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常態會給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威脅和挑戰?

新常態會給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威脅和挑戰?

經濟“新常態”的基礎是企業“新常態”。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細胞,其“新常態”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基礎。那麽企業的新“新常態”在哪裏?或者說企業的“新常態”有什麽特點?

首先,企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微利”時代已經到來。從1998到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高達35.6%,但到了2013年,這壹增速下降到12.2%,今年從1到5月僅為5.8%。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依靠勞動力成本和資源投入獲取“暴利”的傳統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企業主要依靠信息、知識、技術這些新的要素,依靠創新獲得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來盈利。在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下,企業需要長期的人力資源積累和投資,獲取利潤的難度會更大。指望壹夜暴富的企業會逐漸被淘汰,而為了競爭力而積累微利的企業會成為常青樹和不倒翁。

其次,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高科技武裝起來的物聯網企業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趨勢。物聯網以現代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初步形成了涵蓋制造業、通信業和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改變了企業的生產、存儲和營銷全過程,產生了新的業態,發展了新的盈利模式,引領了企業的發展趨勢,帶來了新的創造力和競爭力。

第三,中小企業成為“新常態”的主力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了60%以上的GDP,為3億多城鎮從業人員提供了工資性收入。隨著國家反壟斷的規範化,國家會加強對國企和跨國企業壟斷的監管,靠行政和技術壟斷的幾率會逐漸減弱。相反,國家將在財稅政策、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創業和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小企業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稅收增加和吸收等方面最具內在活力和動力的最大企業群體。顯然,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新壹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成為“新常態”的重要特征。

最後,企業國際化已經成為壹種常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壹體化的深入,中國企業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動和配置加快。中國企業通過吸引投資、技術和智慧,將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推向國際市場,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R&D和設計基地以及營銷渠道,特別是資源、能源、高科技和先進制造企業。國際化和跨國經營勢不可擋。

“新常態”下企業應抓住四大機遇

面對“新常態”的背景,企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步強身健體。同時,他們要抓住機遇,有所作為,少講“逆勢”,多講“順勢”。關鍵是抓住四個機會。

壹是抓住新壹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技術機遇,盡快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高換擋速度,使企業始終走在“新常態”的前列。

二是抓住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帶來的改革機遇。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壹種充滿活力的企業結構。“新常態”為企業加快混合所有制結構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通過混合所有制的建設,改變企業僵化、毫無生氣的管理體制,使企業的組織結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使企業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是抓住城鎮化作為國家發展長期戰略的政策機遇。新型城鎮化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引發了中國壹系列社會變革,巨額投資、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中產階級群體的培育,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四是抓住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機遇。雖然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但現代企業制度對中國的企業整體來說還是陌生的,因為中國沒有走過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階段,很多企業還不能用市場經濟的規則和現代企業制度來配置資源和發展自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為處於市場高端、有能力創造市場的企業提供了機會。

“新常態”下企業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進入經濟“新常態”,轉變發展方式,中國大部分企業面臨壹個坎。順利的飛躍,光明的未來;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生死難料。

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應該更加主動布局,強調內外平衡,把握發展主動權。在價值觀上,企業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僅要算經濟賬,還要算政治賬和社會責任賬,既要註重當下,也要註重長遠;在管理上,要以多* * *贏取代零和博弈的思維模式,堅持互利* * *贏的開放策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競爭對手的合理關切,在追求企業發展中促進共同發展;在對外開放戰略上,從註重出口轉向進出口並重,從註重貨物貿易轉向更加註重服務貿易,從註重“引進來”轉向“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在社會責任方面,我們致力於維護和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和規則的制定,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

在選擇自己的發展模式時,也可以參考以下策略。

智慧第壹,審時度勢。“新常態”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環境。企業在尋求發展和決策時,應該更多地關註大勢而不是感覺。尤其是面對未來的差異化監管,企業更應該重視經營戰略和戰術。哪些地方支持,哪些地方不支持,政府會重點關註,企業也要審時度勢,順勢發展。

聚焦專業化,做強主業。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也要收縮戰線,不要再單純擴張,向精準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要立足主業,立足產品,立足品牌。我們應該盡快縮短技術差距。要懂得整合資源,嫁接轉化,縮短新技術的研發時間。也是企業通過並購國內或國際企業,以我為主,以我為用,整合資源,在其技術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的捷徑。

資本為王,縱橫聯合。“新常態”下的企業應考慮如何讓有效資產盡快進入資本市場,全力以赴推進以上市公司為基礎的縱向、橫向、跨國產業整合,提升國際競爭力。在資本充裕的基礎上,儲備戰略資源,深刻理解商業模式的變化,做強實體經濟。

創新為本,科技領先。“新常態”的壹個重要特征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實體經濟,抓住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機遇,以信息經濟和智慧經濟引領企業轉型發展,引導企業對接互聯網,鋪設全球營銷網絡,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決策者要明白,過去創造富人的行業是房地產行業,現在是互聯網行業創造了富人,未來是金融行業創造了富人。

企業、政府、社會三方聯動

“新常態”下的企業要大有作為,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在企業向內看,壯大自己的基礎上,政府的支持和鼓勵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是企業實現超越的保證。

政府、企業、銀行三方共同努力,良性互動,加強溝通,增強信心,鼓舞士氣,幫助企業通過考驗。

政府應該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成本高的問題。目前融資成本侵蝕企業平均利潤,主要原因之壹是銀行基準利率過高。銀行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屬於非常規企業。國家用常規企業的考核機制管理銀行。這種不合理的考核機制,使得銀行利用霸王條款,將實體經濟的微薄利潤變成銀行的利潤。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實體經濟企業在“新常態”下很難有所作為。

要放寬貸款擔保條件,釋放企業積極性。在互保危機頻發的現狀下,銀行設置了越來越嚴格的貸款擔保條件,不僅要求企業之間互保,壹些地方還增加了“夫妻雙方或重要股東簽字”的貸款條款,將企業的有限責任擴大為無限責任,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家的積極性。因此,政府有責任加強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任關系。

要盡快出臺適合“新常態”的財稅政策。高稅收成為企業的沈重負擔,使得作為轉型升級主體的企業失去了轉型升級的動力。中小企業的日子更不好過,地方稅收不能少,只好轉嫁給地方大企業,甚至出現了預繳稅的現象。

政府必須認識到,在“新常態”下,傳統的調控手段並不奏效。過去,壹旦經濟增長放緩,宏觀調控的壹個常見手段是放松貨幣政策,以擴大貸款和刺激投資。目前中國的存量貨幣相當可觀。2013年末,廣義貨幣(M2)余額達到110.65萬億元,GDP為56.88萬億元。M2與GDP之比為1.95,美國為0.65,僅為中國的1/。

總之,中國企業要想在“新常態”下順利度過提速換擋期,進入穩定發展期,就必須發揮企業、政府、社會三個輪子的作用,三個方向相互促進,實現中國企業的“新常態”。

  • 上一篇:名稱第三集16擒敵拳動態分解動作
  • 下一篇:星盤星座到底是什麽?還有怎麽查月亮和太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