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另外壹種感受,尤其是年輕人:對於民族蠟染服裝來說,感覺更像是壹件精美的工藝品供人觀賞,但作為壹種在穿著舒適、彰顯個性的同時迎合現代潮流的時尚,並不合適,因為它的款式大多比較肥大,不太精致;面料透氣性和舒適性差;洗後容易脫色,不好打理;特別是服裝圖案,主要以純傳統題材和款式為主,布局復雜,過於規整。來自民間的“土味”太濃,給人壹種“舞臺裝”的感覺,缺乏時代氣息。這難道不是與現代人崇尚優雅、輕盈、簡約、舒適、自然的理念相違背嗎?或許,蠟染服裝的設計者,旨在表達和保留傳統正宗的古蠟染工藝的獨特優勢和民族圖騰的深厚文化內涵。當然,正宗的傳統必須保留,但適當的尺度必須掌握。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如果固執地被這種“傳統、本真”的觀念所束縛,不註入時代精神,蠟染服裝就很難以時尚的款式和直觀的圖案語言打動潮人,也很難融入現代大眾服裝的消費中,只能作為壹種好奇心徘徊在現代生活的邊緣,無法獲得新的生命力。對於消費者來說,蠟染服裝需要細分到更廣闊的市場:對於壹些國外消費者來說,他們喜歡正宗的其他民族的民族服飾,厚重的土布,自制的植物染料,純手工;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如果停留在我們民族熟悉的土布、自制染料、傳統圖案的基礎上,肯定沒有太大的市場。而且在整個消費群體中,相對來說,年齡大的消費者喜歡更寬的款式,更傳統的圖案;年輕的消費者被時尚精致的時尚風格和具有現代魅力的裝飾圖案所吸引。所以這就需要設計師根據不同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來設計不同風格的服裝。它要求蠟染服裝既要保持和繼承傳統的精髓,又要有所創新,用現代時尚理念來整合和重組傳統文化的精髓,使蠟染服裝從“觀賞性”向“實用性”轉變,從“小眾消費”向“大眾消費”轉變。這樣才能算是傳統的民族蠟染服裝。
蠟染圖案是蠟染服裝的精髓,是區別於其他特種服裝的獨特標誌。它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形式豐富。它經過長時間的洗滌和磨練,滲透著強烈的歷史尊嚴感,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尊重這種歷史尊嚴感,繼承和借鑒它,再現它。但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的不僅僅是幾個形式化的傳統符號。關鍵是要在傳統語境文化中找到什麽是永恒。更重要的是,秉承了符號背後真正能體現傳統精神的精髓。在此基礎上,通過掌握、解構、重組,對傳統圖形表現形式進行兼收並蓄,設計出富有民族傳統文化魅力和強烈現代美感的服裝圖案。從而借用傳統圖形的形式語言和特定的文化內涵,深化蠟染服裝的文化底蘊,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除了對傳統圖形的解構與重組,我們還可以:壹是運用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理論,以探索點、線、面的“形式美”的抽象形式為主線,或者直接用蠟染冰肌理單獨配合現代繪畫理念,借用現代繪畫技法,探索、研究、創造新的肌理效果,以強化面料、服裝的時尚“功能性”;二、從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格、圖案、色彩中尋求創作靈感,如非洲原始部落的圖騰文化、日本浮世繪藝術、蘇格蘭格子、古埃及圖案等。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風俗、風格、文化的交融,讓設計世界更加豐富多彩。設計師不斷從世界各個角落發掘創作靈感,尋找創作的切入點,將時代感融入民族風格。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圖案簡約、輕盈、多樣的審美要求。
另外,在圖案的布局上,可以打破傳統的整齊對稱形式,改為動態活潑的平衡結構;將傳統裝飾部分改為衣領、門襟、袖口,以形式美為原則,大膽構思,充分發揮設計師的奇思妙想,將蠟染圖案的靈魂與現代構圖有機結合,使蠟染服裝煥然壹新。
改革蠟染服裝並不等同於完全拋棄傳統,而是提煉傳統精髓,緊密結合現代設計元素,改進壹些不適應市場需求的部分,如工藝落後、圖案復雜等,加大蠟染染料的科技開發力度,壹方面使傳統植物染料在色譜和染色牢度上更加完善,另壹方面開發更多綠色環保的化學染料;並且會適應市場需求,比如:神奇多變,符合人們好奇心和個性的心理需求,冰裂和神秘古雅的民族圖形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