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書畫收藏。臺北故宮有9120書畫。據報道,其中壹半是壹等和二等。元代以前繪畫574幅(不包括南潯殿宋以前皇後像),元代以前書法155幅。北京故宮現存書畫約654.38+0.5萬件,約占世界各國公共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的654.38+0/3,其中約654.38+0/3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其中書畫近420件,書法365.438+0件。德豐堂元代以前的字畫收藏總量低於臺北。但由於鑒定工作相對嚴格,北京故宮早晚期(明清)書畫爭議較少。從繪畫時代來說,北京故宮早期的藏品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繪畫特點,尤其是東晉顧愷之的《列女圖》和《洛神賦圖》兩幅北宋的摹本,真實地反映了漢魏六朝的繪畫風格。就唐五代宋畫而言,臺北故宮在數量上比北京故宮還多,但北京故宮的元代畫的收藏和完美品質卻是世界之最。就宋代繪畫而言,臺北故宮的山水畫珍品比北京故宮多,但北京故宮的人物畫珍品卻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宮的繪畫收藏很全面。除了卷軸畫,還有版畫、年畫、清宮油畫、玻璃畫、屏風畫、貼紙等等,這些都是臺北故宮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宮壁畫10幅,唐五代敦煌紙帛畫7幅,元代大型壁畫1幅。北京故宮收藏的明清大型宮廷書畫也是臺北故宮所缺乏的,因為這些文物南遷時很難運輸。因為臺北故宮博物院主要接收清代書畫,所以很多書畫流派,如18、19世紀的“揚州八怪”、“靖江畫派”、“金陵諸派”、“清初四僧”等,都是清代所欠缺的,現在都是國之瑰寶。20世紀60年代初,北京故宮收藏了這些時期的全部書畫。書法方面,臺北故宮的收藏和質量不如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有四萬多封書信,蘊含著巨大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遠超臺北故宮的收藏。銘文方面,北京故宮的稀有占全國大部分。文物南遷目前沒有碑刻的記載。
第二,陶瓷文物。北京故宮現存35萬件,其中壹級品1100余件,二級品約5.6萬件,還有上世紀以來從全國各地110余個窯口采集的陶瓷標本3萬余件。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存清代舊瓷25248件,其中以宋代五大名窯和明代官窯為主。康雍著名的清代甘、三國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大多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但北京故宮的收藏是臺北故宮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三國南北朝的瓷器,清代嘉慶到宣彤官窯的瓷器,歷代民窯的瓷器,古陶瓷的標本和實物資料的收藏。北京故宮的官窯瓷器收藏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當可觀,不容忽視。在古陶瓷的收藏上,兩岸故宮各有千秋。
第三,青銅器。北京故宮收藏歷代青銅器15000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0000件,有銘文的1600余件,均占國內外傳世和出土總數的1/10以上。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最多的博物館。此外,還有10000多枚硬幣,4000面銅鏡和10000枚印章。臺北故宮有5615青銅器,先秦時期有銘文的青銅器約500件。海峽兩岸故宮的青銅器主要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總量和精品數量不多,但其中的重器如毛、盤、鐘等非常有名。
第四,在工藝收藏方面。北京故宮有28461件玉器,比臺北故宮博物院的11445還多。此外,還收集了數百件考古發掘出土的珍貴玉器,其中安徽淩家灘遺址和六安楊公鄉戰國墓出土的玉器為世界罕見。目前只有北京故宮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宮的玉山重壹萬多斤,有幾座玉山重幾千斤,是臺北故宮達不到的。漆器、琺瑯、玻璃、金銀器、雕竹木角、墨、紙、硯等“雜項”,臺北故宮博物院有7605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有101355件。臺北故宮的漆器普遍較少。金屬搪瓷在兩岸有相似的特點,但北京故宮的壹些大型金屬搪瓷制品,臺北故宮沒有。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如意》、《萬文》等刊物所選文物來看,工藝水平明顯不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另外,北京故宮有1442盆景,590件器物,臺北故宮沒有這樣的收藏。
5.宮廷文物收藏。北京故宮有很大的優勢,從代表皇權的經典文物到皇家日用品的文物都有。比如清代的玉璽“二十五寶”、鹵書儀仗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沒有,慈禧太後的冠服也是最完整的。反映清代科技發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儀器和鐘表也專門收藏在北京故宮。清朝皇帝註重文學作品和戲劇的鑒賞,他鑒賞用的印章大多藏於北京故宮。清代皇室信仰多種宗教,主要有薩滿教、道教和藏傳佛教。北京故宮收藏了大量薩滿教和藏傳佛教的器物、祭祀器皿、雕像、唐卡等。,並且還完整地保存了宮廷中壹些藏傳佛教和道教殿堂的原始狀態。
第六,書籍和經典。臺北故宮有早期版本(宋、元、明版本較多),卷數齊全,書籍較好,如文的《四庫全書》。有什麽意義?藏書《萬偉別藏》和壹些《天祿林朗》書籍多為獨壹無二的巨本或孤品,相當珍貴。北京紫禁城為數不多的宋元版本大部分已移交給國家圖書館,但現存的明清版本和刻本種類繁多,數量眾多,包括內府修書圖書館編纂過程中產生的手稿,供皇帝閱讀的刻書定稿,從未刻過的清代滿蒙漢經典, 為方便皇帝閱讀或攜帶而重新抄寫的各種書籍,以及為宮內外各廳陳列的各種特殊享受。 此外,還有翰林學士、詞臣撰寫的未刊書籍,以及全國各地藏書家提交的書籍;大量宮廷劇和檔案;約有65,438+095,000冊(件)慈禧太後的服飾、器皿,“風格雷”建築圖紙、地圖等專項藏品,等等。此外,還有20多萬本精雕細刻的武英殿《典本》。這些構成了北京故宮善本的特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除舊藏品外,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省市的積極支持下征集和購買的近1/5的零散清宮文物,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解放初期,國家毅然花了50多萬港幣從香港回購了著名的“三願”中的兩條——袁波領帶和中秋領帶。當時臺灣省也想買,但資金沒有落實,他們至今引為遺憾。迄今為止,已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宮捐贈了文物。毛主席三次把朋友贈送的文物轉移到故宮保存。張伯駒、朱壹安、孫英洲等人的無私捐贈。會壹直持續下去。許多新收藏的文物價值不亞於清宮的舊藏品。這迅速使故宮成為中國歷代名副其實的文化藝術寶庫,成為中華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對北京故宮的文物不是很清楚。有人認為好東西都到了臺灣省,甚至有人說“臺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文物沒有故宮”,這顯然是壹種誤解。當然,文物有自己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不能互相替代。海峽兩岸的故宮藏品是壹個整體,互補性很強。只有把它作為壹個整體來看,我們才能充分理解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