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教師趙興義,當了37年班主任。他說:“只要我還是老師,我就當班主任。”趙老師對班主任的態度沒變,但青年教師對班主任的態度變了:永遠當不了班主任,就永遠當不了老師。
華池縣柔遠初中語文教師黃軍針對作文難的問題,推出了“初中語文讀寫生活化教學”課改項目,鼓勵學生從課文中讀出作者的生活,然後把自己的生活寫進作文。於是,學生上語文課的態度變了,寫作的態度也變了。
所有這些“改變”,在慶陽市教育局局長呂華東看來,可以概括為“讓教育回歸本真”。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今年4月到慶陽部分中小學考察,在其微博中欣喜地說:我們看到了“西部師生生活狀態的改變”。
讓閱讀成為壹種習慣
2014 2月15日,陸華東看了宿州十中校長劉寫的壹篇文章《每壹個老師都是校長》後深受感動,並給校長寫了壹封信,隨劉的文章壹起寄給了市直屬學校和各縣的部分校長。
很快,校長們回應了。正寧三中校長盧壽龍說,校長、老師、學生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對方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的缺點”。西峰區齊家樓初級中學校長佟君如說,“校長要創造壹個渠道,喚醒每壹個老師。”開學第壹天收到信的慶陽壹中校長竇興文說:“校長還能這樣!”
陸華東說,10年前,他剛擔任慶陽市教育局局長時,發現中小學教師中普遍存在壹種現象:“校長是慣性的校長,老師是經驗的老師”。他把這種現象稱為“職業倦怠”:“職業倦怠的核心是功利和浮躁,而克服功利和浮躁,必須通過讀書滋養教師的品格,培育教育生態。"
2005年,慶陽教育系統中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全面啟動。對於教師,市教育局出臺了統壹的閱讀目錄,明確要求每位教師每年至少閱讀壹本教育經典,各級教育局長必須以身作則。此後,各校不同規模的“讀書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校“讀書會”交流頻繁。讀經典、談經驗、寫心得,逐漸成為教師的壹種生活習慣,形成了“主任帶校長讀、校長帶老師讀、老師帶學生讀”的長效機制,湧現出壹大批熱愛閱讀、善於思考的“種子教師”。
周壹至周五每天下午上課前半小時,是慶陽市東方紅小學師生的讀書時間。學校提出的要求是:“學生不預習不做作業,老師不備課不改作業。”
每周五的最後兩節課是慶陽五中師生的整本書閱讀時間。學校提出的口號是:“讀經典書籍,紮根基層。”
每周六晚8:00-9:30,是青羊李鎮西教育研究會會員網的讀書時間。研究會的宗旨是:“聆聽大師教誨,感受教育真諦。”
今年,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壹書壹沙龍”經典誦讀活動。市教育局的想法是:“* * *看壹本書,想壹件事。”
很多師範畢業的老師說,在學校沒讀過教育經典,沒想到工作後會讀。很多學校的閱讀成果展室裏陳列著老師和學生自己寫的各種書籍,既是“書香校園”的生動詮釋,也是“快樂教師”的最好註腳。
今年前10個月,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校長範建國讀了九本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了兩遍,做了兩萬多字的讀書筆記。他說,大量的閱讀積累,讓東方紅小學的老師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有靈氣,越來越大氣。“學校教育的常態是讓學生跟著真正的學者走。”
“這本書引導我進入孩子的心靈;書成就了我的課堂。”慶城縣慶城小學語文老師黃紅艷在她的文章《讀書,做壹個快樂的老師》中說,“現在,我離不開書。”
從老師身上改。
慶陽的中小學老師喜歡用壹個詞“反思”。看壹本書,聽壹次講座,接受壹次培訓,參與壹次討論,都會談到“反思”。
張興斌曾經在中學當了20多年的語文老師。2010他成為新建的環縣五中校長後,有了更多的參觀和培訓機會。他說,從那以後,他把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更多地告訴了老師:“我想盡快把我的反思反映給年輕壹代的老師。”2011環縣五中課程改革全面展開。“如果妳走老路,妳將永遠落後。”環縣五中的“新路”始於教師的寫作——通過寫作迫使他們閱讀,改變教師只說不“做”的傳統;通過寫作來激發教研,改變教師只教不“思”的習慣;通過寫作記住職業幸福,可以改變教師只教育不“幸福”的心態。
正寧縣中考結束後,要求每位老師寫壹份“工作反思”,然後直接交給校長,由校長親自點評。他們稱這種交流方式為“精神對話”。校長任幼雲說,沒想到第壹次對話在老師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引起了很多變化。周會改為“教育敘事”,老師們分年級輪流講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學科教研活動改為“世界咖啡”。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每個老師都會問壹個他遇到的問題,每個活動都會選擇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呂華東說,只有通過專業發展,喚醒教師的專業意識,才能真正改變教師的精神狀態。
