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有哪幾種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中國有哪幾種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的含義

高科技科技也叫高精尖。1983年,“高科技”壹詞被收錄在美國出版的《韋氏第三版國際詞典》9000字中,並被固定為正式術語。壹般來說,它的意義是動態的,是壹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從地理上來說,不同的國家對高科技的理解是不同的。被譽為韓國“經濟騰飛和科技發展之父”的崔翔博士從經濟發展和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角度認識高科技,並將其分為三個層次:(1)技術改進;(2)技術綜合;(3)技術創新。技術改進和技術綜合屬於高技術的範疇,更重要的是技術創新。

壹般來說,高科技其實是指當代新興學科和高科技水平,尤其是前沿技術和領先技術。它體現了科學向技術的快速轉化和科學技術的高度融合,是生產力發揮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高新技術的特點

高科技本身就有壹些不同於普通科學技術的獨特內容。高新技術的主要特征概括為“六高”:高智能、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率、高滲透、高競爭。

三。高科技領域及其標誌性技術

壹般來說,高新技術包括六大技術領域,12標記技術,九大高新技術產業。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六大高技術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它們將在本世紀迅速發展,並通過廣泛的實用化和商業化成為日益強大的高技術產業。以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為標誌的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技術核心;以光電技術和人工智能為標誌的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技術先導;以超導材料和人工取向新材料為標誌的新材料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技術支柱。以航天飛機和永久空間站為標誌的空間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向外延伸;以深海采礦和海水利用為標誌的海洋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向內拓展。

在六大高科技領域中,12標記技術是已經萌芽但遠未成熟的前沿技術。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本世紀會縮小,但這些產業的絕對產量和產值不會因為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強制性滲透和對這些傳統產業部門的改造而縮小。

(A)信息技術領域

信息技術是六大高科技的先導。主要指信息獲取、傳輸、處理等技術。信息技術以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

當前的信息技術主要表現在:

(1)集成電路目前,1兆和4兆DRAM芯片已經在國際上廣泛使用,16兆芯片也已經生產出來。此外,光子集成電路和生物集成電路的研發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進步。

(2)電子計算機。目前,全球計算機安裝數量超過1億臺,超巨型計算機速度已超過6543.8+0000億次。現在的計算機類似於人的左腦進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的工作應該通過人的右腦來完成。為了解決形象思維的問題,人們正在開發神經計算機和模糊計算機。神經計算機從微觀自下而上地接近人腦,而模糊計算機從宏觀自上而下地接近人腦。

(3)軟件技術。信息技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計算機硬件技術和計算機軟件技術。知識和信息的收集、存儲、整理、創新、傳播和應用的操作將基於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開發和利用。

軟件技術是各種計算機應用程序編程或編輯技術的總稱。目前,軟件技術主要有四大類:

(1)根據計算及其自身的結構和功能,設計壹種為計算機編輯指令性語言程序的軟件技術;

②計算機操作、管理或編輯、編輯、檢索、調試、診斷、維護等程序的軟件技術;

(三)為滿足用戶特殊需要,設計或者編輯計算機應用程序、專用程序控制、系統管理等程序的軟件技術;

(4)為各類用戶策劃或編輯知識和信息資料、在線操作和電子閱讀程序的軟件技術。

(4)通信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來,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程控用戶交換機和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相繼出現。

(5)激光技術。激光是與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齊名的20世紀四大發明之壹。以激光為基礎的激光技術發展迅速,現已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能源動力、通信與信息處理、醫療衛生、軍事、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激光技術是壹項正在走向實用的高科技。

㈡生物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和工程原理生產產品的綜合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生物技術是21世紀的技術核心。它有兩個標誌性的技術,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生物技術不僅廣泛應用於農業和醫學,而且對環保和能源技術也有很強的滲透力。

(三)新材料技術領域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壹類性能優於傳統材料的材料。

新材料技術是高技術的物質基礎,包括超導材料、高溫材料、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材料和單晶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它有兩個標誌:壹個是材料設計或分子設計,即根據需要設計新材料;另壹個是超導技術。

90年代新材料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功能性、超高性能、復合化、智能化。

(4)新能源技術領域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現代新能源技術根據其創新性和是否可以再生或持續利用,可分為新能源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電和地熱能。

核能技術和太陽能技術是新能源技術的主要標誌。通過核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打破了以石油和煤炭為主體的傳統能源觀念,開創了能源的新時代。

㈤空間技術領域

空間技術是壹種新興的高技術空間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地球以外空間和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包括大型運載火箭、巨型衛星、航天器等空間軍事技術的研發。空間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向外延伸,它的兩個標誌是航天飛機和永久空間站。它不僅將高科技應用於地球,還將整個人類的生存機制引向外太空。

世界海洋總面積36億平方公裏,占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800米,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和能源。海洋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向內拓展,其標誌技術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除了這六個高科技領域,引進環保技術和農業新技術。環境保護技術主要是指對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進行監督、控制、管理和保護的各種技術。農業新技術包括:①農業產業化。農業工廠是綜合應用現代高新技術、新設備和管理方法發展起來的全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資金)密集型生產。它可以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的連續操作,從而擺脫自然的束縛。②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中國家的壹場新的技術革命,以采用高產和改良的作物品種為中心。其主要內容是大規模推廣矮稈、半矮稈、抗倒伏、高產、適應性廣的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優良品種,配合灌溉施肥技術的改進。這項農業技術創新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因此被譽為“綠色革命”。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和國際水稻研究所為這場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③可持續農業。可持續農業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農業發展新方向。可持續農業是壹種不造成環境退化、技術上適當、經濟上可行和社會上可接受的農業。總的來說是經濟、社會、科技、環境協調發展的農業。中國的可持續農業仍處於探索和初步試驗階段。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壹是加強研究,二是建立實驗區,三是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四,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基本目標和任務。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壹)中國的生態平衡和生態環境

生態系統的平衡,簡稱生態平衡,是指某壹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對立因素通過相互制約的轉化、補償和交換,達到相對穩定和平衡的階段。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壹定限度的,這種限度叫做生態國家限度。如果超過生態國家極限,自我調節能力就會降低甚至喪失,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是生物界在生命活動中遵循的客觀規律。只有嚴格遵循規律,才能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態系統。

對中國生態環境的基本評價是:整體惡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步擴大。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三大壓力:人口壓力、工業化壓力和市場壓力。

《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是中國面向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是制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指導性文件,是中國政府認真落實1992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文件原則立場的實際行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94年8月,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綱領性文件。

中國21世紀議程包含四個層次。第壹層次是“系統”,即總體戰略系統、社會可持續系統、經濟可持續系統、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系統;第二個層次是章,每個系統由若幹章組成,每章的內容表明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第三級是“程序域”,每壹章由若幹程序域組成;第四個層次是“行動”,由每個方案領域的若幹行動組成,是執行中國議程21的基本單位。

(2)環境和環境保護

(1)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環境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人群周圍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創造的勞動和社會場所。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是農業、工業、城市等人工環境的總稱。

(2)環境問題是上述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引起的各種問題。環境保護是壹項綜合工程,既要防止環境汙染,又要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維護生態平衡的手段,維護生態平衡是環境保護的目的。因此,環境保護應該包括兩個方面:防止汙染和保護自然。

  • 上一篇:成功的創業團隊運營有哪些特征?
  • 下一篇:我的美術作業。幫幫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