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語言的藝術(1)文學用語言塑造文學形象,用藝術形象傳達審美信息,這是壹切藝術的特點,不是文學所獨有的。只有這樣才能區分藝術和非藝術,但不能區分文學和其他藝術門類。事實上,當我們把藝術形象作為文學的壹個特征來談時,已經隱含了壹個不言而喻的前提,即把語言作為塑造藝術形象的媒介和材料。現在我們從這方面入手,進壹步探討文學的特點。根據用來塑造藝術形象的材料、媒介和手段的不同,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學區別於其他藝術種類的壹個顯著特征是,它以語言為材料來創造藝術形象。所以高爾基說:“文學的第壹要素是語言。”“語言固定了我們所有的印象、感情和思想,是文學的基本素材。文學是用語言表達的造型藝術。”文學創作實踐表明,語言是作家體現審美意識的唯壹材料。他對生活的認識、理解和評價,要靠語言;他進行藝術思考,孕育藝術形象,但又不能完全離開語言;最後,當他想表達自己內心的審美感受和體驗,給它壹個物質的外殼,把它變成壹個藝術形象讓別人欣賞的時候,他只能依靠語言。所以,人們常常把優秀的作家稱為語言大師,把優秀的文學作品稱為語言藝術的瑰寶,在這些敬語中,除了表示對作家的尊重,背後是否有某種令人驚嘆的成分?好像有。錢谷融先生特別喜歡曹禺劇作中的語言。每次讀曹禺先生的劇作,“總有壹種親切清新的感覺。他明亮、優美、精煉、生動的語言,常常潛移默化地把我帶入壹個藝術的世界,給我無限的歡樂。”錢谷融“經常認為語言可能是所有人類創造中最神奇的。抓不到,摸不到,什麽都不是,但是可以轉化成壹切。正如壹句俄羅斯諺語所說,語言不是蜂蜜,但它可以粘住壹切。恐怕我們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體驗過類似的驚喜感。錢先生讀曹禺的作品,不禁為其語言的魔力而著迷。如何利用語言材料塑造形象,把那些“不可言說”的審美感受“說”出來,成了文學創作的壹個關鍵。在這裏,矛盾的實質是如何用每個人都有的具有固定意義的詞語來表達個人感情的獨特心情、色彩、意境、神韻和意境,即如何將社會語言轉化為個人語言,這可以說是文學語言使用的壹個奧秘和原則。按照傳統觀點,文學用語言塑造藝術形象的主要手段是描寫,即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盡可能準確、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形態和表情,力求達到傳神、傳神、傳神的程度。然而,事實上,文學並不是傳達美感的唯壹途徑。文學往往發揮語言的非描寫功能,不僅僅是通過文字,還非常重視塑造具有語感、語境和特殊句式的藝術形象,特別是那些以心理意象為主要形式的藝術形象,以達到完美表達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審美意蘊的目的。語感、語境和特殊句式的運用,可以促進社會語言向個人語言的轉化,使語言常用常新。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是否存在個體言語是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的根本區別。(2)語言藝術的基本特征雖然與其他種類的藝術相比,作家塑造形象所使用的語言在本質上是抽象的,但它是廣泛用於社會交際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屬於文學的媒介,這給作家表達個人審美意識帶來了諸多不便。但是,通過作家的創作,文學完全有可能把語言的短板變成長處,形成語言藝術的獨特魅力,這表現在語言藝術的以下三個特點:1、藝術形象的間接性和象似性。(1)間接語言是人們用來傳達思想、交流感情的符號,而不是客觀世界的具體形式。因此,閱讀文學作品明顯不同於看電影、看戲劇、看繪畫、雕塑、舞蹈等藝術作品,對於這些藝術作品來說,藝術形象是充實的,是可以直接影響人的感官的。人們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直接感受到它們。文學則不同。語言創造的藝術形象無法直接呈現給人們。只有在理解語言的前提下,人們才能通過想象、聯想和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感知和把握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李白“孤帆遠渡青天盡,唯有長江天上流”的詩句,常被譽為“如畫”。但對於不識字的孩子和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他只能看到壹堆印在白紙上的抽象符號,無法通過語言這個中介去感受這兩首詩,所以根本沒有如畫的形象。如果把詩中描寫的景色拍下來或者拍下來畫成壹幅畫,情況又不壹樣了。因此,作為語言的藝術,文學中的藝術形象只能通過想象間接存在,形象的間接性是文學的突出特點。在談到文學形象時,我們已經強調了它必須是有形的,但文學中的形象卻因為語言的中介作用而變成了間接的存在。這顯然是壹個矛盾。這壹矛盾的解決首先取決於人類心理活動的特點,即“人的表象往往與詞語和短語相聯系”,“過去的經驗總是以表象和短語的形式維持,記憶總是同時借助於表象和短語來進行。“語言可以喚起相應的意象,創造意象感,從而幫助文學意象實現具體的感性。