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和控制論概述
控制論的三個基本部分
控制論系統的主要特征
控制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控制工作和控制之間的比較
控制論
]控制理論
它是研究動物(包括人類)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壹般規律的學科,重點是研究過程中的數學關系。
控制論概述
自從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於1948年發表名著《控制論——動物和機器中的控制與通訊科學》以來,控制論的思想和方法幾乎滲透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維納把控制論看作是研究機器、生活和社會中控制和通訊的壹般規律的科學,更具體地說,是研究動態系統在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狀態或穩定狀態的科學。他故意創造了新的英語單詞“控制論”來命名這門科學。“控制論”最初源於希臘語“mberuhhtz”,原意為“轉向”,即思考轉向的方法和技術。在柏拉圖的作品中,經常用來表達管理人的藝術。
1834年,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寫了壹篇關於科學哲學的文章。他在給科學分類的時候,把管理國家的科學叫做“控制論”,他把希臘語翻譯成了法語“控制論”。在這個意義上,“控制論”這個詞在19世紀被編入了很多詞典。維納受安培等人的啟發,發明了“控制論”這個詞。
在控制論中,“控制”的定義是:為了“改善”壹個或某些對象的功能或發展,需要獲取和使用信息,基於這些信息而選定的對象上的功能稱為控制。可見,控制的基礎是信息,壹切信息傳遞都是為了控制,任何控制都依賴於信息反饋。信息反饋是控制理論中壹個極其重要的概念。他說,壹般來說,信息反饋是指控制系統把信發出去,並返回其動作的結果,影響信息的再輸出,起控制作用,以達到預定的目的。
控制論的三個基本部分
1.信息論。主要是關於信息在各種渠道(包括機器和生物體)中處理、傳輸和存儲的統計理論。
2.自動控制系統理論。主要是反饋理論,包括從功能角度研究機器和物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等系統)中調控的壹般規律。
3.自動快速電子計算機理論。即自動組織類似於人的思維過程的邏輯過程的理論。
控制論系統的主要特征
第壹個特征是具有預定的穩定狀態或平衡狀態。例如,在上述程度控制系統中,速度的給定值是預定的穩定狀態。
第二個特點是有壹種從外部環境到系統內部的信息傳遞。比如在溫控系統中,速度的變化引起的離心力的變化,就是系統外部傳遞給內部的壹種信息。
第三個特點是這個系統有壹個專門設計來糾正動作的裝置。例如,在調速系統中,蒸汽機的進汽門提升裝置是由調速器旋轉桿的開啟角度來控制的。
第四個特點是這類系統具有自動調節機制,以便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自身的穩定性,換句話說,控制系統是壹個動態系統。
控制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從控制系統的主要特征,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管理系統是壹個典型的控制系統。管理系統中的控制過程與過程和生物系統中的控制過程本質上是相同的,通過信息反饋揭示有效性與標準的差異,並采取糾正措施使系統穩定在預定的目標狀態。因此,從理論上講,適用於工程和生物控制論的理論和方法也適用於分析和解釋管道控制問題。
維納在闡述他創立控制論的目的時說:“控制論的目的是創造壹種語言和技術,使我們能夠有效地研究壹般的控制和通信問題,同時找到壹套合適的思想和技術,使通信和控制問題的各種特殊表現借助於某些概念得以分類。”的確,控制論為其他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壹套思路和技術,以至於在維納的《控制論》壹書出版後的幾十年裏,各種以控制論為名的前沿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工程控制論、生物控制論、神經控制論、經濟控制論、社會控制論等。管理是控制論應用的壹個重要領域。可以說,人們最早對控制論原理的認識和應用是在管理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控制論就像照在妳身上的管理學壹樣。用控制論的概念和方法分析管理控制過程,更容易揭示和描述其內在機理。
控制工作和控制之間的比較
(壹)管理控制的概念。
在管理工作中,作為管理職能之壹的控制者是指:為了保證組織的目標和為此而擬定的計劃能夠實現,各級負責人按照事先確定的或為發展的需要而重新擬定的標準來衡量、衡量和評價下屬的工作,並在出現偏差時予以糾正,以防止偏差在未來繼續發展和復發;或者根據組織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組織的發展需要,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對原計劃進行修訂或制定新的計劃,對整個管理工作流程進行調整。因此,控制是每個主管的職能。管理者經常忽略這壹點,好像控制是中高層的事情。事實上,無論是什麽級別的主管,他們不僅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要對整個計劃的實施目標的實現負責,因為自己的工作是計劃的壹部分,下屬的工作也是計劃的壹部分。因此,各級主管,包括基層主管,必須承擔起實際控制這壹重要職能的責任。
(B)管理控制和“控制”之間的相似之處。
管理活動中的控制工作是壹個完整而復雜的過程,也可以說是管理活動大系統的壹個子系統。其本質與控制論中的“控制”相同,也是信息反饋。從圖20-3所示的管理控制工作的反饋過程可以看出,管理活動中的控制工作在概念上類似於控制論中的“控制”:
