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教學目標1《偷鐘》;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不要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3.讓孩子嘗試講故事,發展語言能力。
4.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意思。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先說出教過的寓言。“鼓勵幼苗”和“遲做總比不做好”
二、老師邊畫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局。
第三,這個人傻嗎?哪裏蠢了?
他傻到捂著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第四,給故事起個標題。
板書:捂耳朵偷鈴鐺
動詞 (verb的縮寫)解釋主題
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偷。
偷鈴鐺:捂住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6.打開課本讀寓言。
七、了解故事的內容
1,點名讀第壹段,結合圖文並茂的黑板書《想偷鐘》。
2.讀第二段,思考壹下,討論壹下。
1)偷鈴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壹碰,鈴就會響,就會被發現。他是怎麽想出偷鐘的辦法的?(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捂住耳朵)
2)他的想法正確嗎?為什麽?
3)男子捂住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發生了什麽事?(結合圖文並茂的黑板書《被發現》)
3.總結:當然結果會被別人發現:捂住耳朵偷鈴,但是鈴還是會響,只是妳自己聽不到,別人還是能聽到。偷鈴鐺的人只是在欺騙自己。
4.用壹個成語來說說偷鐘人的行為。(自欺欺人)
八、總結: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的人,只是為了欺騙自己,所以是自欺欺人。
9.學生復述故事。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節課進行的很順利,學生也理解了意思,但是課後,我並沒有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整堂課,雖然我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討論交流,但是每個環節都是我出題,學生還是被我牽著鼻子走,處於被動地位。如果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在學生第壹遍讀完課文之後,我完全可以讓學生去質疑和提問,給他們提供壹個充分思考和探究的過程,相信效果會更好。
“偷鐘”幼兒園教案2活動目標
1.看《偷鐘》這本書,感受成語故事的內容。
2.仔細觀察圖片,尋找圖片中的細節,理解成語故事的含義。
3.通過細心閱讀和積極討論,我知道故事主人的行為是愚蠢可笑的。
要準備的活動
孩子從壹本書開始,壹套與書內容相同的幻燈片,壹邊敲鑼。
活動過程
首先,看幻燈片,讀這本書的第2 ~ 3頁。
1.老師:請大家仔細看圖,看完後想想有什麽問題或者疑問。
2.孩子們可以自由表達他們的想法或問題。
(看幻燈片集體閱讀書的2 ~ 3頁,會引發討論,激發閱讀興趣。)
第二,老師和學生* * *用幻燈把書從第2頁讀到第8頁,引發了第二次猜測和討論。
1,老師讀書的第2 ~ 3頁讓孩子知道圖片的內容。
2.老師和學生壹起閱讀第4-5頁。老師:小偷看到了什麽?大鐘漂亮嗎?上面有什麽圖案?小偷想要什麽?
觀察屏幕上時鐘的圖案,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豐富詞匯:圖案精美。)
3.閱讀6-7頁,問:小偷在做什麽?他推鐘了嗎?小偷是什麽樣的表情和動作?誰會學?
學習動作和表情,體會小偷急於得到大鐘的心情,為以後嘗試移動大鐘的想象做鋪墊。)
老師:這兩點是什麽?(小偷頭上的汗)
這是壹個細致的觀察,更加明確了小偷想偷大鐘。另壹方面是暗示孩子會從畫面的細節中發現新的東西。)
老師:這只鐘怎麽樣?
(學習詞匯:大而重)
4.老師:這個鐘又大又重。小偷怎麽可能把它搬回家?請猜猜看。
5.引導孩子觀察書第8頁的四個小圖,了解小偷的想法。
問題:小偷想到了什麽?
6.老師:小偷想了那麽多辦法,那他會用什麽方法把鐘搬回家呢?他能得到他想要的嗎?請讀完這本書。
第三,孩子自由看書(從第9頁到最後),* * *討論對書內容的感知。
1.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看書。
(讓孩子帶著疑問和從書中尋找答案的動力去閱讀。這種自主閱讀是有效的。)
2.老師和學生* * *壹起看幻燈片,觀察書的第9頁到結尾的內容。
老師:小偷做了什麽?妳最終得到妳想要的了嗎?我們壹起來看大屏幕。
見10 ~ 11頁,班主任敲鑼。(敲鑼,讓孩子感受鐘聲的響亮,體會小偷的心虛。)
第12 ~ 13頁:老師:妳從哪裏看到小偷嚇了壹跳?他匆忙做了什麽?