其次,還要看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否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為讀者的再創造提供廣闊的空間。這時候文學作品的語言描寫太抽象,太具體。用“絕世美人”、“手軟膚凝”、“眉如青羽,肌如雪”來形容美女,不如用“巧笑美目”、“她若不過轉頭壹笑,便有百種法術”來形容,因為前者要麽太抽象,不能引起相應的表象,要麽太具體,限制了聯想和想象;後者則通過對表情特征的瞬間捕捉,給想象留下空間,讓讀者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傾註到自己的感受中,為他形成更加生動具體的形象感。(2)文學心理形象的具體感性是以間接性為基礎的,它只有借助想象才能存在,這與其他藝術作品的感性不同..對於其他種類的藝術來說,藝術形象是真實的,而文學中的藝術形象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世界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意象也是廣義的心理意象中的藝術意象。這是文學形象的壹層含義。文學形象的心理作用的另壹個含義是狹義的。因為文學形象在文學中具有間接存在的特性,所以文學也可以把不成形的心理形象變成文學形象。這經常出現在詩歌中。具體的感性體現在對人物個體心理活動的具體描寫上。用直觀的藝術形象來呈現自己的藝術類型,很難創造出這種心理形象的藝術形象。心理象似性是文學意象的另壹個特征。作為文學的特征,意象的間接性和象似性既有缺點也有優點。欣賞文學作品,不僅要懂得創造形象所使用的語言,還要有相當的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和形象思維能力。把《黃鶴樓去揚州途中的壹次告別孟浩然》解讀為壹個朋友向東航行,越來越遠,最後消失,不能算是對詩的真正理解。如果妳感受不到其中的含義:愛情的意義比滔滔江水更長;朋友的離去而產生的憂郁情緒,等等,有什麽形象感受和審美意蘊可談?因此,文學形象審美價值的實現往往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受限制。這是文學的短板。但另壹方面,恰恰是文學的力量。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和象似性能誘發讀者的形象思維,讓讀者的想象力自由馳騁,需要和鼓勵讀者的創作,因此其表現力遠遠超過直接呈現的藝術形象。雖然以某種物理表象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形象的過程直觀易懂,但人們從中獲得的感受往往僅限於形象本身,這就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藝術作品內在含義的理解,而以心理形象形式間接存在的文學形象就沒有這種確定性。讀者可以也必須在接受過程中用想象對其進行補充和豐富,實現了“話不盡,意不盡”的審美境界。2.展現生活的廣闊和深刻。(1)廣泛性由於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不是直觀的,而是通過語言這壹中介訴諸讀者的想象和再創造,文學所反映的內容幾乎不受時空、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從而使文學在展示生活、探索人的心理世界方面具有其他藝術類型所達不到的廣泛性和深刻性。黑格爾在談到這壹點時曾說:“語言的藝術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遠比其他藝術更為廣闊。每壹種內容,壹切精神的和自然的事物、事件、行動、情節、內外情境,都可以納入詩歌,通過詩歌形象化。”他這裏說的“詩”,是廣義上的詩,也就是文學。換句話說,文學描寫的東西幾乎包羅萬象,無論是生活中的微觀世界,比如稍縱即逝的思想感情;或者生活中的宏觀世界,比如壹個時代、壹個社會的重大歷史變革,文學可以通過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來。至於用藝術形象來反映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表達深刻龐大的歷史內容,那就更非文學了。如《三國演義》、《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等,既觸及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又細膩生動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其他藝術部門,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幾乎不可能產生的。影視藝術雖然有很強的表現能力,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當他們把這些文學作品搬上銀幕或銀幕時,不得不放棄壹些人物和情節,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原著文學的容量。(2)深刻的文獻表明,生活的深刻性與其廣泛性是分不開的。當文學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上描繪各種藝術形象時,客觀上也產生了特定的生活過程。