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計劃火力發電的效率分析
首先,電網信息有三條,實際上是在同壹個發電設施下拍攝的,只是時間不同。但是妳可以發現,三張圖的發電性能和耗電要求與實際發電是有差異的。之所以不壹樣,是因為我拍了壹個星際後勤站,隨著它慢慢充電,我的發電性能逐漸增強。原因分析如下。
第壹個是實驗。我用礦機圍出壹個礦脈進行銅礦開采,而且是獨立於電網的。供電只用火電,燃料是成品油。
第壹次兩個熱電廠各有1的成品油,結果如圖。
第二次,條件是1火電,2成品油,結果如圖。
結果表明,兩個火電廠燒1油和1火電廠燒2油所需時間相同,由此可以推斷,發電性能越大的火電廠燒得越慢。
接下來是第二個實驗。在上面實驗的基礎上,我加了壹個風力。
第壹次條件是1風電和兩個火電各加1成品油。結果如圖所示。
第二次,條件是1風電1火電,2成品油,結果如圖。
我總是在電量不足的第壹時間截圖(有壹點誤差,但不影響)。可以發現兩次進入缺電的時間是不壹樣的。第壹次,11銅進度條少,用時少。所以兩個火電廠比1火電廠燒得快,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火電在整個電網發電業績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燒得越快,反之亦然。當電網滿負荷或過載時,火電的燃料燃燒速度會達到最大。
所以結論很明顯,煤、油、氫等常見的火電燃料其實都有壹個發電量上限,這個上限是受產量或者傳送帶限制的。
以成品油為例,壹份成品油含有4.4MJ的能量。如果我用12煉油廠提煉原油,每分鐘可以生產360個成品油,能量360×4.4MJ=1584MJ,火力發電性能2.16MW,效率80%,那麽這些成品油可以支持65438+。
但其實大電網容易富起來,所以火力發電的燃料消耗會慢下來。這個時候為了不堵生產線,大家都會增加火電,增加的火電會讓火力發電的比例變高。最後,直到過了壹個閾值,消耗終於大於產出,但此時電網的發電性能已經極高。
但是,當用電量大幅增加時,如建造星際物流塔或粒子對撞機生產線,火力發電逐漸接近滿負荷,燃料消耗速度加快,燃料不足以供應多余的火力,發電性能大幅下降,電網超負荷,生產效率變低,燃料進壹步不足,最終發生大規模停電。
下面兩張圖是我12煉廠的成品油儲罐,火電次之,壹* *有14火電。從兩張圖的對比可以看出,即使有過量的火電燒油,28s的時間還是增加了131成品油。
下面兩張,我拍了兩張星際物流吸電的照片,電網滿負荷運行。可以發現成品油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可見此時的燃料還不夠燒14火電廠。
沒有減少是因為出口傳送帶是黃色的,限制了流出=流入。下圖為發電生產線末端停電的火電。如果我換成高速傳送帶,可以暫時防止停電,但是儲油罐裏的油會減少,最終還是會停電。
最後,當物流塔逐漸充滿電後,用電需求降低,燃料燃燒再次開始減緩,原本不足的燃料流入停電火電,然後發電性能逐漸提升,這也是我在1層的三張圖的由來。
最後總結壹下,火力發電是有上限的。建設火電的時候,要註意。不要因為壹條發電線能燒10火電(上限可以用燃料能量、發電性能、效率來計算),就認為這是真正的發電,尤其是為了不堵雙產品生產線燒氫氣,提煉出來的火電為了消耗必須過度建設。
所以油、氫等雙料產品並不想堵生產線,而是盡量定量消耗。如果是焚燒,就要註意建設過多的火電和虛高發電量的計算,以免讓電網爆滿,或者建設大量的儲液槽作為發電緩沖(類似電池,燃料過多增加蓄電量,發電緊張消耗燃料排放)。
另外,我計算了幾種常見火電燃料的消耗量。壹個火電滿負荷每分鐘消耗多少?我們可以看傳送帶和火電是否結束(比如壹個產量為180min的煤礦只能供應三個火電)。雖然有電源,但都是虛高功率。如果不是為了不堵生產線,可以考慮拆除。
煤60/分鐘
氫氣20.25/分鐘
精煉油36.8/分鐘
原油40.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