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拉爾夫·華多·愛默生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拉爾夫·華多·愛默生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拉爾夫·朱阿多·愛默生,1803,5月25日出生於波士頓的壹個牧師家庭。1882於4月27日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去世。8歲時,他失去了父親,家庭陷入貧困。1817之前,他就讀於高校積累學費,於是在高校食堂找了份服務員的工作,後來進入哈佛大學。在此期間,他閱讀了當時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的作品。

1821畢業後,他在普通學校教了幾年書,幫助弟弟們學習,然後在波士頓當了牧師,屬於唯壹的衛理公會教派。當時唯壹的衛理公會教派在東部地區的教派中占主導地位。雖然它打破了加爾文主義僵化教條的束縛,但也保留了許多迷信成分。愛默生出於自己的信念,毅然放棄教職,遠赴歐洲各國尋找出路。

1833回到美國,專門從事寫作和演講活動。《論自然》出版於1836,幾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思想的萌芽。該書認為,精神法則存在於自然的中心,自然對人來說不僅是壹種物質,也是壹種過程和結果;每壹個自然過程都是精神的體現。人的本質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人本身是壹個有限的創造者。世界缺乏團結是由於人類自身的不團結。每壹種自然現象都可以在頭腦的能力和特征中找到;夢能比實驗更深刻地揭示自然的奧秘。該書還闡述了他的審美觀。他認為美是上帝給美德留下的印記,美的創造是藝術;愛美是樂趣,美是詩人追求的主要目的。他在書中還提出了擺脫傳統束縛的思想,主張“與宇宙建立直接的關系”,要求建立壹種原創的詩歌和哲學而不是依靠傳統,要求“自己有啟發我們的信仰”,反對“在過去的屍骨中摸索或給壹代活人戴上陳腐的面具”。

1837年8月30日,愛默生在美國學生聯合會發表了題為《論美國學者》的演講,抨擊了美國社會中的拜金主義和資本主義分工使人異化為物的現象,強調了人的價值。指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皮囊中揭示真理,從而啟發、提高和引導人們;他呼籲民族自豪感,反對盲目追隨外國理論。他提出“不能永遠靠洋宴的剩菜過活”,“要用自己的腳走路”,“要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這篇演講轟動壹時,對美國民族文化的崛起產生了巨大影響。被霍姆斯譽為“我們思想上的獨立宣言”。

1838年7月5日,愛默生在劍橋發表了題為《在神學院的演講》的著名演講,指出只要壹個人是正義的,他在壹定範圍內就是上帝,他也具有上帝的安全、不朽和威嚴。他呼籲用原初的真理取代傳統的宗教形式。他的演講遭到了新英格蘭加爾文主義者和壹神論者的抗議和攻擊。愛默生的哲學思想保持了唯神學派強調人的價值的積極成分,同時也吸收了歐洲唯心主義超驗主義,發展成為壹種超驗主義的觀點。其基本出發點是反對權威,崇尚直覺;其核心是主張人可以超越感覺和理性,直接認識真理。這壹觀點有助於打破當時神學和外來教條的束縛,建立民族文化,體現時代精神,為美國政治上的民主和經濟上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從1836開始,愛默生、奧爾科特、裏普利等人在康科德不定期聚會,討論“神學和哲學的糟糕處境”,可以說是超驗主義運動的起點。這個運動沒有組織形式,也沒有具體的綱領。壹般稱為協和作家群或協和哲學派,也稱“超驗主義俱樂部”。他們創辦了季刊《日本條例》(1840~1844),出版文學作品,主張教育、倫理、政治的改革。愛默生曾經是主編。由於愛默生等人的影響越來越大,“超驗主義”壹詞逐漸失去貶義,最終成為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理論概括,愛默生成為超驗主義思想運動的主要代表。

愛默生不滿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異化,主張絕對的個性自由和社會改革。從1830到1840,他認為解放思想和精神比解放奴隸更重要,所以他脫離了廢奴運動。但隨著事件的發展,他改變了態度,明確表示反對奴役黑人和農奴制。1859公開為約翰·布朗辯護。南北戰爭期間,為了慶祝《解放奴隸宣言》的頒布,他寫下了著名的詩歌《波士頓頌》,呼籲黑人的平等權利。

愛默生的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包括詩歌、散文、文學作品等多種體裁和形式。其中比較著名的散文有《論自助》、《論超靈》、《論美國學者》等。這些散文作品後來被收入《散文選》第壹、二集,分別發表在1841和1844。此外,還有文學評論作品《詩人》(1844)和《歷史人物傳》(1850)。

愛默生的創作獨壹無二。他的文字不追求優雅華麗的辭藻,有時簡潔有力,像格言警句;有時用壹系列形象化的比喻來闡述復雜的哲學,氣勢磅礴,說服力強,被概括為“愛默生式”。

  • 上一篇:急需關於國產電視劇轉型研究的信息
  • 下一篇:新托福和舊托福有哪些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