剛開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走出去,再進來訓練。去了北師大、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來了王定華、鄭日昌、丁榮、朱永新、李鎮西等中國最著名的教育專家。很多老師說,進入著名教育家的世界後,才意識到自己封閉太久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訓。“藍色計劃”、“名師工作室”等新型教師專業成長計劃在各縣區落地生根,“明星管理”、“分層管理”等新型教師成長機制在各校遍地開花,“同課異構學習”等新型教師互動方式被廣大教師廣泛接受。竇興文深有感觸:老師向老師學習比我們想象的要認真,老師趕超老師的欲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烈。
青陽實驗小學的楊艷榮老師,在聽了全國優秀班主任丁榮老師的《做壹個快樂、幸福、有成就感的班主任》講座後,體會到學生的各種資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史”。
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於20111啟動了“走向卓越”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項目。更讓他們自豪的是,三年後,教育部2014年9月啟動的全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也以“卓越”命名。校長範建中說:“優秀的教師是培養出來的,不是選拔出來的。”
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慶陽市提出要建設壹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壹支從小熱愛生活的班主任隊伍,壹支以教育工作者為校長的隊伍。他們相信老師變了,學校就變了,學生就變了,教育就變了。
說起慶陽市教育的變化,省內外來參觀學習的人都有壹個共同的感受:平靜、寧靜、真實。
以學生為主題。
2013年9月,郭亞龍《適合課堂》名師工作室在慶陽五中掛牌。郭亞龍只是慶陽五中的壹名教師,但他的名師工作室設立了多個工作站,分布在全市各縣區。工作室每周更新壹次主題博客,每月舉辦壹次主題沙龍,每學期舉辦壹次主題研討會。這個“主題”就是“學生”:“實現學生人格的形成和全面發展,為學生的人格和生活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成為人格完善、終身幸福的人。”
正寧縣何山小學的教學主任喬在學完六年級語文“叩開詩歌之門”這壹單元後,要求40多名學生寫壹首詩。她沒想到每個學生都對寫詩這麽興奮,對自己的詩這麽自信。她也和學生們壹樣,進入狀態,組織指導學生成立編輯部,讓他們自己抄寫、設計、插圖、裝訂,制作了壹本“手工”詩集《秋詩冬韻》,全班傳閱。她說,她從學生們的表情中看到了珍惜和成就感。
環縣五中高壹有語文課。在學生“結對學習”和“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壹位在外校上課的老師忍不住向周圍的學生“說說”。這時,壹個學生給了他壹個“警告”:“老師,妳講得真好,但我們必須先自學,才能聽妳的。”過了壹會兒,老師又開始熱情地講話了。當教室的語文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後,悄悄離開了教室。不壹會兒,教務處的壹名工作人員來到教室,“勸老師停下來”:“老師您好,這是學生自習時間。請相信學生。他肯定有自己的看法。”另壹位老師在談到這堂課時深有感觸:“學生們的講解讓我震驚。"
“讓課程為學生打開壹扇門,每壹扇門都通向快樂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讓真理之花在課堂上自然生長。”“讓生命的激情在校園的每壹個角落升起。”慶陽市教育局在深化“新課改”過程中,鼓勵各縣區、各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按照“開設國家課程、補充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探索校本課程”的思路,不拘壹格地進行課程創新和課堂創新,湧現出壹個又壹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魅力課程”、“魅力課堂”、“魅力校園”。
在慶陽五中,每節課的前三分鐘是學生的發言時間,學生可以像老師壹樣談談自己的所知所想。每周三下午最後兩節課是全校的“課程超市”。中學生可以像大學生壹樣走進其他班級,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在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有壹系列以“太陽”命名的文藝社團:太陽魂樂團、太陽河播音主持社、太陽鳥合唱團、太陽谷校園戲劇社、太陽花舞隊、陽光葫蘆絲社;還有壹系列校外教育基地。每天都有壹班學生去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上生存實踐課。
在華池縣柔遠初級中學,曾經的班主任黃軍老師經常給學生們過生日,學生們唱生日歌。他寫了生日詩——妳是許的壹顆沈默的寶石,是的壹棵小草,我希望妳是曹海龍的壹條騰飛的巨龍...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在壹次全國教育實驗會議上,魯華東在主題演講中說:“育人其實和種莊稼壹樣。要以農民彎腰的姿態,深入田間地頭的精神,做實實在在的教育。這是我們選擇的道路。我們不怕遠行,也不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