(1)它們的基本活動流程是壹樣的。控制工作和“控制”都包括三個基本步驟:1)建立標準;2)衡量有效性;3)糾正偏差。對於實際控制,需要事先建立控制標準,然後將輸出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如有偏差,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使偏差保持在允許範圍內。
(2)管道控制系統本質上也是壹個信息反饋系統。通過信息反饋,揭示管理活動中的不足,不斷調整和改革系統,使之逐漸穩定和完善,直至達到優化狀態。和其他系統中的控制壹樣,現代管理中有很多情況需要正反饋。兩個組織之間的競爭或競爭就是壹個例子。妳追我趕,互相促進。是大量的負面反饋還是縮小和消除與既定目標的差距,
(3)管理控制系統和控制論中的控制系統壹樣,也是壹個有組織的系統。它根據系統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不斷克服系統的不確定性,使系統保持穩定狀態。
管理控制和“控制”的區別
1.控制論中“控制”的本質是壹種簡單的信息反饋,其糾正措施可以立即付諸實施。而且,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壹旦給定程序,往往自動進行有效性的衡量和偏差的糾正,管理工作中的控制活動遠比上述復雜和實用。當然,主管要衡量實際效果,與標準進行比較,明確分析偏差和原因。但是,為了進行必要的糾正,主管必須花費壹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擬定和實施這壹計劃,這樣才有可能糾正偏差,達到預期的效果。
2.簡單反饋中的“信息”是壹個通用詞匯,即簡單的“信息”包括能量的機械傳遞、電子脈沖、神經脈沖、化學反應、書面或口頭信息以及任何其他可以傳遞“信息”的手段。對於壹個簡單的反饋控制系統,它反饋的信息往往相對簡單。至於管理和控制中的“信息”,則是按照管理流程和管理技術組織起來的,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經過分析整理後包含大量信息的信息流或信息集。這種管理信息(包括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信息)與管理系統相結合,形成壹個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這種系統不僅要反映生產過程,還要使信息系統在控制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價值形成過程中發揮作用。還要滿足管理決策的需要,使信息系統服務於各級管理層,使信息的流動滿足管理決策的需要,使信息系統成為科學管理和嚴格執行計劃的有力工具。因此,我們要求它具有以下功能:
(1)及時準確的信息處理;
(2)控制計劃和管理,使其處於最佳狀態;
(3)便於方案比較和選擇;
(4)有助於預測。
管理是否有效,取決於管理信息系統是否完善,信息反饋是否靈敏、正確、有力。靈敏、正確、有力的程度是壹個管理系統或管理職能部門是否具有充沛生命力的標誌,這就是現代管理理論中的反饋原理。要“敏感”,就要有敏銳的“感受器”,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變化的客觀現實與計劃目的之間的矛盾。要“正確”,就要有高效的分析系統,對各種新聞、情報、數據、信息進行過濾處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裏”。“有力”是指將分析整理後得到的信息作為主管的有力動作,從而對原有的管理動作進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以達到管理控制的目的。
3.按照控制論的觀點,生物或機械等各種系統的活動都需要控制。
這種控制活動的目的是試圖使系統運行中的偏差不超過允許的範圍,並維持在某個平衡點。
對於管理來說,控制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壹個組織按照原來的計劃維持正常的活動,從而達到既定的目標;而且還要努力使該組織的活動向前推進並有所創新,從而達到新的高度並提出和實現新的目標。換句話說,管理的五項工作活動通過信息反饋形成壹個閉環系統。管理活動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壹方面,它們要像控制論中的“控制”壹樣,將系統的活動維持在壹個平衡點上;另壹方面,系統的活動應該建立在原有的均衡點上。找到螺旋凸起。在全面質量管理中實施的PDCA工作法實際上體現了這壹特點。
控制工作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現代管理系統中,人、財、物等因素的組合是多種多樣的,對環境影響很大,內部運作和結構有時變化很大,組織關系復雜,隨機因素很多。在這樣壹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中,要想實現既定的目標,實施為此擬定的計劃,在競爭中謀求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不控制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控制工作的目的和作用。
在早期的管理活動中,財務審計經常被用來控制工作。當時的機構規模較小,涉及的範圍較小,經營活動的種類也比較單壹。因此,開展業務審計的目的是防止有限的資金在使用過程中浪費或流失,實現油井保護效益的最大化。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組織的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動態內容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因此控制工作的內容也越來越多,這不僅僅是審計所能概括的。盡管如此,財務審計仍然是壹種重要的控制手段。
