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節是東蘭、南丹、天峨三縣壯族的傳統民間節日。俗稱節日。該節日從農歷正月初壹持續到三十日(有些地方持續到十五),在大的村莊或幾個村莊聯合舉行。有“邀蛙女”、“唱蛙女”、“孝蛙女”、“葬蛙女”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中,贊美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祝福豐收的成就貫穿始終,是壹場娛樂神靈的歌舞盛會。人們把元旦第壹天發現的第壹只青蛙視為神聖,抓到這只青蛙的人受到尊重和支持,成為當年主持青蛙祭祀儀式的首領。現代的蛙婦節演變成了群眾娛樂的節日和歌會,因此也被稱為“馬松會”。
吃龍州縣和萍鄉市的壯族民間節日。池莉壯語的意思是“慶祝”或“彌補春節”。相傳1894春節臨近時,法國侵略者入侵邊疆。為了打擊入侵者,當地青壯年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沒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出征的將士凱旋而歸,鄉親們宰殺了雞和羊,做了糯米糕,熱情招待,慶祝勝利,補上了春節,紛紛效仿。節日期間,人們舞獅,玩龍燈,唱歌跳舞,非常熱鬧。
農具節是桂西南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九日舉行。那天,家家戶戶加工生產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在集市上被挑出來,依次排成壹排,有犁架、牛軛、簸箕、簸箕、扁擔、鋤頭、犁、耙、鋤柄、洗衣籃、竹席、糧筐、糧桶、家具等。人們正在為春耕采購。
花婆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據民間傳說,壯族的始祖劉佳是從花中誕生的。後來導演送了花和孩子。所有的人都是從劉佳花園的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他們被認為是花之女神。農歷二月二十九是花婆神的生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裏同代的婦女結成不同姓氏的姐妹,集資準備雞鴨香燭祭祀花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采花佩戴,祈求生育,祝福孩子健康成長。沒有孩子的女人,將來會去野外采花戴上,讓花神給她們送花,送給她們的孩子。如果以後懷孕了,為了讓孩子出生後有靈魂,壹定要請老師在野外念經,要花,還要在路邊的溝裏做搭橋儀式,把花從橋上取下來。孩子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前裝上女神,定期祭拜。這種習俗現在已經消失了。
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又稱三月歌會。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都有幾次定期的山歌聚會,其中農歷三月初三盛大。這壹天,家家戶戶都做五顏六色的糯米飯,染成紅色的雞蛋,慶祝節日,有些節日會持續兩三天。當地歌會有具體的會場。壹般是坡地。有些人用竹子和布料建造壹個歌廳來接待其他村莊的歌手。參與者以未婚青年男女為主,老人小孩也來助興。在許歌周圍,商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數以千計的男女老少從方圓數十裏外趕來參加規模更大的歌會,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會有巴馬的潘陽河、都安的綿山、田陽的喬葉、田東的楊彥、宜山的夏劍和柳州的玉峰山。人們去歌會是為了比賽和欣賞歌曲;青年男女之間有著歌的情誼,相愛的人會互贈信物作為愛情的信物。此外,還有拋繡球、摸雞蛋、表演壯劇等娛樂活動。歌會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也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1984“三月三”歌會。廣西各地的歌手雲集南寧,各兄弟民族、港澳同胞、全國各地的外國友人也紛紛前來,盛況空前。1985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