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慈溪博物館的展覽和收藏

慈溪博物館的展覽和收藏

粉盒是古代貴族貴婦存放胭脂化妝品的容器。瓷器化妝盒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晚唐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青瓷妝盒,如油盒、粉盒等,並開始使用雕花裝飾手法,精致美觀。北宋時期,瓷粉盒最為盛行,越窯、定窯、磁州窯、景德鎮窯等窯口均有生產,其形制和紋飾極為豐富。

這件北宋越窯青瓷牡丹紋粉盒,慈溪博物館收藏,1985樟樹磚瓦廠出土。粉盒由盒蓋和盒體組成,盒蓋和盒體呈扁圓形。盒蓋與盒體扣合有母口,高4.4 cm,直徑12 cm,底徑9.1 cm,薄胎。盒蓋略鼓,飾以雕花牡丹紋,葉莖委婉,線條流暢。箱體為子口,淺弧形腹,圈足略向外。胎體青灰色,細膩堅硬,通體青黃釉,釉層與胎體結合緊密,釉面均勻光亮,潤澤淡雅。此器小巧規整,輕盈美觀,刻花圖案清晰飽滿,層次分明,裝飾意味豐富,展現了宋代越窯青瓷的獨特魅力,是宋代雕花裝飾藝術的代表作。

雕花是越窯青瓷的傳統裝飾手法。早期壹般用針狀工具雕刻,以和弦和水波紋為主。三國兩晉時期出現了動物紋,南朝時期以蓮瓣紋最為常見。唐朝後期,出現了“膠版刀”雕刻技術。通常是先在瓷胎上畫出細線圖案,再用斜刀刻出深淺不壹的粗線,使整個圖案層次分明,釉色深淺不壹,富有立體感。這種裝飾技術在五代北宋時期發展到了極致。它吸收了唐代銅鏡、刺繡和金銀器的圖案特點,各種動物和植物主題的圖案由能工巧匠裝飾。靈活、自然、和諧,具有瑰麗的裝飾效果,對北宋的耀州、龍泉等青瓷名窯影響深遠。癩蛤蟆,俗稱“蛤蟆”,雖然形容醜陋,但在古人眼中卻是壹種撥五兵、抑邪氣、促壽、使主富貴的吉祥之物。癩蛤蟆是用來形容月亮的,古代就有了。嫦娥奔月,化身癩蛤蟆,有“癩蛤蟆三條腿,住在月亮上的山洞裏,是仙蟲”之說,所以月宮常被優雅地稱為“月亮”,癩蛤蟆也被賦予了浪漫情調,為文人吟詩作賦。自唐代以來,蟾蜍被用作水罐,祈求進入第壹和其他地方。在民間,三條腿蟾蜍又被稱為“金蟾”、“金錢豹”,專門以錢幣為食,寓意富貴、平安。

慈溪市四龍口越窯遺址出土的青瓷三足蟾註水,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是上林湖唐宋越窯青瓷中的珍品。這個註水器由壹個蛤蟆形註水器和壹個荷葉形托盤組成。蛤蟆高6.2厘米,長10.4厘米,昂首瞪目,口微張,頸微鼓,背微鼓,體形豐滿,前腳自然支撐,後腳彎曲蹲伏,欲跳。蛤蟆的眼瞼呈桃葉狀,背部有乳鼎紋,排列整齊,背部飾有帶狀花紋,光滑美觀,背部中央有圓形註水孔,腹部有光。托盤高1.5cm,口徑10.8cm,底徑3.5cm。它趴著,兩邊卷著,內壁襯著細長的葉脈。器身披青釉,釉色清亮有光澤。

註水,又稱硯滴、蟾滴,是古人通過滴水磨墨的壹種學習工具。註水做成蛤蟆形,漢代就有。這件北宋越窯三足蟾註水,以象征富貴吉祥的金蟾為整體,將渾濁的荷葉融為壹體,稀有珍貴。蛤蟆望著他的嘴,蹲著,荷葉微微卷曲,像壹陣微風。宜動,形、神、意巧妙結合,獨具匠心。不愧是慈禧博物館的寶貝。《林文仲官書手抄本》是林則徐詩歌的獨特手抄本,包含8頁72首詩,14頁,19首詩,2頁附言,長30.2厘米,寬15.5厘米。書口印著“雲作山房”四個字。目錄中的詩詞為林則徐手書,行書為小楷,後記由林則徐長子的曾孫林蔭貞題寫。後記雲詩只有19首,列有70項,可想而知。有點墨香的可以看看《雲左山居》的詩箋,有書卷封面,古先生選刊遺時所做的記號也是清香的,那麽這是怎麽回事呢?五壹過後,又疼了。“可見試貼詩是林則徐《雲佐山居詩》的初稿,早年大部分已失傳,現存手稿與林富真先生獲得的原稿壹致。