第14 ~ 15頁:老師:鈴是不是悶響了?這是什麽意思?小偷,他做了什麽?
第16 ~ 17頁:老師:這是什麽?小偷是什麽樣子的?他為什麽笑?
第18 ~ 19頁:老師:小偷用大錘做了什麽?
第20頁~ 21:老師:小偷成功了嗎?他怎麽了?對於每壹幅圖片,老師都有意識地圍繞目標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孩子觀察圖片的細節,通過討論幫助孩子準確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
四、集體完整閱讀書籍
第五,在書中尋找秘密,進壹步理解成語故事的內涵。
老師:這本書裏有壹個小秘密。請仔細閱讀這本書並找到它。
黑貓是這本書裏圖片的經典設計。從頭到尾都出現在畫面上,可以進壹步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題。)
老師:妳發現秘密了嗎?小偷想偷大鐘,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壹雙眼睛自始至終都在看著他。孩子們,妳們認為這個小偷...
(留白誘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壹步加深對成語故事內涵的理解。)
設計思維
1.選擇材料的閱讀材料和理由。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開始時,讀者多為國外引進的繪本。隨著早期閱讀教學活動研究的深入,人們普遍感到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有許多優秀經典的文學作品,應該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以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南京壹些熱愛閱讀、致力於幼兒閱讀教學研究的教師,收集了大量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成語故事、寓言故事,進行了必要的篩選。我們認為,為學齡前兒童選擇的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壹是要重視和關註兒童視角,盡量選擇與兒童生活相關的內容;二是要註意孩子的年齡特點,作品內容是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感知和理解的;第三,作品要有積極的思想感情,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的熏陶作用。我在教學中精心挑選了《偷耳鈴》這個成語故事,並在文字上精心改編,力求使書面表達充分尊重原著,盡可能通俗易懂,既符合大班兒童的認知特點,同時又具有壹定的文學性和審美性。也和圖片的創作者多次溝通,合作完成了繪本的創作。
2.簡單而有節奏的活動環節設計。整個活動由五大環節組成。第壹個環節,老師引導孩子觀察書的2-3頁,引發第壹次猜測和討論,激發閱讀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老師和學生* * *閱讀書的第2頁到第8頁,進行第二次猜測和討論。第三個環節,孩子自由閱讀(從第9頁到最後),師生討論自己對書中內容的感知和理解。第四個環節是完整地閱讀這本書,充分感知書的內容。第五個環節是尋找書籍的秘密,進壹步了解成語故事的內涵。在整個活動中,我力求簡潔明了,追求孩子和老師平靜而熱情地進入繪本的閱讀狀態和和諧的課堂氛圍。考慮到《偷鐘》是成語故事,是記敘文,故事進行的脈絡比較清晰,有前因後果。因此,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我註重活動環節的推進符合幼兒感知“偷鐘”故事的節奏,力求追求活動環節組織節奏與故事敘事節奏的和諧,讓簡單的活動吸引幼兒,讓幼兒的學習興趣自然流露。
3.簡單生動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策略是教師教學藝術和智慧的具體體現。我認為閱讀需要讀者的心境平和,靜心定心,投入的閱讀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組織閱讀活動時,教學策略的設計和選擇要簡單、生動。從課堂氛圍出發,引領孩子做壹個真正的讀書人。在“偷鐘”的閱讀活動中,我只設計和運用了猜議、動作模仿、自主閱讀等幾個簡單易行的教學策略,並將這些教學策略活靈活現地實施,讓簡單的課堂充滿了活力。猜測討論的教學策略是抓住大班兒童的攻擊性心理,由猜測引發的討論會在師生之間產生熱烈、積極、有效的有意義的互動。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觀察繪本的基礎上,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動作,體驗人物的心理活動,讓孩子與人物產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更準確地理解故事的內涵。活動中,老師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自主閱讀繪本的機會。這個機會安排在整個閱讀活動的中間,之前的閱讀和猜測討論已經引起了懸念。這時候讓孩子帶著問題和尋找答案的期待獨立閱讀,孩子參與性、主動性強,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孩子走進繪本安靜閱讀的作用。
實踐證明,在早期閱讀活動中運用簡單生動的教學策略,符合閱讀活動的特點和兒童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