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名繡是指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花針劃出彩色的線,按照設計好的圖案,用針在紡織品上刺繡,用繡痕形成圖案的工藝。刺繡作為壹種地域手工藝,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有著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除了四大名繡之外,還有中國本土的著名刺繡,如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和閩繡,而中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彜族、傣族、布依族、哈薩克族、瑤族、苗族、土家族、景頗族、侗族、白族、壯族、蒙古族和藏族也各有特色。
四大名繡的名稱形成於19世紀中葉。除了自身的藝術特點,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刺繡的商業化。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繡產地的不同,刺繡工藝品作為壹種商品,開始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其中,江蘇、四川、廣東、湖南的刺繡產品銷路很廣,影響很大,因此被稱為“四大名繡”。
蘇繡
簡介
蘇繡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在內的刺繡品的總稱。蘇州位於江南,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這裏靠近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所以有壹個傳統習慣,就是女性擅長刺繡。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織錦,多彩的花線,為蘇繡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形成了圖案優美、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刺繡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1]
特性
從欣賞的角度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山水可分遠近趣;亭子有著深邃的身軀;人物可以有生動的感情;花鳥可以顯示它們的優雅和親密。蘇繡的仿繡和人像繡都是寫實藝術。
[蘇繡]
效果舉世聞名。在刺繡技法上,蘇繡以針組為主,繡線套針,不露針跡。同壹種類或相鄰顏色的三、四種不同色線常被用來搭配,使盛開的色彩效果被自由繡制。同時,在表現形象時留壹條“水道”也是好的,即在形象的深度變化中留壹條線空出來,這樣可以有層次感,圖案的輪廓也比較整齊。所以人們評價蘇繡時,往往用八個字來概括:“平、齊、細、密、勻、順、諧、亮”。
經過長期的積累,蘇繡已經發展成為壹門品種齊全、畫面豐富、變化多樣的完整藝術,涉及裝飾畫(如油畫系列、國畫系列、水鄉系列、花卉系列、賀卡系列、鴿子譜系列、花瓶系列等。).實用產品涉及服裝、手帕、圍巾、賀卡等。
[蜀繡]
蜀繡又稱“川繡”,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川繡產品的總稱。蜀繡歷史悠久。據晉代常渠《華陽國誌》記載,蜀地的刺繡在當時非常有名,蜀繡、蜀錦被視為蜀地名產。蜀繡中的純觀賞物相對較少,多為生活用品,多以花鳥蟲魚、民間吉祥語、傳統裝飾圖案等為材料,頗具喜慶色彩。它們被繡在被子、枕套、衣服、鞋子和畫屏上。清代中後期,蜀繡在地方傳統刺繡技藝的基礎上吸收了顧繡和蘇繡的優點,成為中國重要的商業刺繡之壹。蜀繡針法工整,勻亮,絲路清晰,無代筆,花紋邊緣過於整齊如刀切,色澤明麗。
特性
蜀繡起源於川西人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滑、構圖稀疏、圓潤、色彩鮮艷的獨特風格。蜀繡作品取材豐富,有花木、鳥獸、山水魚蟲、人像等。針刺方法有12類***122種,常用的針刺方法有昏針、鋪針、滾針、切針、拌針、沙針、蓋針等。,並講究“線跡工整,線頭鮮明,線頭松緊適度,把車開回家”。刺繡種類繁多,有被套、枕套、衣服、鞋子、畫屏等,是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精美藝術品。在今天的刺繡中,既有巨大的屏風,也有小巧的口袋件;既有名品高精度鑒賞,也有普通消費品。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蜀繡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確認四川成都郝淑萍為蜀繡代表性傳承人,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湘繡
簡介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分別在1912和1933都靈世博會和巴拿馬世博會上獲得最佳獎和壹等獎,被國外譽為超級繡。原來,長沙的商人為了滿足壹批靠鎮壓太平軍發了財的暴發戶,開設了“顧繡村”,很快就以湘繡的名義壓倒了顧繡。湘繡的特點是用絨線(無撚毛線)刺繡。事實上,絲絨線經過溶液處理,以防止起球。這種刺繡在當地被稱為“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中國畫為主,形式生動傳神,風格豪放。曾有“繡花生聞,繡鳥能聞,繡虎能跑,繡人能抒情”的美譽。湘繡人文繪畫的配色特點以深灰、黑白為主,如水墨畫般飄逸;湘繡的日用品色彩鮮艷,裝飾性較強。
特性
[湘繡]
湘繡主要由真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和羊毛制成。其特點是:構圖嚴謹,色彩鮮艷,針法傳神。通過豐富的色彩線條和千變萬化的針法,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在湘繡中,無論平繡、織繡、網繡、打結繡、打繡、割絨繡、立體繡、雙面繡、亂針繡等。,他們都註重刻畫物體的外觀和內在品質,哪怕是壹片鱗片,壹只爪子,壹片樹葉,都壹絲不茍。從1958長沙楚墓出土的刺繡可以看出,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湖南地方刺繡就已經有了壹定程度的發展。1972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40件繡衣,表明湖南地方刺繡在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此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養成了古樸優美的藝術風格。隨著湘繡商品生產的發展,通過刺繡藝術家的辛勤勞動和壹些優秀畫家參與湘繡技藝的改革和提高,中國畫的許多優良傳統被移植到刺繡產品中,各種國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學被巧妙地融合在壹起,從而形成了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70多種針法和100多種色彩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的湘繡。對物體外觀特征的細膩描寫,刺繡生動、傳神,質感強,形神兼備,風格大膽。曾有“繡花生,繡鳥能聞,繡虎能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