從附言中,我們可以看出《試帖詩》是福臨年輕時收集的(1902)。後來因為在吳中做官,定居蘇州,隨身帶到蘇武,在辛末年(1931)送給十四弟。據原管理處主任袁占如同誌介紹,試貼詩詞是上世紀70年代末龍山鄉婦女主任、文保工作者張東蘭女士在文物保護宣傳時發現的。當時的收藏家洪品高先生將手稿免費捐贈給政府,以支持國家文化和文化事業。據洪品高先生說,手稿是他的祖先在蘇州做生意時得到的。雖然細節很難考證,但大體線索還是很清楚的。

林則徐倡導禁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國家利益,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欽佩。然而,他不僅是壹位傑出的政治人物,而且在詩歌和書法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壹生詩作豐富,但流傳不廣。《試帖詩》是壹部難得的林則徐手稿,具有很高的文物和文獻價值。沙孟海先生看了《試貼詩》後說:毫無疑問,文中公的小楷比大寫好。

詩稿雖不全,卻留有詩墨,或談農事,或寄情山河,或詠物。這首詩含義凝重,遣詞造句,書法靈活,風格典雅婉約,充滿了對世界的沈思。細讀之後,我們才能深刻體會這位蜚聲海內外的民族英雄高尚、坦率的人格,欽佩他廣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純潔的品格。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正如後記所言,“戰後,長的事都做了,唯獨留下這封信,實非幸事。”

試貼詩現被慈溪博物館收藏,為國家壹級文物。註水,又叫硯滴,是磨墨時用來將水註入硯臺內外的壹種學習工具。註水的出現與筆墨的使用和書畫的興起有關。古人為了控制滴水入硯時的水流,在水盆的基礎上做了註水孔和出水孔的註水,所以有“有口的叫註水,無口的叫註水”的說法。水墨畫多為中小型器皿,可握於掌心,研墨時使用方便,且輕巧雅致,雕刻精美,可用於欣賞,是文人墨客喜愛的文玩。從傳世品和出土器物來看,註水出現的時間不晚於漢代,最早是用銅制作,其次是玉、石、陶、瓷等材料,以瓷註水最為常見。在造型設計上,它們往往別出心裁,色彩斑斕,有幾何形狀,有具象形狀,有特殊形狀。題材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地域風情密切相關,大多古樸獨特,散發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

這件月窯青瓷註水器出土於1977,是鎮遠雁門公社(今龍山鎮)秋陽沙石隊在挖砂時發現的。註水器的主體呈扁圓形,總高度為6.7厘米。上部呈淺弧形腹蓋狀,有折邊,腹徑11 cm。頂部有壹個小口和壹個直徑為3.2厘米的短頸註水孔。下部為淺拱形碗狀,與上部粘合為壹體,壹側有鴨嘴形出水口,圓腳短,底徑6厘米;通體施青黃釉,釉色鮮艷有光澤。此款註水制作精良飽滿,造型典雅別致,線條圓潤柔和,嬌小卻不失婉約,以其冰滑潤澤的釉色,堪稱唐代越窯青瓷的代表作。曾入選《中國陶瓷越窯》壹書,現被慈溪博物館收藏。塑罐又稱倉罐、魂罐、塔罐,由東漢五管瓶演變而來,在吳棟成型,盛行於西晉早中期,西晉末年消失。是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三國、金代墓葬中獨壹無二的隨葬品。

這個塑料樁罐出土於慈溪市何明瓦窯頭古墓。高46.5厘米,腹徑26.2厘米,底徑16厘米,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為三層塔式建築,人物、鳥獸堆砌而成:頂層為方形厚重建築群,前後左右開門,中間為重檐大殿,四角為回廊、瞭望塔,四周為廳堂、亭臺,波紋清晰,與東漢畫像石上莊園的建築風格壹致;中層前後正中有方門,左右附首銜環,四周鳥居麒麟鳳聚的吉祥景象,寓意驅邪迎吉祥;底層單坡代殿頂門樓前後堆砌,兩側有佛像和武人俑。佛像靜坐,高鼻深目。他們是胡人的形象,或跪著,或奏樂跳舞,或拿著武器戰鬥。他們姿態各異,造型生動,表現了佛教文化和西方文化對浙東的滲透。下罐體為盤口,肩富平底,外壁疊印佛、遊魚、麒麟、鳳、羊、狗等塑像,坯體上印有網格裝飾帶。此罐胎質堅硬,通體上釉,釉色鮮艷清晰,呈青綠色。

疊放的塑料罐裝飾有多種主題,造型獨特,圖案豐富,寓意深刻。它們可以被描述為現實生活的縮影。“所堆之物取子孫繁衍之意,六畜之趣,以修死者之魂,慰生者之望”,反映了當時江南士紳地主官僚對財富享受的向往和對長生不老的追求。瓦窯頭古墓出土的這堆塑罐,是金代青瓷塑罐堆制作巔峰時期的傑作。它造型復雜,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是國家壹級文物,現被慈溪博物館收藏。

  • 上一篇:幼兒園遊戲點亮快樂童年活動
  • 下一篇:《精武英雄》船越文夫和陳真那壹戰到底是誰贏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