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文化自信的三個方面是什麽?

文化自信的三個方面是什麽?

從三個層面理解文化自信

黃傑

2018 119 10月15:50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從三個層面解讀文化自信

要深入理解文化自信,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壹是在理論層面上,思考文化主體性問題,各個民族是否應該擁有,文化自信能否實現;第二,在歷史層面上,重讀文明軸心,從傳承的角度看民族是否有文化自信;第三,在實踐層面,如何構建反映當代發展的文化軟實力。

理論層面:彰顯文化主體性

文化是壹個國家和民族的思想指導、精神支撐、道德教育和知識培育,也是壹個國家和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標誌。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其勞動生活的精神產品,也是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靈魂。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無壹例外地深受其精神文化的影響。那麽,“歷史和現實表明,壹個拋棄或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而且很可能上演壹系列歷史悲劇。”

從文化主體性的角度來看,錢穆先生壹直是尊重中國文化的,他堅持中國人壹定要有溫情,尊重民族歷史。他的所有作品都旨在激發人們保護自己歷史文化的熱情和投入,發展民族文化的歷史觀。65438-0963年,香港政府邀請新亞書院、崇基書院、聯合書院合並,組成新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漢語不是指語言,而是文化。據說當時想了很多名字——中國大學、中華大學。最後,錢穆堅持“還是叫中國大學好”。他在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時,特別強調中國的文化和中華民族保持文化主體性的能力。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先生評價錢穆,“他對中國輝煌的過去充滿敬意,對中國輝煌的未來充滿信心”。

錢穆死後,士林哀悼。當時大量媒體以“中國歷史文化的守護者——致敬歷史學家錢賓司先生”“傳承中國傳統,創新中國文化——致敬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為題,對這位學者的學術貢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歷史層面:重讀《文明的軸心》

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的觀點,說明某壹歷史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並得到思想界的認可。按照他的說法,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所有文明中都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巨人。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先知,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壹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更重要的歷史現象是,中國、印度、中東、希臘雖然隔著錢山,但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都以理性和道德的方式面對世界,開始“喚醒終極關懷”。恩格斯曾指出,這壹時期的思想家研究了人類幾乎所有的基本問題,並提供了雛形。

中國文化是壹座博大精深的智慧寶庫。無論是文藝、哲學、建築技術、民風民俗,還是治國理政、人格修養,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和魅力,可以提供豐富的文化積澱。學習和掌握各種思想的精髓,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有益的。某種程度上說,我們要面對現實,面對未來,就必須梳理我們的過去,通過這種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讓我們過去的資源為未來和未來的目標服務。總之,文化要想走向現在和未來,要想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繼續深入人心,指導我們的生活,滋養我們的生命,豐富我們的內涵,就必須進行創新和創造性轉化。

中國要前進,每走壹步都不要忘記自己從哪裏來,思想文化基礎在哪裏,最大優勢在哪裏。如果妳不理解這壹切,妳可能會犯各種錯誤,比如原地踏步。

現實層面:構建文化軟實力

老祖宗的成就毋庸置疑,主要是很多人對今天的思想文化成就產生了質疑和不認同。“要想讓人不懷疑,先要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的從容,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我們必須從兩個維度思考問題:壹是如何從古代和現代的角度看待傳統文化的作用,“按古人的規矩開辟自己的人生”;第二,從中國和西方的角度來看,如何借鑒外來文明的成果,是“兼容並蓄”。

首先要對“傳統”有新的認識。現代化是傳統的現代化。壹個國家必須珍惜自己的民族傳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根植於傳統文化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融入文明大家庭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在* * *的精神家園裏,才能建立起適合廣大民眾歷史傳統和民族心理的* * *同壹話語、價值認同和人文品格。其次,建設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大膽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壹切文明成果,以開放的態度,認真研究和借鑒各國文化交流和話語授受的規律和經驗,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培育。

“雲紋與國家運動聯系在壹起,環境與國家環境聯系在壹起”。圍繞需求,中國文化發展要設計好“中國”話題,實現三大目標,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價值,打造好中國話語。綜上所述,中國故事要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為切入點,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現中國。例如,呈現國家多維發展的電影從現實的角度傳播了中國的故事。中國價值應著眼於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面向國際舞臺,展現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品格,體現當代中國道路的精神氛圍。比如,創新型文化節目以“和詩與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電視媒體傳播有機融合,喚醒和打磨文學經典,追溯現代文明之根。中國的話語應以世界和平為導向,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理念。比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生死疲勞》等作品,展現了近代歷史上中國這個龐大的文化大熔爐所經歷的悲劇和戰爭,反映了壹個時代充滿愛、痛苦和團結的人生;雨果獎獲得者劉·《三體》三部曲《把中國科幻文學提高到世界壹流水平》,不僅是亞洲人第壹次獲獎,也是新中國第壹部輸出到美國的長篇科幻小說。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的《青銅向日葵》關註兒童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書寫兒童內心的人性、人情、尊嚴和理想。

(責任編輯:萬鵬、謝磊)

相關主題

《學習時報》

  • 上一篇:描述說話方式的詞語
  • 下一篇:解讀《鄭玄與三禮:國學經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