在現代管理活動中,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控制工作,都要達到壹個目標(即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維持現狀”,即在變化的外部環境中,通過控制工作,隨時將計劃的執行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超出計劃允許範圍的偏差,及時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使系統趨於相對穩定,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
控制工作的第二個目的是“打破現狀”。在某些情況下,變化了的內外部環境會對組織提出新的要求。管理者對現狀不滿,需要改革創新。我們應該打開新局面。這時候就需要打破現狀,即對既定的計劃進行修改,對現實的目標和管理控制標準進行更新,使其更加先進合理。
在壹個組織中,通常有兩種問題:
(1)經常發生並能直接影響組織日常經營活動的“急性問題”;
(2)影響組織質量的“慢性問題”的長期存在。
解決尖銳問題大多是維持現狀。要打破現狀,必須解決老大難問題。在各級組織中,存在大量的慢性問題,但人們往往只關心解決急性問題,而忽視解決慢性問題。這是因為慢性問題是在長期的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成因復雜多樣。人們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以至於找不到它,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願意承認和調和慢性問題對組織質量的影響。但往往會出現尖銳的問題,會對幾個人的工作和利益產生明顯的影響,所以容易被發現、識別和解決。
所以要讓控制工作真正發揮作用,就要像醫生診治疾病壹樣,重點解決慢的問題,打破現狀,得到螺旋式上升。
打破現狀,解決老大難問題,還需要壹段時間。這段時間稱為“突破過程”。比如在企業管理中,為了分析企業的產品質量,可以把產品的優良率作為評價指標之壹。企業要想把優品率從80%提高到95%,需要壹個過程。
雖然在日常活動中,控制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以上兩種,但控制工作最好的目的是防止問題發生。這就要求管理者的思維要有前瞻性,控制系統要建立在前饋而不是簡單的信息反饋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在意外的偏差發生之前就預測出來,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預防。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控制在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壹)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任何組織、任何活動都需要控制。
這是因為即使在制定計劃時,考慮到當前各種目標的有利條件和影響實現的因素,進行了全面細致的預測,但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主管受到自身素質、知識、經驗和技能的限制,預測不可能完全準確。制定的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有偏差,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個時候。
控制在管理控制中起著保證計劃的實施和完成,產生新的計劃、新的目標和新的控制標準的作用。通過對工作的控制,可以為主管了解計劃的實施進度和實施中的偏差及偏差的大小提供有用的信息,並據此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對於那些可以控制的偏差,通過組織,追究責任,予以糾正;對於那些不可控的偏差,要立即修改計劃,使之切實可行。
(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在管理五大職能中的地位及其關系上。
控制工作通過糾偏行動與其他四項職能緊密結合,使管理過程形成壹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規劃職能選擇並確定組織的目標、戰略、政策和方案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戰略、政策和方案的程序。然後通過組織、人員配備、指導和領導等職能,實現這些計劃。為了保證計劃的目標能夠實現,需要根據計劃生成的系統標準,檢查計劃在不同階段的執行情況。也就是說,雖然計劃工作必須先於控制活動,但其目標不會自動實現。壹旦計劃付諸實施,控制工作必須穿插其中。衡量計劃的執行進度,揭示計劃執行中的偏差並指明糾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時,為了進行有效的控制,必須制定計劃,組織保證,配備適當的人員,並給予正確的指導和領導。因此,控制存在於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它不僅可以維持其他功能的正常運行,還可以在必要時通過采取糾正措施來改變其他管理功能。雖然有時候這種改變可能很簡單,比如稍微改變壹下引導就可以了;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正確的控制可能會導致制定新的目標,提出新的計劃,改變組織結構,改變人員配置,並在指導和領導方法上進行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