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類: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數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
2、第二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個淫婦:二潘、閻婆惜以及盧俊義的賈氏夫人;
3、《水滸傳》裏面描寫了壹個貞節娘子:林娘子。此外還有壹些人物形象,比如說有兩個老太婆,壹個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閻婆惜的母親閻婆,壹個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孫二娘 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開人肉包子鋪的,綽號母夜叉。她這個“母夜叉”形象是“系壹條鮮紅生絹裙,擦壹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壹色金鈕”,“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間的關系是倒過來的。丈夫武藝沒她高強,而且這個店不是姓張,而姓孫,為什麽呢?孫二娘的黑店是祖傳的,她父親叫山夜叉孫元,是江湖上的前輩綠林中是有名的。這個形象以及她的作為,我們大概很難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這個黑店是“墻上掛了幾張人皮,梁上吊了幾條人腿”,這樣也算好漢嗎?是農民起義嗎?任何壹個朝代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說到底,孫二娘就是壹個嫻熟於江湖黑道的女人。?
讀者對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扈三娘。因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卻是壹個非常不成功的文學形象,不管《水滸傳》寫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筆濃彩,但是作為人物形象,作為藝術形象是單薄的,沒有性格可言,嫁給王矮虎已經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後又死於非命。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女性的壹種輕蔑態度。她只是壹個概念,壹個符號。壹個啞美人。這個符號就是:能征慣戰,美貌佳人。
潘金蓮是小說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壹。加之後來有了《金瓶梅》,於是“潘金蓮”就成了“淫婦”的典型、代名詞。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潘金蓮本來是壹個安分守己的想過平安日子的女人。是壹個有追求的女人,從她和武大的和睦相處到最後的毒殺親夫,潘金蓮有壹個逐步墮落的過程。
潘金蓮有壹個逐步墮落的過程。最初她還是有追求的,還是有壹些獨立的想法。張大戶垂涎她,她本來可以弄壹個小妾的名分,她不幹,被財主報復嫁了“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好壹塊羊肉倒落在了狗嘴裏”(也就是現在說的“壹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心中不滿意,又經了外人的挑唆,壹步壹步走向深淵。中間還描寫她有壹個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絕。在潘金蓮那裏,應該說是她欲望膨脹大於道德。在她那裏是沒有道德觀念的,當然壹個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識幾個字,沒有什麽見識,可能是自然屬性高於她的社會屬性,本能壓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毀滅。
《水滸傳》中壹段絕妙文字 小說第23回寫武松見嫂。
金聖嘆評:凡叫過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妳”字,真欲絕倒人也!
金聖嘆評:上篇寫武二遇虎,真乃山搖地撼,使人毛發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寫武二遇嫂,真又絲柳花朵,使人心魄蕩漾也。
《水滸傳》中,為什麽如此塑造安排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觀為什麽如此落後?梁山好漢為何“不近女色”?
第壹,《水滸傳》同《三國演義》壹樣,寫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學”。打家劫舍,南征北戰,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沒有份的。但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蕩的女性作為陪襯(如潘金蓮);另外,從話本演變而來的小說,為了招徠聽眾和讀者,還得配些“葷料”才對市井細民的胃口。
第二,傳統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男權文化和“女人禍水論”的投射。潘金蓮淫蕩到了可怕的地步。我們文化中為什麽會塑造潘金蓮這樣壹個不可理喻的惡女人和淫蕩女人的形象呢?說到底還是男性作家對自己欲望的壹種恐懼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這種有欲望的女人她特別可怕。她就沒有善終的,那她的這種命運結局是作家的壹種道德理念在這裏起作用。就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欲望的女人,我們文化就要給她判死刑。告誡現實生活中的女人,妳們還是溫順壹點的好,回去做賢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觀念”作祟。《水滸傳》描寫的是江湖綠林的故事。那麽江湖綠林中的準則,他們的觀念,跟壹般社會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這是強人的壹種觀念。比如殺人越貨,開黑店,實際上就是江湖黑道。為什麽走江湖黑道的他們會如此輕蔑女人呢?因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準則,他們是亡命之徒,嘯聚山林,打家劫舍。他們認為女人妻小是個累贅。生理需要可臨時去搶占。所以在《水滸傳》中描寫很多,小霸王周通搶壓寨夫人,王矮虎也做這樣的事情。所謂壓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實際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來剿,那麽這壓寨夫人壹個都難逃做刀下鬼,要麽被自己的男人殺掉,要麽被俘以後,作為匪人家眷也都會死於壹些官法。
歷史可以證實,比如說李自成,張獻忠,他們都做過這樣類似的事情。崇禎十二年,李自成在潼關園大敗,逃到商洛山中,當時覺得窮途末路,幾次要自殺。養子李雙喜勸阻了,他的大將劉宗敏為了輔佐李自成東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兩個妻子殺掉。然後其他的壹些壯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黨們,壹看大將軍劉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殺掉。這些妻子實際上都是壓寨夫人壹類的,都是擄掠來的女人。殺掉以後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戰。李自成這樣才輕騎突圍,終於東山再起。這樣壹種觀念,視女人為累贅,視女人為物品,他們把女人處死,就好像燒掉山寨壹樣。那些女人是沒有人格地位的,這裏邊我們可以看到《水滸傳》的作者,他也是這樣壹種心態,輕視婦女,視婦女於草芥,如蟲蟻。
第四,是情節發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現以及王矮虎大戰扈三娘的情節,是要與第31回宋江許願給王矮虎找壹個夫人的情節相扣;潘金蓮與武大、武松以及西門慶的種種糾葛,是武松壹步步走上梁山的必然過程。
第五、錯誤的“養生”觀念作祟。比如說晁蓋,他是個財主,有錢,東溪村保正,仗義疏財,結交天下好漢。書中宋江出場大約是三十四五歲年紀。他跟晁蓋兩人見面的時候,說晁兄長我十歲,那晁蓋就是四十余歲。小說中專門寫晁蓋,不娶妻子,只愛使槍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說,當時的這些綠林中人,認為練武藝跟近女色是矛盾的。這是中國古代壹個養生學裏邊的理論,古人認為練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氣。所以對女性的輕視也是意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