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基於對“十壹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的判斷,不僅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方針,而且首次提出了全面推進科學發展的十大方略,從實踐角度回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如何實現科學發展”的問題。
第壹個方略:堅持“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關鍵問題,也是關系全黨全國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當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沒有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沒有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落後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解決“三農”問題仍然是壹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個策略:堅持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改變,能源資源瓶頸難以突破,經濟運行無法進入良性循環,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無法長期保持。要把轉變增長方式作為“十壹五”期間的戰略重點,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汙染和註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三個策略: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是壹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我國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礎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走出壹條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之路。
第四個策略:堅持擴大內需,擴大消費的拉動作用。在國際市場不斷波動的情況下,更要深刻認識擴大內需的戰略意義,處理好外需和內需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擴大內需,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第五策:堅持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借機推進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的必由之路,也是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經濟技術競爭的迫切需要。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攻堅、開拓進取,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力爭在壹些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取得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第六個策略:堅持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隨著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我們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使開放更好地促進國內發展。
第七策略:堅持區域統籌發展,促進東中西部良性互動。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繼續積極推進。總體目標是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支持機制,逐步扭轉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部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第八策略:堅持節約優先,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解決能源資源不足的矛盾是關系到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我們要充分認識節約能源資源的極端重要性,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壹項基本國策,堅持發展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
第九個總體規劃:堅持保護環境,促進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到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我們要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第十個方略:堅持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入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這十大方略凝聚了* * *產黨作為執政黨幾代人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心血,也反映了世界各國多年來發展的經驗教訓。十大戰略相輔相成,是壹個整體、壹個體系、壹個目標,就是要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