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三心論和舊三心論有什麽區別?

新三心論和舊三心論有什麽區別?

區別壹:

老三樣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

新的三個中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體驗為中心和以活動為中心。

區別二:

老三中把教師放在主位,強調課堂上知識的單向傳授,灌輸,學生被動學習。

新的“三個中心”矯正了師生關系,強調知識是基於學生自身經驗主動建構的,教學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擴展數據:

杜威的理論內容

杜威的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不同於傳統教育的舊的三中心論,如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他提出了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體驗中心的新三中心理論。

(壹)教育是“生活”、“成長”和“經驗轉化”

教育可以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維持和發展社會生活。從廣義上講,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提高自己的閱歷,發展道德品質,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因為轉化體驗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轉化體驗能夠促進個人成長,所以杜威總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即體驗轉化”。

(二)無目的教育理論

在杜威的心目中,在壹個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裏,教育只是外力強加給受教育者的目的。民主社會就不壹樣了,要奉行無目的論。事實上,在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杜威強調教育對改善社會的有效性,杜威教育目的論的階級性是明顯的。

"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參與社會的現實生活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因此,教師要把傳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孩子活動的樂園,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發展品德、獲取知識,實現人生、成長、體驗的轉變。

(四)教學理論

基於教育是生活、成長和經驗的轉化這壹理論,杜威重視教材和教學方法。做壹個不同於傳統觀念的陳述。

1,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提出“學校學科相互關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孩子自己的社交活動”。具體來說,學校布置各種作業,把人類基本的東西引入學校作為教材。

2.在教學方法上,杜威提倡“做中學”。他認為,孩子通過聽課、看書而不是活動獲得的知識是虛幻的。

(五)道德教育理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目標。”"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壹的."杜威認為,道德教育在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在實施上,杜威首先主張“通過活動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而且,他非常重視教育方法的德育功能。

(6)兒童中心論

杜威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思想,即在“破舊”的過程中“創新”。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中,“學校的重心在孩子之外,在老師身上,在課本上,在妳快樂的任何地方,而不是在孩子自己的即時本能和活動中。”

教科書“是過去知識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有效連接學生和教科書的主體,教師是傳授知識技能和執行行為準則的代言人”。所以傳統教育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傳統教案本質上是從上面和外面灌輸的。它把成人的標準、教材、方法強加給剛剛成長成熟的孩子。

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規定的教材、學習、行動方法都與孩子現有的能力無關。雖然優秀的老師想用藝術技巧來掩蓋這種強迫性,減少其明顯的粗暴性,但必須灌輸給孩子。

因為傳統教育註重的是老師和課本,而不是孩子的本能和活動,所以孩子只能被“訓練”、“引導和控制”、“被暴政殘酷壓制”。解決這壹弊端的方法是轉移教育的重心。

“我們的教育將會發生的變化是重心的轉移。這是壹個變化,壹場革命,也是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向太陽的那種革命。在這裏,孩子成為太陽,教育的壹切措施都圍繞著他們;兒童是中心,教育措施是圍繞著他們組織的。

把教育的重心從老師和課本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就是杜威倡導的“新教育”(或稱“進步教育”),也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傳統教學理論

中國知網_傳統教學理論與當代教學理論的區別與聯系

  • 上一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五則
  • 下一篇:日和堂遇見網點通ERP競爭秘訣:從擁抱變化到服務突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