高,R&D和創新能力相對落後,市場推廣和引導能力較弱。王慶說,雖然現在每個產茶大省都有壹兩個大品牌,如華香園、巴馬、大邑、經緯,但總體上茶葉品牌太多,有的縣甚至有上百個品牌,不利於行業發展。
有序的政策促進茶葉發展。
去年中央壹號文件強調要做大做強茶葉等優勢產業,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支持地方政府依托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元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後茶品牌會逐漸呈現合並趨勢,讓企業品牌跟上,鼓勵企業品牌做大。這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政府來有序推進。
標準化是中國茶葉的軟肋。標準化可以解決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壹系列問題。中國的茶葉產品在安全、質量、等級標準、理化指標等方面應該是壹致的。中國茶要發展,未來壹定是以標準化為基礎的產業化模式。向中外消費者講好中國茶的故事,主要看標準,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尤其是科技牌。
從茶葉消費來看,市場還不夠規範,品牌更要註重口碑。茶葉流通協會每年都會評選誠信企業。今年成立了中國茶產業集群品牌聯盟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品牌發展工作委員會,幫助會員協調解決品牌建設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擴大茶產業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穩步擴大,消費人口接近4.7億。同時,消費人群向低端化、年輕化發展,茶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8作為茶葉流通協會確定的“中國品牌年”,將圍繞“名牌、名企、名家、名區(縣)、名店”五個重點,著力打造壹批知名茶葉品牌和企業,推動“明”牌向名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