高爾基說,文學“應該盡力表現在不斷運動中的人,在行動中的人,在無休止的沖突中的人,在階級、集團和個人的鬥爭中的人。”因此,文學對生命過程的表現,不僅體現在時間的延續和空間的廣闊,即生命的廣闊性,而且還再現了生命中各種矛盾的前因後果。讀者可以看到性格形成的歷史,思想發展的脈絡,情感轉變的契機。文學反映的是生活的深刻性,就包含在這些內容裏。因為文學的深刻,無非是隱藏在生活現象下的客觀規律的顯現,生活矛盾內在心理原因的揭示。比如《水滸傳》,如果作者施耐庵不寫林沖、和魯上山落草前曲折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的變化,小說就無法深刻揭示“逼上梁山”的必然性,對這些英雄人物叛逆性格的描寫也就流於表面。說明只有文學這種時間的藝術,才能通過生命過程的具體表現來反映深刻的社會歷史內容,而其他藝術顯然很難達到這樣的程度。繪畫和雕塑壹般應該表現生活的靜態,時間凝固成特定的空間;雖然舞蹈和音樂也可以表現過程,但它們用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媒介,如聲音、節奏、旋律、動作、形體等。,無法承載更多的歷史內容,所以他們往往只能對社會生活進行象征性的再現。(3)表達思想感情的復雜性和微妙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與人類思維活動密切相關,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感情的主要工具。因此,文學作為壹種語言藝術,比其他藝術更適合反映人們思想活動和情感活動的完整過程和具體內容。壹方面,文學可以用語言創造藝術形象,盡可能地表達那些不可言說或不可言說的心理感受;另壹方面,文學可以直接使用語言本身,利用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的特點,傳達那些只有語言才能準確表達的思想,表現思維活動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似乎有兩種傳達信息的媒介和手段,可以使思想感情的表達不僅生動細膩,而且深刻復雜。這壹特點極大地豐富了文學對思想感情的表現力,使文學在壹定程度上克服了其他藝術因形象的直觀性和表達媒介的單壹性而帶來的局限性,成為最具思想性的藝術形式。比如,阿城在《棋王》的結尾寫道,“我”在目睹王壹生的棋局後,睡在觀眾席的舞臺上,心想:“我不是俗人,怎麽知道這麽好玩?”家破人亡,平頭天天被鋤頭,卻有自己真實的生活在裏面。知道是幸運和幸福。溫飽是基礎,人類有自己的,這是他們每天忙的事情。我可以困在裏面,最後也不是很人性。“正是通過理性的語言指明了小說的主題,讓讀者從這個象棋故事中獲得對生命意義更普遍、更深遠的理解,強化了作品的審美意蘊。這壹事實說明,文學可以充分表達豐富深刻的理性思想,以多種形式傳達作家的主觀評價,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理性。文學還可以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多層次、多角度地直接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這也是文學能夠表達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原因。在小說《沈重的翅膀》第十章中,張潔描寫了鄭媛元與莫征初遇的情景,充分顯示了這壹特點:“每晚七點半我都會來找妳。”鄭媛元想不通為什麽他會對初次見面的人發號施令。她多少意識到自己的任性和撒嬌。天啊,為什麽?她從來沒有對任何壹個男生任性撒嬌過。這有點特別,不是嗎?這相當於她給了莫阿正壹種力量,壹種獨特的力量。用什麽?他的男性自尊和矜持?她的腰仍然能感覺到剛才她摔倒時那只大手的力量。可怕,可怕。她是不是太輕浮了?她立刻板起臉,聲音變得冰冷。她轉過臉去,不看莫征,對葉知秋說:“葉阿姨,我走了。“因為這個描寫不僅有作者從客觀角度的敘述,表現了人物的外在特征:語言、動作、表情、語氣,間接分析了鄭媛元的心理狀態;通過人物本身的主觀意識活動,甚至壹些潛意識的活動,直接展現她的內心世界,生動細膩地展現了壹個女孩在初次見面的男青年面前復雜微妙的心理。文學的上述特點賦予了文學強大的表現力,使文學成為傳達審美意識的最重要的形式,在整個藝術領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因此,人們常常把文學和其他藝術壹起稱為“文學藝術”。當然,各種藝術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是其他藝術無法替代的。為了強調文學的特性,我們把它的優勢帶到了其他藝術類型力所不及的地方,絕不認為文學是萬能的,可以淩駕於其他藝術之上。事實上,正是因為各種藝術在審美世界中都有自己特殊的領域,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涉足的,所以人類才創造了多種多樣的藝術門類。人們只有在各種藝術的互補中才能欣賞到壹個完整的審美世界。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文學定義為作家借助語言塑造藝術形象,以表達其審美感受和對生活的理解的壹種審美意識形式。
上一篇:《李商隱全集》讓姚舜禹震驚為奇才。五千年文明始於巫術。下一篇:普通冰櫃可以放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