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現在在哪裏種茶?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是茶葉種植和生產大國,但不壹定知道具體是哪些省份在種植茶樹。歷史上,茶葉最早種植在四川和湖北,也就是所謂的巴蜀之地。隨後,隨著秦朝的統壹,茶葉種植逐漸傳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陜西、河南,再傳到長江中下遊地區。明代鄭和下西洋將茶籽帶到臺灣省,開辟了臺灣省的茶區。目前,就經緯度而言,中國產茶區有茶樹,從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海岸到東經94度的西藏自治區米林,從北緯18度的海南省玉林到北緯38度的山東蓬萊,南北緯度跨度20度達2100公裏,東西經度跨度28度,垂直
從具體省份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蘇、江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陜西、雲南、甘肅、西藏、新疆、臺灣省等20多個省份的1,000多個市縣種植茶葉。既有海拔2600米的高山茶園,也有平均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坦茶園。截止2019年底,全國茶園種植面積達到4597.87萬畝,其中雲南省最大,達到699.9萬畝。前年排名1的貴州省位居第二,但種植面積也達到698.7萬畝,與雲南相差不大,排名第三的四川省達到575萬畝。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茶園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茶葉的產量也在不斷增加。種植區域和茶園品種的優良轉化在不斷提升,質量和效益也明顯提升。而且,目前各地還在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和種植。相信未來中國茶葉生產規模會進壹步擴大,茶葉種植面積會進壹步增加。
2.歷史上中國的茶區是如何分布和變化的?1.唐代八大茶區
唐朝以前,中國的茶葉種植雖然已經發展到長江中下遊,但仍集中在四川、湖北和豫東地區。唐朝以後,茶葉進入大發展大繁榮階段,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有記載的茶區劃分正式開始。
據唐代陸羽《茶經》記載,唐代中後期有43個郡縣種茶,擬分為八個茶區,即山南茶區、淮南茶區、浙西茶區、劍南茶區、浙東茶區、黔中茶區、江西茶區、嶺南茶區。八大產茶區覆蓋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四川、貴州、安徽。其實在陸羽的《茶經》中,還有壹個重要的產茶區,這八個產茶區都沒有包括。這裏是雲南產茶區,因為當時雲南是南詔。
2.宋元明茶區
宋代,茶葉種植和生產進壹步發展,特別是到了長江流域和淮南地區。宋代全國66州242縣種植茶樹,分為江南路、淮南路、鏡湖路、兩浙路、福建路五大茶區。元朝在宋代茶葉種植區域的基礎上,系統地將茶葉劃分為兩個重要產區,即江西鐘惺中書省和湖廣興中書省。明朝基本繼承了元朝的茶區劃分。值得註意的是,鄭和下西洋將茶籽帶到臺灣省,開辟了臺灣省的茶區,再次擴大了中國的茶葉種植規模。
3.清代六大茶葉生產中心
清代的茶區劃分與歷代不同。這是因為清代茶葉對外貿易比較發達,再加上茶葉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的逐步提高,中國六大茶基本形成,所以茶區的劃分是以茶葉為中心的。
據歷史文獻記載,清代有六個茶葉生產中心,分別是磚茶、烏龍茶、紅茶、綠茶、邊茶、竹蘭花茶。磚茶生產中心主要在湖北鹹寧和湖南嶽陽;烏龍茶生產中心主要在福建省的安溪、建甌、崇安;紅茶主要產於安徽祁門、江西武寧、湖南安化;綠茶主要產於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蘇虎丘;邊茶生產中心主要在四川省雅安、汶川、安縣;朱砂花茶產於廣東省羅定市。
4.民國時期茶區的劃分
民國時期,雖然中國茶葉因為戰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但很多茶人仍然對中國茶葉產區的劃分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其中著名茶人吳覺農、胡浩川曾提出將中國劃分為13個茶葉產區,包括8個出口茶葉產區和5個國產茶葉產區。謝忱教授將中國的茶區分為四個部分,即浙、皖、贛茶區,粵閩臺茶區,湘鄂茶區和雲川康茶區。這些茶區雖然各有特色,各有主張,但為中國現代四大茶區的確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現代四大茶區的劃分方法和特點是什麽?1.四大茶區的劃分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茶葉的生產和種植得到了積極有效的恢復。許多茶學者繼續有效地劃分中國茶區的分布。如莊萬芳教授早在1956年就將中國的茶葉產區劃分為中北部、中南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華南。1958年,王澤農教授提出將中國茶區分為華中、華南、華西三個區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茶專家對我國的管轄劃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茶區的劃分其實應該屬於經濟概念,所以必須在國家總體發展方針政策的指導下考慮,再結合自然、經濟、社會條件並註意行政區域的基本完整性。因此,我國建立的四大茶區是根據地域差異、茶葉生產歷史、品種類型、茶葉結構、生產特點等因素確定和劃分的。這四個茶區被稱為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2.四大茶區的分布範圍
華南茶區主要包括福建和廣東中南部、廣西和雲南南部、海南和臺灣省。西南茶區主要包括貴州、四川、重慶、雲南中北部和西藏東南部。江南茶區主要位於長江以南,包括兩廣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蘇和湖北兩省,以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以北,秦嶺淮河以南,山東沂河以東的部分地區,包括甘肅、陜西、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和江蘇、山東東南部。
這四個茶區基本上是根據相應的行政區劃和茶葉種植類型的歷史和生產特點劃分的,涵蓋了中國所有的茶區。
3.四大茶區的生產特點
華南產茶區屬於熱帶季風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中國氣溫最高的產茶區,年平均氣溫20多度,是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所以華南茶以喬木型和小樹型茶樹品種為主,灌木型也有分布,但相對數量較少。華南茶區主要生產紅茶、普洱茶、六堡茶、綠茶和烏龍茶。
西南茶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相對復雜,海拔較高。年平均氣溫比華南低很多,只有14~18度左右。但西南地區是茶葉的原產地,所以品質非常出眾。茶樹的主要類型有灌木型、小喬木型和喬木型,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花茶,當然還有紅茶。
江南產茶區基本以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但南部以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年平均氣溫超過15.5度,也是茶樹生長的適宜區域。江南茶區種植的品種以灌木狀的中葉種和小葉種為主,小喬木的中葉種和大葉種也有分布,但數量較少。江南茶區主要出產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紅茶。可以說,中國十大名茶大多產自江南茶區。
江北茶區屬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度以下。所以相對於其他茶區,茶葉生長的時間更長,茶葉上市的時間更晚。總的來說,江北的茶區都是灌木型的中小葉種,主要產綠茶。江北茶區綠茶最大的特點是香氣高,滋味濃,因為其茶葉生長時間長,內含質豐富。
總的來說,在中國幾千年的茶葉種植發展史上,茶區的劃分是根據茶葉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確定的。中國四大茶區的確定,不僅有利於提高茶葉生產和種植的規模,而且有利於發揮區域的生態、經濟和科技優勢,提升中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